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病友互助网
标题:
专访方舟子:我为什么不相信中药疗效
[打印本页]
作者:
顶顶
时间:
2007-3-19 21:27
标题:
专访方舟子:我为什么不相信中药疗效
专访方舟子:我为什么不相信中药疗效<BR> <BR>记者:杨猛<BR>北京科技报: 2005年04月06日<BR><BR> 近日,本报刊发了科普作家方舟子的文章《我们应该怎样看<BR>待中药》。在文章中,方舟子对传统中医中药的疗效直接提出了<BR>质疑。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重型炸弹”在读者和一批关注中<BR>医中药的学者中引起了广泛关注与讨论。<BR><BR> 我们究竟应该以怎么样的态度审视传统的中医中药?中医中<BR>药应该如何辨证的发扬继承?方舟子的观点是“哗众取宠”还是<BR>过于偏激?他的观点有没有让我们值得思考的地方?就相关问题<BR>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BR><BR> 记者:如何看待中药千百年来的流传?难道这么多年的传统<BR>没有一点疗效?<BR><BR> 方舟子:我们切不可因为某种东西流传了千百年,就认为它<BR>必定有效。风水、算命、巫术同样流传了千百年。不过我们对传<BR>统医术不妨宽容一些。我并不全盘否定所有这些药物的疗效,有<BR>的可能有效,但是更多的则是以讹传讹。在长期摸索中人们有时<BR>会真的发现有效的药物,但是是否真正有效、有效成分是什么、<BR>有什么样的毒副作用,都必须经过现代医学方法的检测才能确定。<BR><BR> 记者:你认为所有的中药都没有疗效,还是只是认为部分中<BR>药没有疗效?<BR><BR> 方舟子:如上所述,我认为某些中药可能有疗效,但是这必<BR>须经过现代医学方法的检测才能确定,在这么做之前,我本人不<BR>相信任何中药的疗效,不会为了治病或健身而去服用任何中药。<BR><BR> 记者: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吃了银翘这些中药片剂,感到的<BR>确起到了作用,这个在你看来是什么原因?<BR><BR> 方舟子:患者吃了某种中药片剂后感到有用,虽然不能完全<BR>排除某些中药的确含有有效成分,但是更可能是心理暗示的结果,<BR>或者是添加的西药成分在起作用。<BR><BR> 就拿银翘片来说,目前市场上的银翘片大多添加了扑热息痛<BR>(对乙酰氨基酚)、扑尔敏(马来酸氯苯那敏)等解热镇痛的西<BR>药,你感冒后吃银翘片,觉得症状缓解,实际上是这些西药在起<BR>作用。对银翘片中添加的西药成分,有的厂商会在成分中标明<BR>(例如通化金马药业集团出产的维C银翘片),更多的则没有标<BR>明,例如广州众胜药厂出产的维C银翘片,被台湾卫生署药物食<BR>品检验局检测出含有未标明的西药成分(对乙酰氨基酚)。顺便<BR>说一下,北京同仁堂出产的银翘解毒片被台湾卫生署药物食品检<BR>验局查出砷的含量偏高,长期服用有引起重金属中毒的危险。 <BR> <BR> 记者:心理暗示作用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怎么能证明有些<BR>人吃中药不管用而是“心理暗示”的结果?<BR><BR> 方舟子:医学界公认,对许多疾病来说,给患者吃不含有药<BR>性成分的“安慰剂”(一般用淀粉制作),但是让他误以为是药<BR>物,那么,相当一部分患者也会因此痊愈,这是心理暗示的作用。<BR>前些年很流行的发功治病、特异功能治病,其实也是利用心理暗<BR>示的作用。要证明某种药物是否有效还是心理暗示的结果,需要<BR>做一个有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将同类病人随机分成两组,一<BR>组服药物,一组服安慰剂,最后统计治愈(或好转)的比例,如<BR>果药物组的治愈比例明显高于安慰剂组,我们才能确定该药物有<BR>疗效。<BR><BR> 记者:中医中药被称为国粹,现在其他国家也有涉及。据你<BR>了解,国外比如美国对中医药的疗效问题持什么态度?<BR><BR> 方舟子:中医药在其他国家主要也是在华人中间流行。国内<BR>那些中医药如何扬威海外的报道,都是自吹自擂。美国医学界对<BR>中医药的疗效持否定、怀疑态度。中医药和其他不被医学界承认<BR>的民间医术,作为民间“另类医学”的一部分而存在。<BR><BR> 有一些研究人员试图从中草药中发现新药,但是美国食物药<BR>品管理局(FDA)迄今没有批准任何中药上市。在美国销售的中<BR>药都是作为膳食补充剂出售的,如果宣称对什么病有疗效,属于<BR>虚假宣传,会受到处罚。<BR><BR> 记者:你在文章中也写道:“但是否认中医理论的科学性,<BR>并不等于全盘否定中药。中医的某些疗法就像其他民族的传统疗<BR>法一样,可能有其价值,值得用现代医学方法进行挖掘、研究。”<BR>我想请教,如何客观地评价中医中药的疗效?<BR><BR> 方舟子:中医的某些疗法,例如针灸,有其价值,但是没有<BR>那么神,可以作为某种辅助治疗方法。例如可以镇痛。这方面国<BR>外生物医学界有不少的研究。国外研究者发明了模拟针灸的“安<BR>慰针”,能够对针灸进行盲法测试,所以可以确定它对某些疾病<BR>有一些治疗效果,而不是完全依赖心理暗示。对针灸作用机理也<BR>有一定的了解,例如针灸能镇痛,是因为刺激某些穴位能促使神<BR>经系统分泌有镇痛效果的神经递质。这和什么“经络”没有任何<BR>关系。实际上,国外对针灸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它不符合“经<BR>络”的预测。<BR><BR> 至于中药,我不知道有哪一个处方已通过了三期临床试验<BR>(上千人参与、有安慰剂对照的双盲测试),只听说有个别的处<BR>方在做二期临床试验,所以对其疗效都只能存疑。如果以“个体<BR>化治疗”为借口自欺欺人,拒绝临床试验,那就没什么可说的了。<BR><BR> 记者:中医药的一大特点就是“经验医学”,而现代医学比<BR>如西医,一个显著的特点却是“量化”,比如药片的成分精确到<BR>很小的剂量,还有毒副作用也有标示,你认为中医药要达到这一<BR>步,还需要做什么?<BR><BR> 方舟子:由于中药的疗效、毒副作用不明,那么对待它就要<BR>像对待新药开发一样,进行药理、毒理研究,通过体外实验、动<BR>物实验、一到三期临床试验、流行病学调查这些阶段,遵循世界<BR>医学界公认的安慰剂对照原则、随机化原则、盲法试验原则,确<BR>定其疗效和毒副作用,才有可能获得承认。<BR><BR> 真正要做到量化,则必须把有效成分提取出来,例如从麻黄<BR>提取的麻黄碱、从青蒿提取的青蒿素,是极少数已被公认的成功<BR>例子。抗疟疾良药青蒿素一直被当成开发中药的范例,其实它的<BR>研发只和中药沾了点边。它是从晋葛洪《肘后方》有关绞取青蒿<BR>汁可治疗疟疾的记载获得的研究思路,但是中医用于治疗疟疾的<BR>传统方剂青蒿鳖甲煎却对疟疾无效,因为煎煮破坏了青蒿素的化<BR>学结构,失去了药效。几十年的研究才得到这么一种药物,说明<BR>从中草药发现新药虽然有一定的价值,但是价值不大。<BR><BR> 有一段时间世界各大药厂很热衷于从草药中开发新药,但是<BR>也由于效率太低、获益不大,目前已渐渐冷却。在分子水平上进<BR>行药物设计和筛选是新药开发的趋势。<BR><BR> 顺便说一下,我不同意把现代医学称为西医。西医应该用于<BR>指现代医学诞生之前流行于西方国家的医术。现代医学虽然是从<BR>西医发展来的,但是作为现代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已成为人类<BR>的共同财富,包括了世界各国包括中国人的贡献。既然我们不再<BR>把科学称为西学,就不应该把现代医学称为西医。 <BR>
欢迎光临 银屑病病友互助网 (https://www.yxb365.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