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病友互助网
标题:
张悟本:中医世家身份成疑点
[打印本页]
作者:
BraveHeart
时间:
2010-5-16 03:17
标题:
张悟本:中医世家身份成疑点
<br/>[attach]12939[/attach]<br/><br/><br/>
<p><font face="Verdana"><a href="http://news.sina.com.cn/h/2010-05-14/123320272761.shtml">http://news.sina.com.cn/h/2010-05-14/123320272761.shtml</a><br/></font></p>
<p><font face="Verdana"><br/> 媒体深入调查张悟本:中医世家身份成疑点<br/><br/> <a href="http://www.sina.com.cn">http://www.sina.com.cn</a> 2010年05月14日12:33 《生命时报》 </font></p>
<p><font face="Verdana"><br/><br/> 要说时下什么食物最火?恐怕非绿豆汤、长茄子莫属。而这些食物的推崇者张悟本,算得上目前国内养生界最热门的人物了。他的食疗方子中没有什么灵丹妙药,不管给谁开,都少不了3样东西:白萝卜、绿豆和长茄子,并称多次用它们治好了肺癌、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肺炎等数十种常见疑难病症。<br/><br/> </font><font face="Verdana">张悟本又出书,又上电视节目。在他口中,不管你患了近视、高血压,还是癌症,“药店”就是你家隔壁的菜市场,“医院”就是你家的厨房,“药方”则离不开五谷杂粮。据说,就因为他的理论,市场上杂粮都跟着涨了价。百姓更是追捧,很多人甚至把他的话当圣旨一样照着做。治病真可以这样简单?百姓该不该相信他的说法?各学科专家对此又持何种态度?《生命时报》记者进行了一系列深入调查。<br/><br/> </font><font face="Verdana">张悟本是否出自“中医世家”<br/><br/> </font><font face="Verdana">那么,这个敢在电视上抛出各种“怪论”的张悟本究竟何许人也?据某媒体报道,他出生于中医世家,其父曾为国家领导人保健医,6岁开始随父学习中医,食疗临床经验二十余载,并任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北京悟本堂中医研究院掌门人,人称“中医食疗第一人”和“京城最贵中医”。<br/><br/> </font><font face="Verdana">关于张悟本的出身,近日,某论坛网友爆料称,张悟本原为北京市第三针织厂职工(现为铜牛集团),其妻子和父亲都是该厂员工,并非出自“中医世家”。<br/><br/> </font><font face="Verdana">为查明真相,5月12日傍晚,《生命时报》记者来到张悟本曾经的住所、北京东三环边上的某小区暗访,碰巧遇到一位在此住了近二十年的大爷。他得知记者来意后称:“你说的是张悟本啊,我也在电视上看到了。当时我还挺纳闷的,这不是老张他儿子吗?还挺能白活的。”这位老先生表示,他父亲是会给人按摩、针灸什么的,但没听说是中医世家,我们在这里住了这么多年,也没找他们看过病。<br/><br/> </font><font face="Verdana">此外,还有两位曾经也是北京第三针织厂职工的阿姨表示,张悟本确实曾为北京市第三针织厂职工,其妻子和父亲也是该厂职工。其中一位阿姨说,张悟本当时和她在同一个车间,他主要负责维修机器,当时并不是医生,可能是下岗之后再去学的。对于“他父亲是否任国家领导人的保健医”,另一位阿姨摇着头,意味深长地笑着道“没听说过”,并表示张悟本以前倒是卖过保健品钙片。<br/><br/> </font><font face="Verdana">有资料显示,张悟本的教育经历是:“1981年,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2000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医药专业”。不过网上有人对此提出了质疑。为求证该资料的真实性,5月12日,记者进行了电话采访。北京医科大学现已归属北京大学医学部,该部负责学籍管理的马老师经查询后告诉《生命时报》记者,1981年,该校无毕业生毕业;1981年入学的学生里面,也没有找到叫张悟本的人。对此,一位熟识张悟本的编辑告诉记者,张曾告诉过她,他没毕业就退学了。当记者又打电话到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求证时,巧的是,一位女老师告诉记者,“昨天还有人过来帮张悟本办理毕业证明,说他原来的不见了。”女老师告诉记者,2000年,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确实开过中医药专业,也确实有个叫“张悟本”的学生。不过,当时这个专业国家不承认学历,是函授性质,不用脱产,主要是自学,开卷考试。</font></p>
作者:
BraveHeart
时间:
2010-5-16 03:21
标题:
专家批驳张悟本论调 非"中医世家"原是针织厂职工
<br/><br/>
<p><font face="Verdana"><a href="http://news.china.com.cn/rollnews/2010-05/14/content_2127239.htm">http://news.china.com.cn/rollnews/2010-05/14/content_2127239.htm</a></font></p>
<p><font face="Verdana"><br/>张悟本火成什么样了</font></p>
<p><font face="Verdana"><br/> 似乎一夜之间,张悟本这个名字就红遍了大街小巷。今年2月1日,湖南卫视的《百科全说》播出“张悟本谈养生”一期,就登上了史上同时段收视率的前三甲。据说,不少人一到固定时段就坐在电视机前等着看他的“脱口秀”;他去成都办讲座,有凌晨5点就等在门外的市民,只为能在讲台前排抢到一个好座位;他的书《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成了2009年保健类图书中最大的“黑马”,上市6个月,占据当当网、卓越网、新华书店等所有排行榜的销售冠军。据报道,该书销量已达300万册。</font></p>
<p><font face="Verdana"> 他的挂号费也因此水涨船高。5月12日下午,《生命时报》记者来到位于国家奥林匹克中心西南门处的悟本堂。前台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张悟本是此处唯一的坐诊专家,目前已经没有两三百元较便宜的预约号了,挂号费2000元一次,而且已经排到今年年底。据了解,由于患者太多,悟本堂已不接受高血压患者的预约。一位自称是悟本堂销售中心的小姐在电话中告诉记者,每天打进来的电话有1000多个,由于预约难度大,张悟本建议这些患者购买他的光盘和书籍。</font></p>
<p><font face="Verdana"> 不仅如此,杂粮也沾了张悟本“养生说”的光。在菜市场里,绿豆、黑豆已成了不少消费者的必买品,少则三五斤,多则几十斤,价格被不断推高。有摊主甚至调侃道,“这绿豆涨价都是张悟本的功劳!”记者了解到,以张悟本名义销售的某品牌绿豆甘草汤已经卖到138元,售价38元一瓶的醋泡黑豆,刚推出半个月每天就能卖出100多瓶,成为该公司最畅销的产品。</font></p>
<p><font face="Verdana"> 《生命时报》记者对30人进行的随机调查也显示,70%的人知道张悟本或他所倡导的食疗方。其中,40%的人相信或有点相信他的说法,另有20%的人因他改变了饮食习惯。27岁的邹小姐告诉记者:“我母亲患高血压,自从看了张悟本的节目后,每天用5斤豆子,煮出一杯水喝,剩下的豆渣全扔掉了,平时省吃俭用的她这回也不心疼了。”</font></p>
作者:
BraveHeart
时间:
2010-5-16 03:22
<br/>
<p><font face="Verdana"><br/><br/><a href="http://news.china.com.cn/rollnews/2010-05/14/content_2127239_2.htm">http://news.china.com.cn/rollnews/2010-05/14/content_2127239_2.htm</a></font></p>
<p><font face="Verdana"><br/><br/>各科权威专家批驳张悟本论调</font></p>
<p><font face="Verdana"><br/> 在老百姓看来,张悟本的养生方法成本低廉、简单易学。然而,这套“不用吃药”的食疗理念,在权威专家眼中又是怎样?日前,《生命时报》记者采访了中医、营养、高血压、糖尿病等学科的专家,对他的几大主要论调进行点评。</font></p>
<p><font face="Verdana"> 论调一:“万能”食疗方―――每天1斤绿豆煮水。在张悟本的理论中,最著名的要数“绿豆说”了,它不但能治近视、糖尿病、高血压,还能治肿瘤。对此,全国名老中医、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首席专家晁恩祥无奈地表示:“像这种一个萝卜、一斤绿豆就能治病的说法,未免太过荒谬!”绿豆汤确实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水的作用,但古书也记载,它会与药物的相关成分发生反应,从而降低药效。正在服用各类药物,特别是中药汤剂的人一定要慎喝绿豆汤。</font></p>
<p><font face="Verdana"> 这个方子是否能治百病?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王国玮点评说,有两点老百姓必须要知道,一是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整体而治、因人施治。食疗同样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人方法不同,不同的季节调理方法也不一样。二是中医历来讲究的都是“以治为主,以食疗为辅”,仅依靠食疗治病需谨慎。</font></p>
<p><font face="Verdana"> 论调二:降压药会吃出脑梗、肾衰竭,糖尿病并发症也是吃药吃出来的。张悟本表示,降压药不但会扩张血管、造成脑溢血,它还伤肾,10个透析病人,9个半是药源性中毒而起,8个是长期服药的结果。听闻此言,中国高血压联盟秘书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王文气愤地表示:“这完全是缺乏基本医学知识的说法!人一旦患了高血压,最终可能都会发生心脏病、脑血管病、肾脏病,如果不吃药,发生这些并发症的危险性更大。”北京协和医院糖尿病中心主任、北京糖尿病防治协会理事长向红丁也表示,美国、英国等国家多个大型临床研究表明,正确的降糖、降压和调脂治疗有利于并发症的防治,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任何一种成熟药物的正面作用,都强于其副作用。饮食很重要,但不能取代必要的药物治疗。</font></p>
<p><font face="Verdana"> 论调三:不要喝酸奶,里面的增稠剂会让血管堵塞。对此,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程义勇教授批驳道,不是所有的酸奶都加增稠剂。退一步说,即使用了,只要按照国家标准来用,也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况且,增稠剂本身根本不会造成血管堵塞,这是很无知的说法。“营养学界长期以来有一个共识,酸奶是最值得推荐的奶制品,它含优质蛋白,钙含量高,营养仅次于人乳。”</font></p>
<p><font face="Verdana"> 论调四:生吃长条茄子就等于吃降脂药,它不仅吸油,治血脂黏稠,还能治肿瘤。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李里特教授表示,茄子对补充人体膳食纤维确实有好处,但它就是一种普通的蔬菜,在营养方面未必比深色绿叶菜好。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食疗营养部主任王宜也告诉记者,在中医中,生吃茄子确有一定的清热解毒、活血消痛的功效,茄子提取物能降低血清胆固醇。但这种吃法并非人人都适用,而且,不同体质的人摄入量是多少,也都有讲究,不能一概而论。</font></p>
<p><font face="Verdana"> 论调五:高血压患者应大力补钙:女性3000毫克,男性4000毫克。我国对于钙的推荐摄入量为成人每日800毫克,老年人为1000毫克。钙的可耐受最大剂量(UL)为2000毫克。“这个推荐量参考了国际上的标准,本身就已经偏高了。而张悟本开出的方子足足是推荐量的4倍。一旦钙片吃多了,容易导致泌尿系结石、便秘等。”李里特表示。</font></p>
<p><font face="Verdana"> 论调六:吃盐多少跟血压没什么关系。“当然有关系!盐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涉及20万人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每人每天平均吃盐量已达到12克,远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安全线’6克。”王文告诉记者。</font></p>
<p><font face="Verdana"> 论调七:80%高血压、糖尿病都是误诊。王文称,根据国内外标准,这两种病的诊断都很明确,尤其高血压,诊断不难。“他在门诊中就遇到一位老患者,相信了张悟本的话,断了药,只喝绿豆汤,结果血压上去了,只能去医院找医生。真是害人不浅!”</font></p>
作者:
BraveHeart
时间:
2010-5-16 03:24
<br/><br/><br/>
<p><font face="Verdana"><font face="Verdana"><a href="http://news.china.com.cn/rollnews/2010-05/14/content_2127239_3.htm">http://news.china.com.cn/rollnews/2010-05/14/content_2127239_3.htm<br/></a></font><br/></font></p>
<p><font face="Verdana"><br/><br/>张悟本是否出自“中医世家”</font></p>
<p><font face="Verdana"><br/><br/> 那么,这个敢在电视上抛出各种“怪论”的张悟本究竟何许人也?据某媒体报道,他出生于中医世家,其父曾为国家领导人保健医,6岁开始随父学习中医,食疗临床经验二十余载,并任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北京悟本堂中医研究院掌门人,人称“中医食疗第一人”和“京城最贵中医”。</font></p>
<p><font face="Verdana"> 关于张悟本的出身,近日,某论坛网友爆料称,张悟本原为北京市第三针织厂职工(现为铜牛集团),其妻子和父亲都是该厂员工,并非出自“中医世家”。</font></p>
<p><font face="Verdana"> 为查明真相,5月12日傍晚,《生命时报》记者来到张悟本曾经的住所、北京东三环边上的某小区暗访,碰巧遇到一位在此住了近二十年的大爷。他得知记者来意后称:“你说的是张悟本啊,我也在电视上看到了。当时我还挺纳闷的,这不是老张他儿子吗?还挺能白活的。”这位老先生表示,他父亲是会给人按摩、针灸什么的,但没听说是中医世家,我们在这里住了这么多年,也没找他们看过病。</font></p>
<p><font face="Verdana"> 此外,还有两位曾经也是北京第三针织厂职工的阿姨表示,张悟本确实曾为北京市第三针织厂职工,其妻子和父亲也是该厂职工。其中一位阿姨说,张悟本当时和她在同一个车间,他主要负责维修机器,当时并不是医生,可能是下岗之后再去学的。对于“他父亲是否任国家领导人的保健医”,另一位阿姨摇着头,意味深长地笑着道“没听说过”,并表示张悟本以前倒是卖过保健品钙片。</font></p>
<p><font face="Verdana"> 有资料显示,张悟本的教育经历是:“1981年,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2000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医药专业”。不过网上有人对此提出了质疑。为求证该资料的真实性,5月12日,记者进行了电话采访。北京医科大学现已归属北京大学医学部,该部负责学籍管理的马老师经查询后告诉《生命时报》记者,1981年,该校无毕业生毕业;1981年入学的学生里面,也没有找到叫张悟本的人。对此,一位熟识张悟本的编辑告诉记者,张曾告诉过她,他没毕业就退学了。当记者又打电话到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求证时,巧的是,一位女老师告诉记者,“昨天还有人过来帮张悟本办理毕业证明,说他原来的不见了。”女老师告诉记者,2000年,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确实开过中医药专业,也确实有个叫“张悟本”的学生。不过,当时这个专业国家不承认学历,是函授性质,不用脱产,主要是自学,开卷考试。</font></p>
<p><font face="Verdana"><br/><br/><br/> “张悟本现象”引人深思</font></p>
<p><font face="Verdana"><br/><br/> 在调查采访中,百姓对张悟本和“绿豆说”关注空前,信与不信都已形成一种社会现象,越来越多的人觉得需要冷静思考。几乎所有受访专家都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张悟本的论调中,确实有对的成分,但也掺杂许多不科学信息,九句真话掺上一句假话,更会误导百姓。事实上,这种担心已经变成现实。据《成都商报》报道,已有人因喝绿豆汤导致胃痛、痛经等问题。还有网友发帖称,正月十八那天,他花了2000元找张悟本看病,开的绿豆汤、冬瓜汁,现在没啥效果,倒添了不少毛病。</font></p>
<p><font face="Verdana"> “张悟本现象”并非个例,如今养生论调出一个火一个,养生专家粉墨登场让人眼花缭乱,甚至有的仅为钱财。卫生部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专家田向阳认为,现代人对健康的热衷是其土壤,但这块土壤尚不成熟。卫生部去年的调查显示,我国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为6.48%,加上医学的专业性,很多人无法分辨真假。而有些所谓“专家”往往又抓住大家想走捷径、有病想尽早治愈等心理,时常爆出惊人之语。曾看过半集《百科全说》张悟本节目的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副会长刘克玲坦言,她一直纳闷这些人的名称是谁赋予的,如“第一人”、“教母”等等。“他们出名离不开媒体热捧,媒体应更加认真地查实其身份和资质。”国医大师李济仁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中医讲究辨证,还要辨体,每个人体质不同,病症不同,随便乱补肯定有害。现在媒体热炒的很多养生说法都太绝对,这是非常不慎重的,可以说是误国误民!</font></p>
<p><font face="Verdana"> 田向阳呼吁,媒体发布健康资讯需要提高门槛,应有医学专家顾问团为媒体“保驾护航”,一来确保专家真正有资质,二来为传播出去的内容把关。作为老百姓,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他为什么这样说?科学依据在哪?其他的专家怎么看?要静下心来多质疑,太玄的东西不可信,盲从很容易既花钱又误病。</font></p>
<p><font face="Verdana"> 甚至有专家断言,张悟本仅是“昙花一现”式人物。只有传播有科学依据的真理才能长久,从“神坛”上跌下来的林光常、刘太医都是教训。</font></p>
作者:
BraveHeart
时间:
2010-5-16 03:29
<br/><font face="Verdana"><br/><a href="http://news.163.com/10/0514/11/66L12HD9000146BD_3.html">http://news.163.com/10/0514/11/66L12HD9000146BD_3.html</a></font><br/><br/><br/>[attach]12940[/attach]<br/>
作者:
wangjie31
时间:
2010-5-16 07:11
<br />张悟本 是比较有创新精神的。 不过他的话也不要全信。
作者:
eric96
时间:
2010-5-16 23:00
地地道道地地道道地地道道地地道道
作者:
fucong0202
时间:
2010-5-17 16:31
哈哈,大多数中医都是这样,见怪不怪
作者:
KARE
时间:
2010-5-18 15:15
如果出版社买其版权时,有其假证书存案,出版社就发了,可先告他伪造证书,欺骗版权。然后庭外和解拿回付出的版权费。如无证书存案,出版社也太大意了,没经验。<br /><br />这法律在外国很盛行,司法肯定合作,因这样方可杜绝或减少一般社会的欺咋。人民能做的是不相信这出版社的其它书籍。(如果出版社没告上法庭的话。)
作者:
KARE
时间:
2010-5-27 14:22
<br />下面是新加坡联合早报的文章。你是批张还是挺张的呢!<br />===============================<br /><br />“满城尽喝绿豆汤”现象的背后<br /><br />(2010-05-27)<br /><br /> <br /> ● 于泽远<br /> 近日,一本名为《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的养生书让中医张悟本迅速红遍中国。他不仅在短时间内拥有无数粉丝,也招来无数讨伐口水。<br /><br />预约号排到后年<br /><br /> 张悟本有多红?看看中国的绿豆价格就知道。张悟本提倡绿豆养生,仅仅三个多月,中国各地的绿豆价格涨了近三倍,有些地方甚至出现“满城尽喝绿豆汤”的张悟本现象。张悟本原本并不热闹的“悟本堂诊”也门庭若市,300元(人民币,下同,约63新元)一次的预约号据说已经排到2012年,1800元的号也排到了明年。<br /><br /> 这还不算完。据千龙网报道,有个叫“马先生”的张悟本粉丝近日宣布,将在“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塔58层拍下价值1000万元的一套公寓,请张悟本进驻,每年只为30个世界顶级富豪号脉,收费标准初步定为10万美元(约14万新元)!马先生说,这是要让中医文化走进“世界第一高楼”。<br /><br />张悟本遭舆论围剿<br /><br /> 但张悟本尚未踏出国门,在国内已开始遭到舆论围剿。《人民日报》及其下属的报纸指张悟本的诸如“不要喝酸奶、吃盐多少跟血压没什么关系”等说法“几乎没有任何有说服力的医学证据,甚至严重违背科学常识”,还指张悟本的食疗偏方让很多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等患者不再相信药物。一些媒体也迅速跟进,从驳斥张悟本的“食疗高见”,到质疑张悟本的出身、学历和行医资格,就差把张悟本归类为招摇撞骗的江湖郎中了。<br /><br /> 不过媒体对张悟本的一番狂轰滥炸似乎并未挡住他成为“中医食疗养生第一人”。张悟本的书籍和讲座仍广受欢迎,“悟本堂诊”仍一号难求,绿豆价格仍居高不下。还有媒体力挺张悟本,夸赞他挑战权威的勇气,甚至把他比作“现代中国的哥白尼”。<br /><br /> 中国新闻公关网的报道说,历史经验证明,有许多时侯,权威往往是错的,但挑战权威面临着巨大风险。张悟本真是一个吃了豹子胆的“神奇小子”。他批判西医,也批判中医。他风趣地称药店就在菜场里,令百姓和国家都受益。张悟本“早餐像皇帝,中餐像大臣,晚餐像乞丐”的口头禅,让许多官员找理由逃避豪华晚餐,间接地为消除腐败作出了贡献。<br /><br /> 张悟本到底有何能耐,得到很多人的如此青睐?其实张悟本的养生之道并不深奥,他对大众的吸引力恰恰在于提倡返璞归真,所宣扬的养生之道也有很强的操作性。例如,他提倡多喝绿豆汤、多吃青菜,强调“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医院,是厨房;最好的药物,是饮食;最好的疗效,是坚持”。<br />这类看似浅显的道理已被很多整天忙碌于吃喝应酬、沉湎于肉林酒池的现代人所遗忘,而成了名人的张悟本以专家的身份强调这些道理,对那些营养过剩的公众犹如醍醐灌顶,让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饮食结构。从这个意义上说,张悟本现象并不是坏事。<br /> 但和有些民间“神医”一样,到处做报告、上电视的张悟本有时也难免信口开河。例如,他声称喝绿豆汤、吃白萝卜、长茄子能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等疑难杂症,让人觉得不靠谱,也成为舆论批判他的口实。<br /><br />折射出社会逐利毛病<br /><br /> 张悟本现象折射出社会逐利的老毛病。无论是“批张”还是“挺张”,似乎都有看不见的“利益之手”在推动。<br /><br /> “批张”者说,张悟本现象暴露出新闻出版界逐利冲动。电视台为了追求收视率,出版社为了多卖书,纷纷把目光瞄准健康养生。一个江湖郎中,只要口才好、能“忽悠”,就会被选为“千里马”,经过策划包装,闪亮登场。由于急功近利,部分新闻出版工作者放弃了“把关人”的责任,既不严格审查节目内容,也不认真核实作者身份,把一个个冒牌“专家”捧得大红大紫。<br /><br /> “挺张”者说,张悟本强调养生靠三餐,让保健品商大怒;张悟本提出酸奶的添加剂对人不利,对“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不能片面理解,造成牛奶销量下降,牛奶商大怒;张悟本指某些药物副作用大,制药商大怒。<br /><br /> 其实,张悟本既不是“神医”,也不是治学严谨的科学家,他只是一个中医食疗倡导者。人们不必因为他出了名,就把他当做“华佗再世”,也不必因为他发表了一些不大科学的言论,就把他看成江湖骗子,甚至要“追究法律责任”。“批张”和“挺张”的背后,反映出社会的浮躁和不成熟。<br /><br /><br />
作者:
weina
时间:
2010-5-27 17:07
这就是中医的悲哀,刚刚有大家要学习点中医养生就有个冒牌的来,让大家又开始怀疑真正的中医能不能治病?
欢迎光临 银屑病病友互助网 (https://www.yxb365.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