>晕倒,我去看的那个中医就是刘力红</P>
>我的中药都是他开的,我看过他的简介,说他是专门研究<伤寒论>的.</P>
>思考中医一书的下载地址为</P>
><a href="http://www.aisu.cn/aisu/Software/Catalog55/803.html" target="_blank" >http://www.aisu.cn/aisu/Software/Catalog55/803.html</A></P>
>希望光大p友自学、自治、自愈</P>
>另外我想对春回大地说几句多余的话</P>
>在论坛可以看到您对很多治p方法批评的言论,诚然,我不否认,目前大多数常规方法对p病是不对症的甚至有反作用的,但是您既然看过如此多的书,又在摸索中自治,那您是否可以提出些实际的看法呢,要知道,提出一种方法比批评10种方法对广大p友更有实际作用</P>
>广大p友目前需要的不是不断的对某种方法进行批评,而需要的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甚至治疗方向都好</P>以下是引用[I]shiran228[/I]在2006-5-15 10:10:58的发言:[BR]<>思考中医一书的下载地址为</P><
><a href="http://www.aisu.cn/aisu/Software/Catalog55/803.html" target="_blank" >http://www.aisu.cn/aisu/Software/Catalog55/803.html</A></P><
>希望光大p友自学、自治、自愈</P><
>另外我想对春回大地说几句多余的话</P><
>在论坛可以看到您对很多治p方法批评的言论,诚然,我不否认,目前大多数常规方法对p病是不对症的甚至有反作用的,但是您既然看过如此多的书,又在摸索中自治,那您是否可以提出些实际的看法呢,要知道,提出一种方法比批评10种方法对广大p友更有实际作用</P><
>广大p友目前需要的不是不断的对某种方法进行批评,而需要的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甚至治疗方向都好</P>
以下是引用[I]沙茶[/I]在2006-5-15 18:27:24的发言:[BR]同意楼上的说法。P友们现在需要的是知道正确的治疗方向而不是在治疗时接受一次次对效果的质疑和批评。
> 从四月上论坛到今天.本来是不想再说啥的.可作为一P友看到同病相怜的兄弟姐妹在病急乱投医或一头扎在当下温病学派的废纸堆里,还是忍不住说几句.</P>
> 远离温病学派.远离清热解毒.远离啥分成进行静止期等等.那些都是本末倒置不辩因果.似是而非害人骗钱的.混论文学分的.对P病一无是处.真要有空爱学医书还是求根溯源.看看内经伤寒吧.不怕慢.就怕站.</P>
> 今天再此推荐有心人读本好书.</P>
> <a href="http://csln.net/qksd/clients/2001/Index.aspx?job=search&pageid=SEARCH"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00>http://csln.net/qksd/clients/200 ... h&pageid=SEARCH</FONT></A><BR> <BR> 书名: <U><B><FONT color=#ff0000>伤寒质难</FONT></B></U> <BR>出版社: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BR>著者: 祝味菊,农汉才,陈苏生 发布日期: 2005-07-01 <BR>图书定价: 18.00 图书售价: 18.00 <BR><BR></P>
> 祝味菊的《伤寒质难》好书也。<BR><BR>形成了系统和体系,研究伤寒的一定不能错过。祝味菊先生是近代著名中医。他一生努力捍卫、振兴中医事业,学贯中西,在临床上<BR>独树一帜,形成了以温补为特点的“祝氏学派”。<BR></P>
> 温热扶阳,是祝氏“本体疗法”的具体应用,也是祝派用药的特点。他在《伤寒质<BR>难》里用大量篇幅引证《内经》、仲景、景岳的重阳之说,强调人体的“气”在生理、病<BR>理、治疗上的重要意义。他说:“阳气者,抗力之枢纽也”,“既病,则当首重阳用,阳衰<BR>—分,则病进一分:正旺—分,则邪却一分,此必然之理也”。“抗力不足者,壮之以温,<BR>…,“抗力衰微,而虚怯过甚者.助之以热”,“气足则抗能旺盛,阳和则抗力滋生。”故祝<BR>氏临证多用麻、桂、附、姜,用附子尤为擅长,有“祝附子”之称,反对滥用凉药而伤抗<BR>力,其理盖本于此。<BR> 从本质而论,祝氏的“本体疗法”正是仲景、景岳学说的发展,是他吸收前人精华,<BR>结合临床加以总结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科学性。<BR></P>
> 中医治病首先言诊,诊断有误,则治必难痊。而诊断首先要分清楚的还是阴阳:“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声音,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之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治疗原则亦不离阴阳:“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治病之要亦首明阴阳:“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BR> </P>
> 治疗方法亦与表里阴阳相应:“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故曰: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故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剽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写之。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虚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因地制宜,各从所需,真可谓众美兼备,纤善弗遗矣。<BR> </P>
> 阴阳是事物两种最基本的属性,就像人首先要分男女一样,不容混淆。但同一事物中阴阳并非截然可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万物皆负阴而抱阳”,阴阳互根,如环相贯,这样阴阳才不至于离决。阳化气,阴成形。中医治病以气调形,“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将疾病消灭于萌芽阶段。气病之后方及形,在形尚有隐显之分。西医理论则没有气的概念,疾病只有成形之后才能明确诊断(有很多内科病在气的阶段尚未成形,西医诊断无病,但病人主观症状十分明显,用中医正确诊断治疗就可以治愈,相信很多年龄稍大一点的人多少会有这样的经验),这是中西两种医学理论之间最本质的区别。</P>
> 当前大部分医生的问题就是不辩阴阳.只看表面.不知根本.所以才.......<BR></P>
>"其实我的主贴里早就讲过此问题的答案.有心人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还是我说过的那句话.说浅显易懂了.视而不见.说比较医学专业一点.又是对牛弹琴.(哈.没贬义啊.大家都是受苦的人....)"</P>
>支持楼主一直以来的一片赤心为病友的态度.我想科学应该用最浅显的语言描述客观的事实,让大多数人明白,才是最终目的,我们最缺少的就是像楼主一样对药理明白的p友,因为只有你们可以用自己切身体会和专业知识为我们解释道理和指明治疗理念。希望楼主继续带来好的理论、方法,谢谢了。</P>
>怎么下载呢?我下的都是乱码?</P>以下是引用[I]ls-4009[/I]在2006-6-26 13:05:48的发言:[BR]中医我不懂,古文也看不懂,最好把问提说白一些。
| 欢迎光临 银屑病病友互助网 (https://www.yxb365.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