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病友互助网

标题: ZT一个中医药网站治疗银屑病的内容供皮友参考 [打印本页]

作者: sznhz    时间: 2009-3-6 19:46
标题: ZT一个中医药网站治疗银屑病的内容供皮友参考
文章出处:**********************************<br/><br/>[概  述] <br/> <br/><br/><font face="黑体"><font size="4"><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font color="#ff0000">5</font></b><b><font color="#ff0000">、本区不得以任何形式发布网站连接</font></b></font></font><br /><br /><br />[概  述]   <br />    银屑病又名“牛皮癣”,是一种常见并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基本损害为红色丘疹或斑块,上覆银白色鳞屑,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以四肢伸侧和头皮为多见。病程日久,顽固难治。1984年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其患病率为0.123%,约占皮肤科门诊的5%~6%。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然女性比男性发病高峰早10年。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确,但主要与遗传、病毒和细菌感染、代谢障碍、内分泌机能障碍、神经精神障碍和免疫功能紊乱有关。本病西医治疗多从细胞学角度出发,有些方法虽疗效很好,但停药即复发,尚难以根治。<br /><br /><br />    银屑病中医又名“白疙”、“疙风”、“蛇风”、“松皮癣”等。隋朝《诸病源候论·干癣候》曰:“干癣,但有匡郭,皮枯索痒,搔之白屑出是也。”其症状与银屑病较为相似。然白疙作为一个病名,始见于清代《外科大成》:“白疙,肤如疹疥,色白而痒,搔起白疙,俗呼蛇风。”《外科证治全书》对其描写较为细致:“白疙,一名疙风。皮肤燥痒,起如疹疥而色白,搔之屑起,渐至肢体枯燥坼裂,血出痛楚,十指间皮厚而莫能搔痒。”《医宗金鉴·外科心法》曰:“白疙之形如疹疥,色白而痒多不快,固有风邪客皮肤,亦有血燥难荣外。”以上文献对银屑病的描述虽较为粗浅,然而,关于其皮损特征和病因病机已有了一定的认识。此外,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到艾灸病处及奇穴治疗癣病,其经验尚有一定的可借鉴之处。  <br /><br /><br />    现代中医治疗银屑病,在1956年就有外治法的文献报道。80年代,内服法日渐引起重视,运用温阳补肾法和搜风祛湿解毒法治疗本病。70年代,新的中医中药疗法迭出,如采用中药加长波紫外线(黑光)照射疗法(又称中药光化疗法)、洋金花麻醉疗法及中药抗肿瘤疗法等。80年代起,在用中医中药治疗取得临床疗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动物模型,并利用电子显微镜等各种新技术,研究和探索中医中药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理,发现采用活血化瘀法可调整机体微循环障碍,包括调整神经血管的紊乱。据观察,中药治愈的银屑病患者,虽不如西药见效快,但对治愈者多能延缓复发时间,有的甚至可巩固多年而不复发,副作用亦少。用中医中药治疗,有效率在90%以上。鉴于目前各地判断疗效不一,其痊愈率则在30%~63%,复发率为25.3%~50%不等,综观几十年来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但是寻找一个规律性较强,疗效较高,经得起反复验证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痊愈率,减少复发率,仍属必要。 <br /><br /> <br /><br />[病因病机]   <br />    目前对银屑病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内因多由七情所伤、饮食不节;外因多为风、热、湿诸邪客于肌肤。在发病及病变过程中均可涉及五脏。其病机一般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br /><br /><br />    热 过食鱼腥、厚味、辛辣之品,致脾失健运,郁滞蕴热,或因情志不舒,气机壅滞,郁久化火,毒热蕴伏营血而发于肌表。 <br /><br /><br />    瘀 风、热、湿诸邪客于肌肤,或久病成瘀,以致经脉阻滞,气血凝结,肌肤失养而发为此病。 <br /><br /><br />    虚 病久或肝肾不足,阴血亏损,化燥生风,肌肤失于濡养。<br /><br /><br />    银屑病有血热、血虚、血瘀、血燥之分,其苔脉不一,证候有异,虚实有别,也常可风湿、湿热、热毒杂至,相兼为病,是谓内外因均可导致此病的发生。   <br /> <br /><br /><br />[辨证分型]   <br />    综合古今医家的经验,可归纳为下述七型: <br /><br /><br />    1.风热 初发或复发不久。皮疹发展迅速,红色或深红色丘疹、斑丘疹及小片红斑散布于躯干、四肢,亦可见于头皮、颜面,素面覆有银白色鳞屑,易脱屑,剥落后有点状出血,或偶见同形反应,伴瘙痒,发热,周身不适,口渴咽干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br /><br /><br />    2.血热 多见于寻常型银屑病的进行期,或红皮病型银屑病。皮损不断增多、扩大,或泛发全身矿皮疹嫩红、潮红,鳞屑较多,瘙痒甚,有点状出血,或同形反应,伴心烦口渴、便秘溲赤。舌质红绛、苔薄白或微黄,脉滑数或弦数。<br /><br /><br />    3.血燥 多见于寻常型银屑病的静止期或退行期。病程日久,皮肤干燥,皮疹呈硬币状或大片融合,有明显浸润,表面鳞屑少,附着较紧,强行剥离后基底部出血不明显。很少有新皮疹出现,全身症状多不明显。舌淡,苔净,脉弦细。 <br /><br /><br />    4.血瘀 多见于银屑病久治不愈者。皮损硬厚,多为钱币状、地图状,少数为蛎壳状。皮疹暗红,经久难退,鳞屑附着较紧,时有瘙痒,面色暗黑,口干不欲饮。舌质偏暗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或薄黄,脉细沉或涩。 <br /><br /><br />    5.血虚 皮损大多呈大小不等之点状或斑块,色暗淡,干燥,脱屑,基底淡红,瘙痒较甚,或见有稀疏新疹出现,常伴头晕,心悸,乏力,目糊昏花,面色萎黄,关节酸痛。舌质淡胖,苔薄腻,脉细。<br /><br /><br />    6.风湿 多见于关节型银屑病。除有寻常型银屑病的红斑、丘疹、银白色鳞屑、点状出血等皮损外,还可见关节肿胀疼痛、屈伸不利,尤以手足等小关节多见,指趾末端关节受累也较为常见。舌质红,苔白腻,脉弦滑而数。 <br /><br /><br />    7.湿热蕴毒 多见于脓疱型和脓疱性红皮症型银屑病。皮损泛发全身或局限于两手足掌跖部。在红斑的基础上出现脓疱,成批出现,此起彼伏,结痂与鳞屑相兼附着皮损上,皮肤皱褶处湿烂,结脓痂,甲板受损,或肥厚、浑浊,伴壮热、心烦口渴,颜面红赤。便秘溲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br /> <br /><br /><br />[专方治疗]   <br />    (1)复方狼毒胶囊<br /><br /><br />    组成:狼毒90克,苦参60克,三七粉30克,麝香1克。<br /><br /><br />    用法:将诸药研末和匀,装入胶囊,每粒含药0.3克。成人始用药的5天,每天1次,每次1粒;再5天,每天2次,每次1粒;之后每天3次,每次1粒,直至痊愈。此药宜饭后服用。但应注意,狼毒有大毒,须严格控制剂量,最多一次不超过3粒。服药2周后,可能出现轻微恶心、腹痛、腹泻等副作用,一般不需治疗。 <br /><br /><br />    个别瘙痒严重者可配合外用“癣消液”(紫荆皮、大黄各15克,蛇床子、百部、花椒、冰片各10克)。用白酒500克,将上药浸酒内,3天后取汁涂患处,每天2~3次。<br /><br /><br />    疗效:共治疗250例,临床痊愈190例,显效27例,进步2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8%。随访半年,复发7例,占2.8%。<br /><br /><br />    (2)黄芪桂枝汤<br /><br /><br />    组成:黄芪50克,桂枝15克,当归15克,防风15克,连翘15克,甘草10克。<br /><br /><br />    加减:进展期加生地、金银花、花粉;静止期加丹参、赤芍、薏苡仁、花粉;瘙痒甚加白鲜皮。<br /><br /><br />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br /><br /><br />    疗效:共治疗212例,临床痊愈172例,显效19例,进步1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6.7%。平均治疗24天。<br /><br /><br />    (3)复方土茯苓汤  <br /><br /><br />    组成:土茯芩25克,补骨脂25克,莪术25克,牛蒡子25克,山楂25克,丹参25克,乌梢蛇15克。  <br /><br /><br />    加减:血热加白鲜皮;血燥加何首乌;皮损以头部、上肢为甚加白芷、藁本;下肢为甚加独活。<br /><br /><br />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局部用药渣洗敷效更好。  <br /><br /><br />    疗效:共治疗200例,临床痊愈105例,显效57例,进步3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6.5%。对痊愈者随访5年,复发6例,占5.7%。<br /><br /><br />    (4)大黄合剂<br /><br /><br />    组成:大黄9~12克(后下),乌蛇肉、鸡血藤、白茅根、茜草根、生槐花、白鲜皮、土茯苓各30克,丹参、生苡仁、地肤子各15克,泽泻9克,木通、川连各6克。 <br /><br /><br />    加减:头部皮损多加全蝎、蜈蚣;皮损色鲜红加生石膏、龙胆草、黄芩、山栀。   <br /><br /><br />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br /><br /><br />    疗效:共治疗200例,临床痊愈168例,显效24例,进步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9.5%。 <br /><br /><br />    (5)菝葜槐花凉血汤  <br /><br /><br />    组成:菝葜50克(先煎),槐花30克,茅根30克,土茯苓30克,生地30克,紫草10克。 <br /><br /><br />    加减:风热甚加荆芥、防风、银花;湿毒甚加萆薢、苦参、木通、川柏;肝肾阴虚加杞子十白蒺藜、旱莲草、女贞子;冲任不调加仙茅、杭白芍;痒甚加白藓皮、乌梢蛇、珍珠母。<br /><br /><br />    用法:每日1剂,菝葜先煎1小时,分2次服,半个月为土疗程。另配合“复方丹参片”,每日3次,每次4片。病情严重者,辅以“艾叶洗方”。外治:艾叶60克,苦参10克,紫草6克,拉拉藤30克,野菊花30克,生甘草10克,煎后待温连渣擦洗皮损处。 <br /><br /><br />    疗效:共治疗101例,临床痊愈32例,显效40例,进步1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88.1%。<br /><br /><br />    (6)生地饮 <br /><br /><br />    组成:生地30克,丹皮15克,赤芍15克,茯苓15克,生栀子15克,连翘Z0克,土茯苓30克,滑石20克,防风12克,蝉蜕12克,甘草10克。  <br /><br /><br />    用法:日服1剂,20剂为一疗程。药渣加陈醋1000毫升浸泡2小时,然后擦洗皮损处。 <br /><br /><br />    疗效:共治疗98例,临床痊愈37例,显效29例,进步2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5.9%。<br /><br /><br />    (7)菖蒲三黄洗剂(外用) <br /><br /><br />    组成:石菖蒲30克,黄柏30克,黄芩30克,大黄30克,白矾30克,艾叶30克,射干30克,薄荷30克,知母30克,狼毒20克。<br /><br /><br />    用法:上药加水2000毫升,煮沸5分钟,冷却至40℃左右。熏洗、湿敷,并稍用力揉搓患处,每次洗浴30分钟,每日2次。每剂可用2天。同时配合液氮冷冻法,即以棉团直接冻融患处,持续3秒钟,连续2次,即为治疗1次,1周2次。<br /><br /><br />    疗效:共治疗60例,临床痊愈42例,显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7%。随访23例,复发11例,占47.8%。 <br /><br /><br />    (8)复方斑蝥酊(外用)  <br /><br /><br />    组成:斑蝥2克,半枝莲10克,三棱15克,七叶一枝花20克,红花15克,甘草10克。<br /><br /><br />    用法:取50%乙醇1OO毫升,将上述药物浸泡1个月,过滤后装瓶。用时涂患处,1日2次,不要涂到正常皮肤。  <br /><br /><br />    疗效;共治疗32例,临床痊愈8例,显效2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6%。 <br /> <br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7 11:11:16编辑过]

作者: sznhz    时间: 2009-3-6 21:36
我真是多余,我公布此文的出处是对病友负责,因为这里面有治疗银屑病的药方,让病友知道这些方子的来源,不知道来源、不明真相的东西不能轻易相信,Heather是不是以为我是卖假药的啊?我干脆这个文章删掉好了。
作者: Heather    时间: 2009-3-7 10:06
<p>我又不是神仙,怎么能知道你是干什么的?</p>
作者: sznhz    时间: 2009-3-7 11:04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Heather</i>在2009-3-7 10:06:00的发言:</b><br/><p>我又不是神仙,怎么能知道你是干什么的?</p></div><p></p><br />你怎么会不是神仙呢?你不是神仙你是干什么的?
作者: Heather    时间: 2009-3-8 11:27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sznhz</i>在2009-3-7 11:04:00的发言:</b><br/>
<p></p><br/>你怎么会不是神仙呢?你不是神仙你是干什么的? </div>
<p>我只是普通病友。既然信任我让我做本版版主,我就应该竭力做好维护工作。</p>
作者: 风飞舞    时间: 2009-3-8 12:14
sznhz说的是一个中国中医药网站,在辨证论治---难病诊治里有许多治疗银屑病的方子,我看过,如果真的懂中医的话会受益的。<br />很遗憾我不懂中医,所以也只能是看看。但还是感谢sznhz。<br />
作者: sznhz    时间: 2009-3-8 20:11
上面提到的中国中医药网站很好的,你可以慢慢在那里学些中医药常识,那个网站还有很多中医药基础知识,慢慢看都能看懂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8 20:12:59编辑过]

作者: sznhz    时间: 2009-3-8 20:11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风飞舞</i>在2009-3-8 12:14:00的发言:</b><br/>sznhz说的是一个中国中医药网站,在辨证论治---难病诊治里有许多治疗银屑病的方子,我看过,如果真的懂中医的话会受益的。<br/>很遗憾我不懂中医,所以也只能是看看。但还是感谢sznhz。<br/></div><p></p><br /><br />上面提到的中国中医药网站很好的,你可以慢慢在那里学些中医药常识,<br />中医讲究的辨证施治,所谓辨症其实就八个字:阴阳、虚实、寒热、表里。<br />中医认为牛皮癣是血液问题,血在中医上属阴,牛皮癣病友多属热症,(当然也有寒症、湿症)所以就有血热之说,热久生燥、燥久生瘀、瘀久成虚,因此又有血燥、学瘀、血虚之分,<br />知道自己的症状就可以对症下药,对症找方了。<br />现在这年月你去医院看那些庸医,两分钟就把你打发走,开些吃了也好不了也死不了的方药,还不如在网上找那些名老中医的医案和验方,那些医案和验方都是千锤百炼经过验证的良方。<br />都是皮病给逼的,让那些庸医害的,还不如自己学中医了。
作者: sznhz    时间: 2009-3-9 00:34
中医认为牛皮癣是血液问题,血在中医上属阴,牛皮癣病友多属热症,(当然也有寒症、湿症)所以就有血热之说,热久生燥、燥久生瘀、瘀久成虚,因此又有血燥、学瘀、血虚之分,<br /><br />那么按照热久生燥、燥久生瘀、瘀久成虚,因此又有血燥、学瘀、血虚之分,你基本 可以推断出你自己是属于那种症状,<br />进行期的基本属于血热症,那么就要用凉血清热解毒的方剂,一般进行期是很好治疗的。<br />如果进行期没及时治疗,热久生燥就形成血燥型牛皮癣,皮病既不消退也没新皮,这就是大家说的静止期,静止期通常是用滋阴润燥的方剂,<br />久病不愈的老牛皮,燥久生瘀就是血瘀型的了,要用活血化瘀的方剂,<br />还有些老牛皮反反复复,用什么药都没用的,气血两伤,已经到了严重血虚的阶段,十几年的老牛皮到了这个阶段应该慢慢的滋阴养血,绝不是吃几个月的中药能治疗好的,你病都病了十几年,病去如抽丝,想吃几副药就能治疗好,神仙也没这个本事。(以上内容不是抄书上的,是我学习的总结,书上讲这段内容讲了好几章)<br /><br />知道自己的症状就可以对症下药,对症找方了。<br />我现在基本是利用网络上的名医验方自己给自己开方治疗,效果肯定比两分钟打发你走人的庸医要好。<br />等我基本治疗好了,我会把我用过的方子公布给大家参考。<br /><br />我看的书就在本网站上,因为版主Heather警告我:“本区不得以任何形式发布网站连接”所以我就不公布了。<br /><br /><br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9 0:49:49编辑过]

作者: 北丐    时间: 2009-3-9 13:01
有谁用过  说说




欢迎光临 银屑病病友互助网 (https://www.yxb365.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