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病友互助网

标题: 北京小吃(五) [打印本页]

作者: 饕餮    时间: 2007-4-28 17:44
标题: 北京小吃(五)
<><FONT face=黑体 size=4>芥末墩</FONT></P>
<><FONT face=黑体 size=4></FONT> [attach]7074[/attach]</P>
<>东北人喜欢渍酸菜,而老北京也有一种自己的吃法叫芥末墩。这东西吃起来凉丝丝的,芥末的味道在鼻子里猛地一窜,那叫一个通气、过瘾。</P>
<>做法:1、大白菜剥去外帮,取菜心,只用下半部分的菜帮子,切成5cm左右长的段;2、取一个玻璃瓶,装些芥末粉,灌点热水调成芥末糊,盖上瓶盖,瓶身坐在热水里保温约5分钟,等待芥末味慢慢挥发出来;3、火上煮开一锅水,不关火,取一个白菜墩儿放进漏勺,在开水里煮约30秒捞出沥干,放进干净的小砂锅中;4、在白菜墩儿上抹一层芥末糊,再撒些糖盐,如此处理完所有白菜墩儿;5、腌制一天后取出,浇些白醋就可以吃了。  </P><BR>
作者: 饕餮    时间: 2007-4-28 17:45
<><FONT face=黑体 size=4>麻豆腐</FONT></P>
<>[attach]7075[/attach]</P>
<>炒麻豆腐原来用羊尾巴油炒,因其凉了以后有膻味,一般人不能接受,现改用植物油和羊腰窝肉切末,配青豆和雪菜,先用黄酱与麻豆腐一起炒,然后要用小火(火靠)至粘糯后,要用红辣椒与切好的豆瓣葱,用热油炸出葱辣香味,浇在刚出锅的麻豆腐上,炒麻豆腐成菜之后,灰白红绿相间,口感香醇味厚,别有风味。 <BR></P>
作者: 饕餮    时间: 2007-4-28 17:48
<><FONT face=黑体 size=4>炸松肉</FONT></P>
<> [attach]7076[/attach]</P>
<>材料:牛肉馅200g、北豆腐一盒、我实际上只用了一半(要说明一下:据说北豆腐和馒头都行)胡萝卜两根、油豆皮一袋200g </P>
<><BR>1 把北豆腐用勺捣碎,胡萝卜切成末(越碎越好),一起加到肉馅里搅拌,如果有点干可适当加点水。或者直接把豆腐盒里的水加进去,如果材料很多的话也可以加个鸡蛋清,这 样比较嫩。 </P>
<>2 如果没有以上想材料就加盐、一点点酱油(上色增香用)、味精、胡椒、姜末拌匀。</P>
<>3 把豆皮摊开切整齐,准备一点水淀粉,均匀洒在摊开的豆皮上,然后把和好的馅料铺在豆皮上面,再洒一层水淀粉、再铺一层豆皮,然后轻轻压紧,切成小条。</P>
<>4 油锅加热 下锅煎熟后 沥干多余的油即可。<BR></P>
作者: 饕餮    时间: 2007-4-28 17:50
<><FONT face=黑体 size=4>豆腐脑</FONT></P>

<>[attach]7077[/attach]</P>
<>豆腐脑色白软嫩,鲜香可口。豆腐脑在北京都是清真的,卤的味道堪称一绝,其卤不泄,脑嫩而不散,清香扑鼻。现今的豆腐脑已不是当年的味道,原因在于原料除去黄豆外,都得用代用品,绿豆粉价高,改用白薯、土豆粉,不用口蘑而用香菇。味道大减。器皿也有讲究,用砂锅,砂锅体轻、导热快,特别是可以保持原味,不受金属器皿的影响。早年前门外门框胡同的豆腐脑白和鼓楼豆腐脑马最为有名,人称“南白北马”。 <BR></P>
作者: 饕餮    时间: 2007-4-28 17:51
<><FONT face=黑体 size=4>炒疙瘩</FONT></P>
<><FONT face=黑体 size=4></FONT> </P>
<>[attach]7078[/attach]</P>
<>炒疙瘩用上等面粉,加和匀揉成面团切开,搓成直径为黄豆粗的长圆形后,再用手揪成黄豆般大小的圆疙瘩,倒入沸水中煮熟,开锅后随即捞出,放入温水中浸泡三五分钟捞出,选用牛羊肉的鲜嫩部位,切成丝用油及佐料煸炒,然后将煮熟经温水浸泡后的疙瘩倒入,加香油炒成金黄,根据不同季节配上蒜黄、菠菜、黄瓜丁、芽豆、青豆等同炒,出锅装盘,黄绿相间,香味扑鼻,引人食欲。由于风味独特,又具有主副合一、经济实惠的特点,问世之后,就成为北京风味小吃中的佳品,得到人们的青睐。从此,别开生面的炒疙瘩,以它独特的风格为中国面食增添了新的花样。<BR></P>
作者: 毛茸茸    时间: 2007-4-28 19:27
<>馋。</P>
<>流哈喇子的小人头怎么找不到了。简直叫人没法恰如其分的表达心情。</P>[em02]




欢迎光临 银屑病病友互助网 (https://www.yxb365.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