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警惕:违法医药广告阵地大转移
< > 城市的监管力度增强,被查处的风险越来越来大, 市民在众多广告的狂轰乱炸下,对广告的免疫力增强, 广告费用增大,效果一般,投入产出比不合理…… 等原因,违法医药广告主体需开辟新的市场,
< > 农村市场——违法医药广告处女地 广告投入小,市场潜力大,做起来轻松, 农民对广告的真伪识别能力不高; 广告监管松,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 > 现在只是将5年前在城市里用的一部分“营销手段”在农村市场小试,收获就十分丰厚,不难想象:如果这些所谓的营销高手用上所有“营销手段”,老百姓怎能抵挡?一旦更多的“营销精英”参与到对农村市场的狂轰乱炸,老百姓该怎么办?
< > 随着国家对医药广告的监督力度的不断加大,尤其是对城市的虚假违法医药广告监督措施不断加强。广大市民对虚假违法医药广告的识别能力已经有所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虚假违法医药广告在城市里有点站不住脚了,于是就开始“上山下乡”。大量的虚假医药广告正在改头换面,向广大的农村转移逼近。在一些县一级的电视、电台和报刊上,虚假的医药广告比过去明显增加。 许多不法医药广告商为了多挣钱,就不把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心上,甚至雇佣“职业药托”、“职业医托”,向一些电视、电台办的寻医问药、健康咨询栏目打电话,吹嘘药品疗效如何神奇、医疗技术如何独到,引诱群众上当受骗。
< > 现在一些医药厂家在农村搞得最多的虚假广告就是下乡义诊搞活动。以下是义诊搞活动过程的关键部分:筹备→采点→宣传→义诊、现场销售→回访→复诊及售后服务→吸纳会员、组织会议。通常他们在询问病人一些基本情况后,稍做检查,就编出一些诸如“你的病目前已发展为**期,应抓紧治疗,不能轻视,现在几百块钱可以治愈,如果不治胸前好像挂着定时炸弹一样,随时会恶化,一旦恶化,不光自己受罪,给家庭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也拖累了孩子,平时不小心,到时再治也来不及了。”的谎话来吓唬农民。在看到病人的担忧后,及时推出自己的产品,进行所谓的专业用药指导。
< > 近日,记者在一个偏远的村子里走访时,就遇到了一个这样的受害者。李某一提到到义诊和虚假医药广告,泪水就流了出来。一年前村民李某才三岁的孙女,突然喊腿疼,这天正好有个医药厂家在村里义诊。李某就把孙女带了过去,在义诊现场,一个专家仔细询问了李某关于孙女的病情后,最后被诊断为骨骼生长过快,导致严重性缺钙。接下来,这位专家向李某讲了缺钙对孩子成长的严重危害,并向他推荐了一种补钙效果特别好的药,而且声称已经有很多家长都给自己的孩子吃这个,还拿出了几封感谢信给李某看。李某毫不怀疑专家的话,当即花860块钱给孙女买了一个疗程的药。但是,一个星期过去了,孙女腿不但疼痛没有减轻,甚至已经不能下地走路了。李某一家人慌了,把孙女送到医院一检查,李某的孙女根本不是什么缺钙,而是小儿麻痹症。由于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李某的孙女现在走路还是一瘸一拐的。
< > 农民的知识水平普遍偏低,对虚假医药广告的识别能力不高。不少身患重病的农民兄弟经不住这类虚假广告的诱惑,轻信药品推销商巧舌如簧的鼓噪,花费成千上万元,买回来的却是一堆不能治病的假药,或是价格昂贵而疗效不可靠的药。有的甚至像上面这个案例一样,耽误了治病,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