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病友互助网
标题:
[原创] 生从何来,死往何去?
[打印本页]
作者:
yeshanseng
时间:
2010-9-14 09:54
标题:
[原创] 生从何来,死往何去?
<br /> 生从何来,死往何去?<br /> -----答复友人关于死亡的疑问<br /><br /> 一位友人来函说近来遇到的忽发事件突然使人感到死亡其实离我们每一个人都并非遥远,随时随地可能发生,生死乃人生大事,每人都无法回避,早晚要面对,与其茫然无知稀里糊涂,不如心中有数也好事到临头抱佛脚有个精神准备,所以想了解有关死亡的知识以及佛家眼中是如何看待死亡的.<br /><br />1,关于死亡之谜<br />几千年来,人类在所有未知领域中,最想知道而又最难解、最恼人而对个人和社会又最为急迫的,莫过于关于人类自身之谜:人从哪里来?生命渊源于何处?人只是一架思维机器,还是具有所谓“灵魂”?人死如灯灭,还是有来生后世?这关系到每个人最切身、最根本的利益,对它的解答,是决定每一个人的人生态度、人生目标,建立人生观、价值观、伦理观的基石。正如《中国哲学发展史》所说:“人死后,是否还有某种‘生活’?如果没有,那么人生前的善恶还有多少意义?如果有,那么人生前的行为对死后有什么影响?这一切,都要落实到人生前应如何行动,应如何对待自己的一生?(《魏晋南北朝》卷758页)<br />人类群体对这一问题的普遍解答,其实就是整个人类文明创立的出发点和建立和谐社会的奠基石,比衣食住行条件的改善更为现实和重要。<br /> 从古代人到现代人,从平民百姓到僧侣修士、哲人智者、英雄领袖,乃至贪官污吏、江洋大盗,无不各自有其对生死问题的答案,从而决定他们一生的趋向。<论语>中子路问孔子:敢问死?子曰"未知生,焉知死",老实讲,这不奇怪,因为在当时佛法还没有传入中国,相比之下,吾辈今人则要幸运的多,因为佛法中对此阐述致祥,因果关系简单明了.现就阁下最关心的问题试做答复如下.<br /><br />2. 人真的能转世吗?<br />佛典说,众生自无始以来,在五道或六道中死了又生,生了又死,出此入彼,无休无止,就像车轮转动不停,称之为 “六道(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轮回”。《佛说无常经》偈云“循环三界内,犹如汲井轮,亦如蚕作茧,吐丝还自缚。”<br />《大乘流转诸有经》载有佛祖对于死亡的描述:“前识灭己,后识生时,或生人中,或生天上,或堕傍生(畜生)、饿鬼、地狱。大王:后识生时无间生起,彼同类心相续流转,分明领受所感异熟。大王:曾无有法能从此世转至后世,然有死生业果可得。大王:当知前识灭时名之为死,后识起号之为生。”<br /> 大意是说:人临死时,最后一念意识灭后,紧接着便会续生下一念意识,就如同生前前念灭已又生后念,中间没有停顿间歇。死后的意识相续而生时,便会领受他生前行为的因种所成熟的果报,生于天、人、鬼、畜、地狱道中,虽然没有什么东西从今生搬到后世,后世的生命并非今生的生命,但今生后世之间,有因果相续的紧密联系。前念已灭名之为死,后念续起名之为生。<br /><br />佛经<大乘义章>中说人的四种存在方式为:生有;本有;死有;中有,即是说人出生时叫生有;死去亡故叫做死有;活的时候叫做本有;而死了以后直到出生前这段时间就叫做中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死其实并没有什么可怕,只不过是换了一种生命的存在方式而已。<br />常人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通常指的正是这时,<观无量寿经>说:"以恶业故,应堕地狱,命欲终时,地狱众火,一时俱至".比如有的人临终自言自语,惊恐呼号,去年在一家医院就曾见到一个病人临终时如此表现,在小说中也常有类似描写,比如<红楼梦>中的贾瑞之死就是作者在观察人生百态后的真实描述. 《地藏菩萨本愿经》〈如来赞叹品第六〉即有关于挣扎在生死边缘的重症病人的描述:“若未来世,有男子、女人,久处床枕,求生求死了不可得;或夜梦恶鬼、乃及家亲;或游险道;或多魇寐、共鬼神游,日月岁深,转复瘵,眠中叫苦,惨不乐者;此皆是业道论对、未定轻重,或难舍寿,或不得愈,男女俗眼,不辨是事”,<br /><br />佛法中从8个角度说明人的转世现象真实不虚,有兴趣者自己去读,限于篇幅此不赘述,其中有由众生天性可知必有其前世之因。因为如果身死永灭,无有前生,便难以解释众生一生下来便有的天性:如婴儿初生不经人教便自然会忧喜怖畏,会哭会笑,牛犊生来便会吃奶,猪羊之类生后不久便知牝牡交合;还有:儿女肖其父母,人的长相有美丑之分,资质有聪明愚钝之别,同一个父母遗传基因不同儿女却有不同根性和人生道路,为什么会一见钟情等,如果没有如来藏的种子将此宿世所作带到今世,则这些现象便成了无因之果,违背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的因果定律。人有过去、现在、将来,由此有前世,今世,和后世。中国人绝大多数潜意识中其实都相信有前世,你看那些父母们恨铁不成钢责骂儿女时都能一不留神带出来;我前世造的什么孽,生下你这么个不争气的东西! <br /> 中国历史文化中类似描述更是数不胜数,如;出马腹,入驴胎,阎王殿中几徘徊,才从玉帝殿前过,又到地狱油锅来。。。。。<br /> 美国维吉尼亚大学神经学系及心理系主任史谛文逊博士,根据众多科学家提出的神识不灭理论,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对转世轮回现象进行了大量的实际调查和研究论证,出版相关著作结论为:“有确凿的科学实验和现实事例的证据,证实东方古老的灵魂(如来藏)转世轮回的理论是真实的。”<br />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一般人所认知的「灵魂、神识」,其实只是第七识末那我所执持的中阴身,并非人人皆有的“真我”―――第八识如来藏。这正是佛学文化与其他宗教截然不同之处,其他宗教也根本不懂如来藏的存在,而佛教认为;大千世界中每一个有情生命都拥有一个自己的“如来藏”,从微小的細菌,到大海的鲸鱼,从聪明的人类,到我们从未见过的天神,每一个“如来藏”在体性上都平等一如,其中既有成佛的可能,也有下地狱的种子,乃至佛的“如来藏”亦如我們同样,即使是诸佛的神通加在一起,也不能够毁灭掉哪怕是一只蚂蚁身中的“如来藏”。如此看来,人是“死”不了的,因为你的“真实心如来藏”永远不生不灭,这是佛法与世界上一切外道和宗教的区别所在,任何宗教任何文化都对如来藏的存在一无所知,自然也无法说清验证她的方法。释迦牟尼夜睹明星悟道之后明白了;原来大地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行,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基于这一认识,佛陀于人类史上最先高举起“平等”大旗,尊重一切有情生命(植物属于无情生命),无论你是人还是神,是天人还是畜生,这一点让人尤其折服,相形之下,其他宗教的教主都有一个无法割舍的“我”存在,“我”对别人皆错,所以注定他出不了三界,注定会以“自我”为中心,注定不可能有真正的平等,只需看看当今之日人类目前现状便可得知。<br /> <br />见闻觉知的意识心当你死后再去投胎时就会永远消失,不能到未来世,所以来世是另一个全新意识心的你,张三变成了李四,人变成猫狗猪羊,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六道轮回。想想看,生生世世曾有无数个“你”来到这个世上数十年然后又匆匆离去,尸骨堆积如须弥山,到底哪一个才是真正的你?这个不停出生又不停消失的意识心能说是真实的你吗?你要寻找的那个生生世世与你同在的真心如来藏那才是真实的你,不生不灭的你,未来能下地狱也能成佛的你。佛在《金刚经》中说:“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由此可知我们在无量劫以来执以为“我”的心,竟是虚幻无常而不可得的妄心。<br /><br />佛担心后人难于信受这一圣义谛,因此一再明说隐喻苦口婆心反复提及,例如《楞严经》云; “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这个“心”便指的是八识如来藏;《圆觉经》曰;“幻身灭故,幻心亦灭,幻心灭故,幻尘亦灭,幻尘灭故,幻灭亦灭,幻灭灭故,非幻不灭”,不灭的是什么?还是如来藏。"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那个“心”,仍然是指真心第八识如来藏。再看《入楞伽经》卷七︰「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余七识者。心意意识等念念不住是生灭法。」<br />如来藏乃宇宙万物的源头,也是佛法的核心所在,若离于此亦无三界万法,哪有我们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若离于此,人死之后一切皆空归于断灭,贪官和清官、好人与杀人犯都是一个下场,何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之说?若离于此,三藏十二部博大精深的佛学岂非成了戏说?<br /><br />最近二十年来,中国各地出现数不胜数的“再来人”实例,新闻媒体对此有大量报道,国家社会科学院的宗教研究所也有大量图文并茂的详细资料,证明人和动物的转世现象早已不再稀奇,例如《东方女性》杂志2002年第7期; 转世奇人唐江山专访。话虽如此,但也需清醒看到,中国民间文化中历来有着“乐生厌死”的千年积习,甭管是谁,包括那些自称“什么都不怕的唯物主义者”在内,潜意识中无不害怕死亡,就连生活中也不愿听到,如果你和他说,他(她)会骂你是“乌鸦嘴”,不吉利,讨人嫌,就像鲁迅在杂文中尖利讽刺过的那样;有人得子,大家说孩子将来做大官发大财,主人大喜,若有人说实话;他早晚也会死去,主人必大怒,把你一脚踢出。当今商品文化泛滥,一心一意讨好观众,挣“点击率”的各种媒体电视更是唯年轻亮丽是瞻,演员年岁稍大便受淘汰,年轻文化,美女文化,让你以为自己也会这样永远年轻,让你没时间去想,能够忘掉最好,假装世上根本不存在死亡这回事,民族劣根性衍化出市场媚俗之风可见一斑,这种大众化的“集体无意识”在自我麻醉的同时,还会让我们慢慢成为“鸵鸟”,满足于自己营造出的世界,醉生梦死,无视根本。<br />相形之下,国外的生命研究则是一浪高过一浪,有些大学里还开设了《死亡学》的特色课程,人类思想从未有过象今天这样开放、认真地探讨死亡之谜,而且越来越深入触及到中国丰富独有的佛学资源。在人类生命研究领域,中国其实远比任何科学领域和任何国家都更具优势(钱学森对此早有预言―――有意者请读他写的;人体生命科学与现代科学纵横谈)。<br /><br />3、死亡的过程如何?<br />人一断气,呼吸心跳停止,这时头脑中的今世记忆将瞬间移至第八识如来藏,因而导致业境现前,一生中的所作所为,善业,恶业,无记业,如同电影播放,由上而下一格一格高速闪现,不到几秒钟就将一生的善恶业全部播放完成,接着息脉渐渐停止。这时每一格所造或是善业、或是恶业、或净业、或不净业,此时的意识心都能清楚了知,许多濒死之人事后常能回忆起这种“记录片电影播放”,这时候才算进入真正死亡(唯识学称为正死位),这种生命的“弃旧图新”现象动物亦如,此时第八识如来藏开始渐渐离开身体,整个过程因人而异:<br />一种是善人之死:因为在世间曾努力布施行善等,死时犹如美梦中见诸天女迎接围绕,心生爱乐心向往之,即于所应出生之天而生,死时无苦。若是往生欲界天、色界天有中阴身,若是往生无色界天则无中阴阶段,直接往生无色界。<br />一种是恶人之死;生前造诸恶业者(包括附佛外道。。功和藏密之流谤佛、谤法、谤僧等恶行)死前痛苦万状,然后昏迷不醒,待觉知心现前自己知道怎么回事时已在地狱中化生受苦,不经过中阴阶段。一失人身,万劫难复。<br />多数人死时就好象睡眠一样浑然不觉,在自己的中阴身现起时看着自己的亲友围着自己的肉身哭泣,和谁说话谁都不理睬,这时候才痛苦地意识到自己已经死去,出于对中阴身状态的恐怖和对生命的渴望,于是急急忙忙赶在四十九日之内去找另外一个有缘父母好投胎继续回到人间受报。<br /> 从人的寿命看待死亡有三种;<br /> 第一种是寿尽而死。人是由宿业所感的果报体,一期寿终,不得不死,谁也不能逃避。但今生可以通过积福修德布施戒杀以及禅定功夫使寿命延长。<br /> 第二种是福尽而死。人的福报亦是宿业感招,无论是贫是富大都可以维持一期寿命,俗话说:‘天生天养’,如若不懂得惜福,奢侈挥霍一再“耗福”,致使福报早早享尽,但其寿又未终,则于衣食欠缺冻饿而死。有智者在享福同时又能种福积福,这种死当可避免。<br /> 第三种是不该死而死,即是横死枉死。例如:水灾、火灾、风灾,以及地震、海啸等自然界的灾害,暗杀、谋杀、自杀、战场互相残杀,以及飞机失事、车祸丧生等人为祸患。凡死于天灾人祸者大都是命不该绝,只因生前不肯修福积德或宿业所牵枉送生命。若能早结佛缘,自求多福,消除种子,慈心不杀,便可逢凶化吉遇祸呈祥,得免一死。<br /> 古人说:‘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此正是佛教慈悲戒杀提倡素食的主要原因。奇怪的是;美国人虽然不懂佛法,但由于对饮食科学的认识所以素食的人相当多。而中国信佛的人虽多但素食的人反而少。多数人习惯于逢年过节去庙里烧香拜佛求福求寿,一回到家里却大开杀戒一饱口腹之欲。可笑乎?可怜乎?寿命焉能如此求得?<br /> 佛教认为人生的意义是在获得生命的永恒。在有限的生命中渴望长寿无异是舍本逐末。人生于世百岁光阴一晃就过,多几年少几年又有多大区别?‘人间富贵花间露,世上功名水上沤,’功名富贵,岂能久享?当你人老多病,儿孙不孝,贫病交逼,长寿何益?而大乘菩萨们义无反顾世世为人出入生死而不取证涅盘。‘倒驾慈航,随类自在’,如是修福修慧,利益众生,与天地同在,共日月光明,其生命本质虽与众生一如,生命价值却是如此不同,“自受用,他受用”之无穷无尽的妙用唯心自知。<br />亦有发大心者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遂一心归命净土,凭借阿弥陀佛的慈悲摄受和生前修学无相念佛的功德,加上一心一意往生净土的念力和定力,死后中阴身觉知心一现起便遥见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等前来迎接得生极乐世界,花开见佛,闻佛说法,悟无生忍,地地增上。然后乘愿再来娑婆世界广度众生,可任意选择来生有利于弘法利生的有缘父母入胎,且能做到正知入胎正知出胎,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弘法利生,得大自在,永远不堕轮回亦无胎迷之苦。此乃佛门中常说的“再来人”,以无量的寿命作无边的佛事,发挥生命的最大价值,不再醉生梦死,浪掷生命。人生至此,夫复何憾? <br /><br />综上所说,除往生无色界以及奔赴地狱化生者外,其余有情生命死亡时第八识如来藏一分一分的离开,渐渐移转到中阴身,待完全移去,人就全“凉”了,这时尸体已无第八识持身,这样才叫做彻底死亡,而并非如西医所说心电图仪成为直线,心脏停止跳动即可判别一个人的死亡,其实这时如来藏还在,只是“假死”,所以世上“死人”复活的现象屡屡发生。待亡者完全死透时,中阴身又随即具足八个识。其中意识延续生前的意识而有,仍然以生前的五色根(眼耳鼻舌身)所具有的微细四大(地水火风)为缘,而在中阴身显现,仍然可以接触外五尘(色声香味触法),所以中阴身的意识是通生前这一世的。第七识意根随着第八识而移转在中阴身中,仍然是生前的意根,所以会完全依照往昔的习气而运作。这个中阴身是第八识执取生前色身的四大变现而成的微细身,不属于生前粗重的色身。有天眼的人可以看到,一般人见不到,一般世俗人所说的灵魂往往是指中阴身,所以世俗所说的灵魂并非单指意识心,更不是某些外道所说的「灵魂就是第八识」。<br /><br />因为中阴身是处于死和生的过程之间,所以又名中有身,依照《俱舍论》卷八所说,在中阴身最多七次的出生过程中,以第一次往生福报最好,越后面往生则福报越差。中阴身小有神通,因为没有色身的累赘所以在另外一个空间中来去自如,为他去找寻有缘父母提供便利,在遇见下一个正在交配中的有缘父母时,按照异性相吸法则,爱其男(父)者成为女儿,爱其女(母)者成为儿子,入受精卵其母即为受孕,怀胎十月,一个新生命诞生,因为胎迷而形成“隔阴之迷”,浑然不知自己前世之事。<br />中阴身投胎后随即永灭不现,前六识包括意识已彻底断灭而不复存在,仅余第七识意根末那我及第八识如来藏在受精卵中。由此可知,意识心在死后及中阴身投胎后都会断灭,自然就不是“不生不灭”的真我;唯有第八识如来藏在这时仍然自然运作,只有亲身验证如来藏的真实存在,方能完全了知生命实相。<br /><br />4.现代科学如何看待死亡?<br /> 自古以来,众多圣者和哲学家等都坚信灵魂的存在和不灭。例如犹太族的摩西、耶稣,阿拉伯的穆罕默德,印度的释迦牟尼,以及我国的老子和孔子等,包括大哲学家如希腊的苏格拉底、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以及德国的叔本华等,都亲证灵魂(神识)不灭,轮回确有。毕达哥拉斯说:“不洁的灵魂,因为灵气重浊,而堕地狱。”但丁在《神曲》中也有关于地狱的描述。叔本华说:“死为物质生命的最后,而不是自己存在的最后”。<br /> 值得高兴的是,位于世界科技前沿的科学家们也积极在用他们的科学实验探索灵魂的奥秘。本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诺贝尔物理发明奖得主尤金?威格纳博士坚信:“人类具有一个非物质的意识力能够影响物质的变化!”<br />爱因斯坦预言说:“当两个双生般完全相同的分子被创造成完全相同物质的特性时,科学家若对它们两个分子之任何一个的观察,就会推动两个分子的另一个的‘立即’反应,纵然那另一个分子可能是在宇宙的另一端!”<br /> 狄?布赫格从事的实验希望击破及推翻爱因斯坦的 “宇宙中光速最快”这一似是而非的理论。他要用反传统的实验来证明:心力比光速更快!他认为:两个相同而又分隔于宇宙两端的分子,只有在物体直接接触之时才可适用爱因斯坦三氏的“光速最快”理论,否则,EPR学说是不能解释两分子的遥远无限空间的立即反应的。<br /> “心力”“识力”的速度远远比光速更快,1984年,香港理工大学校长冯博士在香港《内明》杂志上发表文章说:“心力速度超过光速。从念佛修禅中获得佛力引导的心力可立即穿越字宙时空;佛力又比心力更快、更强不知多少倍。”<br />这些世界闻名的物理学家对佛教真理中所释放的巨大潜能心悦臣服,荣获197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白赖恩?约瑟芬博士,已经开始认真研习佛教经论和每天坐禅,以求真正能够悟到“内明”。这位剑桥大学的著名教授初次引起科学界注意的关于量子物理的论文即是有关“心力”与“识我灵魂”。<br /><br />1963年获诺贝尔医学奖的英国科学家约翰?艾克理教授在获奖论文中说:“神经细胞彼此之间有无形的沟通物质,这就是灵魂的构成。人体内蕴藏着一个非物质的‘我’,它控制着大脑,就好比人脑指挥电脑,它使大脑内的脑神经细胞发动工作,这种非物质的‘识我’,在肉体大脑死亡之后,仍然存在并仍能有生命活动形态,可以永生不灭”。<br />英国另一位著名科学家柏颇博士经过实验研究后,完全同意艾克理教授的结论。柏颇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独创的“科学正统的辩证系统”理论,至今仍为世界科学家们所采用。加拿大著名神经生理学家潘非特博士也同样认为,人类并不仅有物质的躯体,必然兼有无形的非物质灵魂。英国基勒学院的麦楷博士说:“至今仍无一种已知的学说和科学实验足以推翻艾克理和柏颇博士的生物有灵魂的理论”。<br /> 著名物理学家菲列兹?伦敦说:“冯?纽曼的精微量子学说显示出物质上的实物只不过是人类意念所造成的而已,真正的实体是思想意念。”<br /> 佛经说:“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及“相由心生”等与上述科学论述不谋而合。证明了佛学对于宇宙奥秘早有精微细致的认识,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将体现其超越时空的客观真理。<br />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越来越多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佛学,他们将佛学与科学相互验证。西方著名物理学家F?卡普拉菱说:“古老的佛教典籍《华严经》中所叙,与现代物理学理论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性。”从事统一场论等尖端科学项目研究的日本著名科学家松下真一,发现佛学中的许多精意与现代一些科学实验所证实的结果极为一致,为此他著有《法华经与核子物理学》一书,其论述令人叹为观止。此外,佛教宇宙观中对宇宙的一些定量,宇宙中心说、时空相对观,观测宇宙的四维或多维空间、天文观等,与现代科学的内容及结论极相近似,真是不可思议!正是因为佛法的科学性和现实性,才使西方各国开始重视沸法,重新认识来自东方的智慧和真理。<br />
作者:
天涯倦客
时间:
2010-9-14 11:50
既是原创凭这些洋洋洒洒的文字当要顶一下,然后慢慢再读.
作者:
水精灵
时间:
2010-9-14 23:12
拜读!
作者:
strange
时间:
2010-9-15 01:25
有生必有死,谁也无法逃避。
作者:
一夜清香
时间:
2010-9-16 01:50
简单通俗些就好了
欢迎光临 银屑病病友互助网 (https://www.yxb365.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