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病友互助网

标题: 北京小吃 (一) [打印本页]

作者: 饕餮    时间: 2007-4-10 04:25
标题: 北京小吃 (一)
<><FONT face=黑体 size=4>“糖耳朵”</FONT></P>
<> [attach]6847[/attach]</P>
<>蜜麻花是北京小吃中常见名品,又称糖耳朵,因为它成形后形状似人的耳朵得名。蜜麻花棕黄油亮,质地绵润松软,甜蜜可口。南城的南来顺饭庄的蜜麻花由于常年制作。质量稳定,主要是放碱合适,没有酸口,炸得透,吃蜜均匀,达到了松软绵润的质量要求,1997年被评为"北京名小吃"和"中华名小吃"。</P><BR>
作者: 饕餮    时间: 2007-4-10 04:27
<><FONT face=黑体 size=4>“爱窝窝”</FONT></P>
<>[attach]6848[/attach] </P>
<>爱窝窝是用蒸烧得极软的江米(糯米)饭,晾凉后揉匀压紧,摁成圆皮,内包各种馅儿:桃仁、澄沙、芝麻仁、瓜子仁、青梅、金糕、白糖、玫瑰、山楂……包好后放入江米面中滚一下,沾了一层雪白(欺霜傲雪),十分漂亮。</P><BR>
作者: 饕餮    时间: 2007-4-10 04:30
<><FONT face=黑体 size=4>“灌肠”</FONT></P>
<>[attach]6849[/attach] </P>
<>灌肠是北京人爱吃的小吃,在春节各大庙会、夜市、小吃街,都见。它前身是高贵之名物:关东的“炸鹿尾”。到了清末,炸鹿尾已非真鹿尾,而是在肠皮衣内灌肉末,用油炸。现在的灌肠,是用荞麦粉团灌在肠衣内,其色灰白,得加红颜料,让人“误会”是猪血肉末。<BR></P><BR>
作者: 饕餮    时间: 2007-4-10 04:36
<><FONT face=黑体 size=4>“关东糖”</FONT></P>
<> [attach]6850[/attach]</P>
<>关东糖,也就是灶糖。最早见于清代记录,最早出现在东北地区,后来传到关内,也就是长城以里的地区。此后就称之为关东糖。在东北地区叫灶糖。按传统,在祭灶那天要把这糖抹在灶王爷的嘴上,好让他上天多说好话。<BR></P>
<BR>
作者: 饕餮    时间: 2007-4-10 04:39
<><FONT face=黑体 size=4>“爆肚”</FONT></P>
<> [attach]6852[/attach]</P>
<><FONT face=宋体 size=3>爆肚,多为清真回民所经营,之所以称为“爆肚”,指其在滚烫的水中汆一下,速度快,一灼一捞,就可以食用了。过去人们吃爆肚很讲究,羊肚各部位有名堂:肚板、领仁、肚葫芦、肚散丹、肚蘑菇、食管……顾客要吃哪个部位,可以选择,因各部位老嫩厚薄不同,水灼的时间也有差异,得恰到好处,欠火候或过火候,便过生或过熟而不脆,甚至嚼不烂。当然,亦讲究鲜货,没有异味。从前梨园界的角儿如梅兰芳、马连良、李万春、小白玉霜等都是爆肚迷。食用时,蘸芝麻酱、酱油、酱豆卤汁、醋、辣油、香菜末、葱花对成的佐料吃。</FONT></P><br><b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10 4:40:23编辑过]

作者: Heather    时间: 2007-4-10 18:02
都想吃一点哟
作者: 逍遥自在    时间: 2007-4-10 20:28
<>少了驴打滚、奶油炸膏、豆汁、麻豆腐、焦圈、豆面丸子、面茶、嘿嘿还有好多好多,补冲一下啊,呵呵</P>
作者: 港區自由行    时间: 2007-4-10 20:57
<>好,我的今天所選是:</P>
<><FONT face=SimHei size=4>“爆肚”</FONT></P>
作者: flypig    时间: 2007-4-12 03:15
<><FONT face=黑体 size=4>爆肚</FONT></P>
<><FONT size=4>这个一定好吃</FONT></P>
作者: 笨!拉灯    时间: 2007-4-12 11:18
<>爆肚,和灌肠不错[em02]</P>
<>关东糖也算。。。。。。勾起了我儿时的回忆</P>
<>这帖子不错!!</P>
作者: 毛茸茸    时间: 2007-4-28 19:28
<>上次去北京怎么没发现这些好吃的,遗憾。</P>
<>馋了。</P>




欢迎光临 银屑病病友互助网 (https://www.yxb365.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