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银屑病病友互助网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星月 - 

[讨论]P病是炎症性皮肤病么?!

[复制链接] 38
回复
857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1#
 楼主| 星月 发表于 2006-6-7 1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讨论这个“炎症”问题,主要是想从皮肤的病理特点,分析采取怎样的外用药物,是对症的,是相对更安全的。


<>当然,由于此病的特点,体质差异,以及外用药物使用方法、条件的限制,我们在外用药上,尚不可能追求安全、速效、方便等几点共存的药物来...


<>而从长远来说,立足于以改善个体体质为大前提下,有针对性的采取合理的外治疗法,可以不同程度上改善和促进皮肤的健康程度,尽可能减少复发、减缓病变程度。所谓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其实是需要我们以冷静、细致、客观的态度来看待这样的顽疾!减少因不合理用药造成更多的麻烦和痛苦!!!这点上,我深有体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星月 发表于 2006-6-8 00: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    橄榄兄:很不好意思的告诉你,“循环系统”这个概念内容,我也是转贴的,你老说转贴的不是我的,我也没办法,不能言简意赅和专业表述;你滴要求,总是我不断学习的动力!


<>  “更多的是让我们感到更深层次的迷惘”的同时,也是促使我们不断的学习、学习、再学习...."微循环的具体过程"是如此的复杂,“同时也会对自身的生命产生一种敬畏”的同时,又如此让人向往了解。吾有几分遗憾,最初怎么不读医学呢 :)...


<>   因为我的起点低,于是,我爱借用别人已有的成果,说是抄袭也罢,至少我还知道里面说得是啥子....有说登高望远,医学者的成果让我敬佩不已.....


<>   相信我还没“搞清”的内容,橄榄兄一定是颇有见解,要不,你也说说让我借鉴一下,说不定,哪天我的帖子,也转贴了你的认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星月 发表于 2006-6-9 09: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0.25pt; mso-char-indent-count: 1.5">孙中山过世之前,曾拒绝使用中医,因为,那时以所谓科学的名义认定中医是非科学的...尽管他内心深处知道,或许中医能够给他带来最后的希望...多少年以后,人们开始认识到,中医及其理论对于医学的重要意义,而我们尚在探索科学,这个过程中难免有违背了科学,假借科学的名义来否定科学....什么叫学成致用?!所谓学成不过是某种阶段,而学以致用,是个过程,是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医生没有天生的,医学认知是在不断演变与丰富的,没有人能以学成的姿态来面对医学,只能是在不同的阶段有所建树而已。


<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0.25pt; mso-char-indent-count: 1.5">和橄榄兄聊,突然发现,橄榄兄早就只看鄙人发贴的标题,却不关心发贴的内容,故此时常文章中暴露对鄙人的疑问是文中已经提及和诠释过的内容.....


<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0.25pt; mso-char-indent-count: 1.5">就拿这篇《P病是炎症性皮肤病么?!》的帖子来说,大前提是对皮肤病理现象的认识与探讨,进而提出一个思考P的方向...橄榄兄,八成没有仔细看过。


<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0.25pt; mso-char-indent-count: 1.5">当是,当我问及橄榄兄对于P在皮肤上的炎症,是否存在的时候,橄榄兄似乎顿了一下,告诉我进行期有炎症,好像不甚确定一样,而看到橄榄兄“关于P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面我一般很少说什么,因为我不敢。我知道它的复杂与无常。对“P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我已经不太感兴趣了...”这段文字,我才明白,橄榄兄,其实是不屑于我们对于P的再认知和探索的过程....


<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0.25pt; mso-char-indent-count: 1.5">学,然后知不足!橄榄兄,似乎正缺少这个!!


<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0.25pt; mso-char-indent-count: 1.5">用词的精准——从来就很不好意思的是,我在阐述个人认识的时候,不少内容是摘录橄榄兄推荐阅读的医学著作...


<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0.25pt; mso-char-indent-count: 1.5">“任何一门学科都是由概念组成的,但这些概念决不是简单而机械的堆砌在一起的,它们之间是有着必然的有机的联系的。”科学是有系统性的——说得好,当我们在探讨P病问题的时候,从来没有割裂问题,而是有针对性的来讨论,并不断总结经验,引发思考!这点,是建立科学认知的途径。而橄榄兄,似乎视而不见!橄榄兄似乎只看标题不见内容啊...


<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0.25pt; mso-char-indent-count: 1.5">概念的不确切性——还是一句话,请橄榄兄,仔细阅读鄙人的帖子,虽然有所生涩...


<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0.25pt; mso-char-indent-count: 1.5">学,然后知不足!这句话对端正我们的治学态度和加强我们的“学养”是多么重要呀!——的确!的确!但是,更希望橄榄兄能够放下高傲的姿态,去掉自我惯性的思维,千万不要给自己冠以科学的名义和自视清高...这点,是“端正我们的治学态度和加强我们的“学养””最大的障碍!!!


<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0.25pt; mso-char-indent-count: 1.5">不知,橄榄兄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和爱人在最困难与生命脆弱的时候,同生死共患难...所谓苦尽甘来不过是漫漫人生路中不断演绎的过程与幸福回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星月 发表于 2006-6-10 09: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To 什么意思吗 :在这个论坛上,P友都是朋友!:)所以,咱们现在也是朋友....[em04]专业不敢说,因为很多专业资料是我转载的,我只不过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发表一些看法,并希望与朋友们交流、探讨。如果方便,你可以进到互助论坛的会员建议厅加我,Q名同网名。一般,我QQ不常在线,你要是觉得可以,有可探讨和交流的东东,可在我的帖子后发贴,这样说可否?![em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星月 发表于 2006-6-10 09: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TO橄榄:首先回答你一个问题:对于你的“情感于现实无补,更是与科学无关”,不甚认同。科学发现很多时候缘于灵感,而灵感很多时候缘于执着,而执着是什么?!如果,没有对妻子的LOVE,那么,我不知道我是否有如此的执着。如果没有关爱,那么,在“最困难与生命脆弱的时候,同生死共患难”时刻,我却又必须谨小慎微,在忐忑里艰难前行...其实每一步走来,我都不能在字里行间表露那段磨难,仿佛一生中的苦难、彷徨都在那一刻凝聚...


<>所以,对我来说,最后一段文字与P病病因、病机等的探讨似乎无关,却不然是起点...


<>还有,对于P,“展望”不过是寻求一种快捷之道。而今,对我来说,我们并不孤单前行,审慎前人的足迹,我知道我们的路该如何迈进...这也是我们幸运的地方。


<>“当我对P是“多基因表达现象”这个根本病因认同后,我就认为,对“病机、病理及治疗”作太多所谓探素不存在必要性了。无论是生命科学家或是医学科学家都已经明确给出了定论和未来的展望。”——这句话的内容,即便对基因了解后,我也从未认同过!呵呵,还记得,非典时候,西医以激素与抗生素虽治愈了患者,却留下遗憾的终生后遗症的痛苦,我看到中医的贡献令人慨叹!有人说,中医是需要领悟,而对于P,个人认为也需要一种领悟....


<>所以,对于你的所谓“我与你勾通的障碍的根本在于两点:1、我们俩人在对生命科学的基础理论上的知识和认知上不能相吻合;2、我们俩人在对P病病程及病例见识上的阅历也不一样。”的看法,多少有一些认同,不过,这个质与量的问题,你武断了一点,在我看,量变不一定能够导致质变...更何况,以病程来度量个人对于病的理解,本身就是一种一厢情愿的想法。医学本身需要领悟...


<>TO 长缨在手:表面的P好了,并不代表P就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星月 发表于 2006-6-10 18: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1.5">TO 橄榄:


<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1.5">一边写一边看你的帖,我发觉我之所以你的文字所述内容难以苟同之处在于:“感性与理性地去认知实物”这一点上。我相信“灵感和领悟”,而灵感和领悟缘自“理性与观察”;你坚持“理性与观察”却缺少了“灵感和领悟”。


<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1.5">在我看来,“理性思考”亦属于情感的范畴。而情感因素在治疗的过程中也意义深重……


<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1.5">有一点,我得说明的是,你的质疑和我们的辩论,是促使我不断思考问题的一个动力,当然也有其他病友的因素而不同角度的思辩绝对是有益于这个论坛的精神与宗旨。就这点来说,理性的看待这个问题是我得以平静思考和客观面对的基础……


<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1.5">我探讨的一些问题,除了缘自我的经验和实践,更多的是对于已有的相关医学著作和医学论文中的不同观点、看法、结论的再分析、思考,并发表个人的认识和看法,我相信,凡是能够仔细阅读我的所有文章的朋友,是能够从我的发贴中,看到我的实践、认知的过程和目的……


<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1.5">关于非典,我只是从“《中医对非典的认识及论治》关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和二附院在临床治疗非典中,采取西医确诊,中医药治疗的方法,使其中一部分痊愈出院者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的和得到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的高度评价,认为中医的经验“对在世界范围内上升为常规治疗有非常大的帮助”这个角度,来论述,当西医对于某些疑难杂症的疗效,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时,中医却给人带来了成功的经验。而对于,在西医与中医的治疗过程中,我们是中医的受益者,就这点来说,西医也从不同方面认同合理采用中医所取得的成效目前看来是更优越的。


<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1.5">至于你所建议的《公共卫生医学》方面的书籍和论文,我抽空,一定会看,而中医《温病学》以及相关的理论书籍,我建议,橄榄兄不妨也翻阅、翻阅,了解一下中医在鼠疫、天花、麻风等传染性疫情灾难时所采用过的手段和成效… …


<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1.5">“百年岐黄路,我们任重而道远”——有空,橄榄兄可看看凤凰大视野之“百年中医”。


诚然“去糟粕,取精华,不迷信”是我们认同的信条,不过,没有领悟中医经典没有客观了解中医发展,那么,在此基础上“糟粕,精华,迷信”往往被看似科学的观点所蒙蔽,“积贫积弱而又亟需变革的中国所发生的社会剧变使得那些先贤们来不急做更进一步的思考”给我们带来的是百年中医发展的流失……


一部韩剧《大长今》让国人为之慨叹…...



TO 长缨在手:橄榄那句话,意思说的是他自己,不是指屏蔽我的帖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星月 发表于 2006-6-10 22: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To 长缨在手:你的那个有关烧开水和捡大粪的笑话,我早就看到了,但是,我觉得没有回帖的必要。为什么你后来又改了内容和标题,我不得而知。


<>我和橄榄的讨论,各有各的出发点和思辩方式,所谓百家争鸣吧...所以,请尽量做到对事不对人!


<>这个帖子是我发起的,目的是与有兴趣的P友们来共同探讨,即便是辩论,也尽量围绕此主题和内容来思量,我想,就这点来说,长缨在手完全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你认为如何?!至于什么“为我们千万P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你理论将福泽普天之下所有的P学习的榜样,是我们心中的太阳”之类的,我想,好像没有P友有这些观点吧,又不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大家玩大字报的文字游戏,你说呢?再者,我从未创造过任何理论!


<>对我来说,谁来自何方,有何目的,不重要,关键是能学习和借鉴,这是目的。你认为呢?!不知我这样说是否恰当,不过这是我真实的想法,还望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星月 发表于 2006-6-11 08: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yxb365@sina.com 上传 牛皮癣中医疗法.pdf 漫画黄帝内经素问.养生卷.pdf


<>伤寒论.pdf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