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病友互助网

标题: [推荐]我查到的研究论文-神经精神因素与银屑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打印本页]

作者: 点    时间: 2008-11-19 13:10
标题: [推荐]我查到的研究论文-神经精神因素与银屑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好久没上来了,潜水冬眠n久~~<br /><br />今日看到一篇文章贴出来,愿对大家有所帮助!<br /><br /><br /><br />神经精神因素与银屑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br /><br />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 级硕士 王雷<br /><br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神经精神因素与银屑病的关系非常密切。随着医学<br />模式由生物模式到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社会心理因素与银屑病之间的关<br />系逐渐得到重视,有研究表明银屑病是典型的心身疾病,心理因素在银屑病的诱<br />发、加重、缓解、和治愈中均起着重要作用[1]。本文就神经精神因素与银屑病发<br />病及治疗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br />一.神经精神因素与银屑病发病的相关性<br />1.中医方面:《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br />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疲,气从以顺,各从气<br />欲,皆得所致。”志闲、心安,才能气机顺畅,病无所生。反之,则会引起<br />各种疾病的发生。在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中,很早就有七情变化引起皮肤病的<br />记载。《素问?至真要大论》云[2]:“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突然的、强<br />烈的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变化,能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造成<br />皮肤损害而发生银屑病。如七情内伤,五志不遂,可导致气机壅滞,气血失<br />和,失其濡煦之职,风邪易于外侵,络脉不畅,郁而成斑;精神紧张,情绪<br />波动或焦虑抑郁可使气机不畅,肝郁化火,入血分致血热,日久致血瘀。<br />《素问?举痛论》云[3]:“怒则气上……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气机壅<br />滞.郁久化火.形成血热内蕴,而血热是发生银屑病的主要根源。临床所见<br />因情志因素引起的银屑病,有较明显的紧张、暴怒、过分忧思或突然受到惊<br />吓等精神刺激。其发病急骤,皮损多弥漫,泛发全身,呈点滴状,甚或全身<br />皮肤潮红,可伴有失眠多梦、心烦急躁、食欲不振等症状[4]。<br />2<br />2.西医方面:<br />(1) 心理因素与银屑病:国外研究发现,44.0%银屑病患者在发病前有精神<br />紧张史,在复发患者发病前80.0%有精神紧张史[5]。Farber 等[6]研究结<br />果表明,5600 例患者中有30%认为忧虑诱发了他们的银屑病,1114 例<br />患者中有40%认为银屑病发生在忧虑时,37%的人诉说忧虑时银屑病病<br />情加。Polengi[7]曾对224 例银屑病患者进行生活事件调查,调查结果显<br />示,有72%的患者在发病前1 个月内有紧张的生活事件,引起心情压<br />抑,且不能控制。DE—VRIMEI—OZGUVEN[8]报告中重度抑郁者中银<br />屑病发病概率明显升高。国内学者应用SCL 一90 症状自评量表测定,<br />银屑病患者的忧郁、焦虑、恐怖、精神病、偏执、强迫症状因子分均高<br />于正常人[9]。Gupta[10]等采用前瞻性实验设计方法证实,精神抑郁先<br />于银屑病的皮损出现,与银屑病的发作有关。Harvima[11]对38 例银屑<br />病患者的病情和症状与精神紧张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有66.0%的患<br />者经历过紧张的生活事件,42.0%的患者有严重的精神紧张,37.0%的<br />患者情绪抑郁,银屑病皮损的面积和严重程度与精神存在较强的相关<br />性。研究表明,银屑病患者大多具有神经质特征,患者常表现出紧张、<br />情绪低落、烦燥、焦虑及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增强。在具有银屑病遗传<br />素质的患者身上,发现有特殊的人格结构[12]。杨雪琴等[13]对139 例<br />银屑病患者的性格特征和情感进行分析,发现A 型和弱A 型性格者共<br />85 例,占患者总数的61.2%,A 型性格特征者是B 型性格的4.7 倍。<br />Gupta[10]又研究了银屑病患者的皮肤瘙痒与精神病理、心理应激因素的<br />关系,在82 例患者中,主诉有中、重度瘙痒症状的占67.0%,瘙痒程<br />度与抑郁程度及患者的病态人格特征有明显关系。忧郁、固执和内向人<br />格特征使银屑病患者长期处于精神紧张和过于敏感状态,引起抑郁、焦<br />虑等情绪变化,在一定程度的社会应激作用下导致疾病发生。<br />3<br />(2) 神经递质与银屑病:在大量的神经递质中,有20 种与皮肤有关的已经<br />得到确证。其中主要的是神经肽,如P 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血管<br />活性肠肽、阿片肽等。P 物质(SP)是神经肽中研究最多的,Jiang[14]等<br />用免疫荧光法研究发现,SP 免疫反应神经纤维的密度在银屑病患者的<br />表皮内比非皮损区及正常对照明显增高,并在血管周围和真皮乳突处最<br />明显。内阿片肽是近些年来发现的多肽,包括内啡呔类、脑啡呔类和强<br />啡呔类,外周炎性细胞中含量最多的为β-内啡肽,Glinski 等[15]用<br />125I 放射免疫法测定寻常型银屑病的及正常人血清中β-内啡肽水平,<br />发现银屑病患者β-内啡肽水平明显增高,研究数据表明β-内啡肽水平<br />与银屑病疾病严重程度(皮损面积、PASI 评分、病程)相关。单胺类<br />物质与人体的情绪活动有关,黄建国等[16]研究发现,银屑病患者治疗<br />前血清5-HT 水平高于正常人。还有研究表明银屑病患者的血清中单胺<br />类物质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7]。<br />二.精神神经因素与银屑病治疗的相关性<br />攸俊琪[18]对86 例银屑病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45 例,对照组<br />41 例,对心理干预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心理护理、疏导、指引、集体治疗等<br />心理干预,对照组仅实施药物治疗。心理干预组患者在心理状况及PASI 评分方面<br />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姚尚萍等[19]选取162 例银屑病患者,随分成2 组,<br />治疗组87 例,对照组75 例。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检验后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治疗组:心理治疗+新疆自治区中医院皮肤科常规辨证治疗。心理治疗包括:(1)晤谈了解(2)医患同析(3)认识实践与个体心理治疗(4)集体治疗。对照组:新疆自治区中医院皮肤科常规辨证治疗。结果显示,心理治疗+自治区中医院皮肤科常规辨证治疗组治疗寻常型静止期银屑病的PASI 评分总有效率为92.59%,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杨雪琴等[20]10 余年来采用生物反馈放松训练治疗银屑病等心身性皮肤病,获得良好的效果。他们采用规范化负荷条<br />件下心率变异性分析法已证实患者在生物反馈训练时副交感神经的张力有明显的提<br />高,治愈后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全面好转,此外,经生物反馈治愈后细胞免疫功能也<br />有改善。<br />因此,大量研究证明,银屑病是一种身心疾病,其发生、加重和治疗都与精神神经<br />因素关系密切,我们应该注重调理情志以预防银屑病的发生,加强心理治疗以促进<br />患者康复。医生应该为病人提供一定的心理支持和治疗,使病人正确的认识疾病,<br />减轻思想压力,设法解除病人急躁、紧张、悲观、忧虑、抑郁情绪,避免情志刺<br />激,调动病人主观能动性,指导病人调节不良情绪,创造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br />精神状态,加速疾病的康复。<br />5<br />参考文献<br />[1] Harvima RJ, Viinamaki H,Likka T et al.Association of psychic stress with<br />clinical severity and symptoms of psoriasis patients.Acta Derm<br />Venerol,1996,76;467-471.<br />[2] 张文康,余靖.精神紧张会使银屑病加重吗.健康教育丛书 2001.22.<br />[3] 邓丙戌,张志礼.银屑病.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3.7.<br />[4] 王晓燕. 七情致病与银屑病的护理. 山西医药杂志2004 年10 月第33 卷<br />第l0 期.<br />[5] KIMGAJ—ASADI A,USMAN A.The role of psychological stress In skin<br />disease[J].Cutan Mde Sury,2001,5(2):140-150.<br />[6] Farber EM et al.Int J Dermatol, 1995;34:685-693.<br />[7] 杨雪琴,彭德河,许传珊等.银屑病患者的性格及情感分析.中华皮肤<br />科杂志, 1991,24 (1):34.<br />[8] KORAITIM MM,The lessons of 145 posttramatic posteriorUrethral stricture<br />treated in 17 years [J],J Urol,1995,153:63—66.<br />[9] 张吉.银屑病患者的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的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br />学.2003,12(1):53—54.<br />[10] Gupta AM et a1.Arch dermatol 1988 ,124:1052.<br />[11] Harvima.eta1.Acta Derm Venerol,1996,76~467.<br />[12] 王英杰. 精神神经因素与银屑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China J Lepr Dis.Jun<br />2001,vol,17,No,2 综述与编译.<br />[13] 杨雪琴,彭德河,许传珊等.银屑病患者的性格及情感分析.中华皮肤<br />科杂志,1991,24(1):33.<br />[14] Jiang WY, Raychandhuri SP,FarbeEM.Double-labeled immunofluorescence<br />study of cutaneous nerves in psoriasis. Int J Dermatol,1998,37(8):572-574.<br />[15] Glinski W et al.Br J Dermatol,1994;131:260-264.<br />6<br />[16] 黄建国,李桂明.5-羟色胺与精神相关性皮肤病.临床皮肤科杂志,<br />2002.31(12):800-801.<br />[17] 高莹,李春阳. 银屑病的心身属性与神经递质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国外医<br />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3 年第29 卷第3 期<br />
作者: 心情∮早茶    时间: 2008-11-20 15:08
这些东西太专业,看不懂啊。




欢迎光临 银屑病病友互助网 (https://www.yxb365.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