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银屑病病友互助网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楮桃(楮树)叶、汁和侧柏叶外用治疗各类皮肤病

[复制链接] 2
回复
660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释放 发表于 2010-5-31 09:4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http://gao-yujun.blog.sohu.com/40308192.html (原文)

楮桃(楮树)叶、汁和侧柏叶外用治疗各类皮肤病(如少白发、头皮痒、脱发、头皮脱屑多、脚气、湿疹、癣疮)  标签: 楮树(音chǔ)  别名:构树(楮实子)、“榖树”、  谷树、野杨梅子等  侧柏叶  分类: 中国中医 2007-04-02 10:32
  楮桃(楮树)叶、汁  别名:  构树(楮实子)


侧柏叶

外用治疗各类皮肤病(如少白发、头皮痒、脱发、头皮脱屑多、脚气、湿疹、皮炎、癣疮等)

楮树(音chǔ),别名:构树(楮实子)、

“榖树”、 谷树、野杨梅子等,

英文名:Broussonetia papeyrifera (L.)

植物中文名:构树

楮树别名“构树”(楮音chǔ楚),属桑科,是落叶小乔木,在山野、丘陵、坡埂等处滥生。
  楮树的果实称作“楮桃”。因“楮”字太生僻,加上方音不同,人们常常把“楮桃”写成“醋桃”,实际上是写了个错别字。
  楮树在古代又称作“榖树”,李时珍《本草纲目》说:“楮、穀乃一种也,不必分别,惟辨雌雄耳。雄者皮斑,而叶无桠杈,三月开花成长,穗如柳花状,不结实。歉年人采花食之。雌者皮白而叶有桠杈,亦开碎花,结实如杨梅,半熟时水澡去子,蜜煎作果食。二种树并易生,叶多涩毛。”可见楮树是雌雄异株,雄株与雌株具有不同的特征。
  楮树的叶、枝、果、籽都入药。李时珍归纳楮树叶的治疗效果有以下几种:一、利小便;二、去风湿;三、治肿胀;四、治白浊;五、去疝气;六、治癣疮。枝、茎能治皮肤病,如患瘾癣皮肤刺痒难止,可将楮树枝或茎部煮汤洗涤患处,严重的全身沐浴,可见奇效。李时珍还说:将枝茎“捣浓汁,饮半升,治小便不通”。至于说果实,据《本草纲目》列举,它的疗效很广,能治阳痿和水肿,又能益气、充饥、明目,久服不饥、不老、轻身。又说它能壮筋骨、助阳气、补虚劳、健腰膝、益颜色。果实成熟后,所收种子即中药“楮实子”。



血热引起的头发早白、脱发、头皮瘙痒或脱屑,经常用侧柏叶30~50克煎汤洗头能起到疏风清热、凉血止痒、乌发的作用。



或鲜侧柏叶在60%酒精中浸泡7天后,取药液外涂患处,每日3次,治脱发。20-30天后开始有新发长出,黑色有光泽。

(1)苦参360g,侧柏叶360g,煎水8000ml浸浴,每周2次或隔日1次,每次浸浴20min,一个月为1疗程。

(2)楮桃(楮树)叶250g,侧柏叶250g,煎水5000ml,适温洗浴,每周2或3次。适应症同上。
  (3)楮桃(楮树)叶30g,金钱草、扁蓄各15~30g,五倍子15g,煎水适量,每周浸浴2~3次,适于局限而鳞屑多的皮损。

药浴常用中药三味:苦参、地肤子、蛇床子。很多药浴加入此三味药,也可以只用这三味洗浴。
  通用而简单的洗浴方:枯矾 120g、川椒 120g、朴硝 500g、野菊 250g,有收敛作用。
  泛发而广泛的皮损洗浴:金钱草45克,扁蓄30克,楮桃叶60克。
“有一个夏天,我被脚气缠在家里,全脚都是水泡,奇痒难熬,行动不得。几次就医,都是好而复发。后来涂楮树汁,每天两三次,一礼拜后竟然全愈了。我把此法推荐给十几个朋友,他们有的患脚气,有的是长癣,也都药到病除。楮树在北京西郊钓鱼台有一些,清华园内到处都有。只要拿一把小刀,将树皮横着割断,就有乳状液体流出,将它涂在患处,最初奇痒钻心,很快就过去了。如果水泡已破,涂擦效果更好。”



还有更重要的用途。如果你患脚气病,或者长黄水疮及或银屑病或湿疹,拿楮树汁来涂擦,一定很快就会好。所以《本草纲目》说它能治疗癣疮,疗效比它的树叶和枝、茎都更快

 我翻阅草药书,书上介绍楮树皮的白色汁液能治顽癣(脚气、湿疹等)。可是,没有用过不知有没有副作用,书上没有详细介绍,请教村中的老年人,也没有答案。但由于不堪忍受癣症的折磨,还是决定试一试。当天我就到村外小路边砍了2根楮树枝,回家掐断嫩梢,用冒出的白色汁液涂抹患处。几分钟后涂抹汁液的地方出现又辣又痒的感觉,过了3~4个小时后,又糙又厚的皮不知不觉中开始变软,随后脱落,第二天就长出了新皮。此后每隔一天我就用同样的方法涂抹楮树汁液,连用四、五次,手癣就全好了。

   这种方法经济方便且疗效显著,有癣(或脚气、湿疹、慢性皮炎等)的朋友不妨一试。还可在秋冬季把碗口粗的褚树用刀割出口子(就像割漆和松脂),用塑料袋接取新鲜的白色汁液,用酒精或凡士林调成10%的酊剂或软膏,放在家中备用。

在中医药学中,楮树全身都是天然药物。种子性凉,可强精益气,半筋骨,明目壮阳,补虚劳,治阴虚阴痿、喉痹喉风、健胃整肠;根皮性平,利尿,可袪湿、治水肿、水满、治外伤,能活血治麻痹症,喉痹、热咳、喘咳、肺痈、肋膜炎、抑制血崩、花柳病毒入骨、淋病等;叶味甘性凉,有利尿、止血功效,可治风湿、吐血、血崩、外伤出血、鼻血、鼻蓄脓、疝气、脱肛、痢疾、小儿食不生肌、淋浊、白浊、疥癣、疔疮、坐骨神经痛。



北大校园、清华园、百望山、昌平虎峪沟、香山、西钓鱼台等均有许多显然并非栽种的构树。其中百望山尤多。我在陕西西安、山西大同、广西南宁也见过野生的构树,甚至在越南河内的居民区也见过。

楮树的用途


--------------------------------------------------------------------------------


  山野之中,有一种落叶的乔木,叫做楮树,在我国南方生长茂盛,北方也能生长。但是,过去有许多人认为它不是好木材,不愿意栽培,因此,这种树木似乎越来越少了,这是很可惜的。
  楮树除了一些土名以外,在古籍中也叫做穀树。《诗经》
  《小雅》《鹤鸣》篇中就有关于楮树的记载,它写道:
  “鹤鸣于九皐,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穀。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朱熹注云:“穀,一名楮,恶木也。”这位道学先生一开口就否定了楮树的价值,未免武断。但是,他总算证明了楮和穀是一物而异名。这一点大概是没有疑问的。据《山海经》记载,我国各处由野都有穀或楮大量生长。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说:“穀者楮也。”这更直截了当地肯定了两者是同一个东西。后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一书,也做了相同的记载。
  那末,为什么有两个名称出现呢?究竟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没有呢?回答却不一样。一种答案是说,由于各地方言不同,所以变成两个名称。如三国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云:“幽州人谓之穀桑,荆扬人谓之穀,中州人谓之楮。”另一种答案说,两者稍有差别。如《本草纲目集解》引苏恭曰:“此有二种。一种皮有斑花文,谓之斑穀,今人用皮为冠者。一种皮白无花,枝叶大相类,但取其叶似葡萄、叶作瓣而有子者为佳。”还有的书上把楮、穀和构树当做同一个东西,那是有待专家研究的问题。我知道的一些旧书上,对构树的种属也有相反的两种记载。穀和构在现代植物学中虽系同科同属,确有不同点。至于穀和楮则是一物而异名,断无可疑。
  对于这个问题解释得最明白的是李时珍。他不但说出了两个名称的来源,并且用科学的观点分析了所以产生两个名称的道理。他说:
  “楮穀乃一种也,不必分别,惟辨雌雄耳。雄者皮斑,而叶无桠杈,三月开花成长,穗如柳花状,不结实。歉年人采花食之。雌者皮白而叶有桠杈,亦开碎花,结实如杨梅,半熟时水澡去子,蜜煎作果食。二种树并易生,叶多涩毛。”
  可见楮树是雌雄异株,雄株与雌株具有不同的特征,所以有的人就把它们起了两种名称。李时珍又说:
  “楮本作柠,其皮可绩为紵故也。楚人呼乳为穀,其木中白汁如乳,故以名之。”
  这个解释也很有道理,问题算是解决了。但是,更重要的是李时珍说明了楮树的用途很多,有的简直出乎人们意料之外,过去大家不注意加以利用,所以它有一部分作用就被埋没了。现在我们应该切实加以利用,使它更好地发挥效益。
  过去我们只知道楮树皮是造纸的好原料,却没有想到它的树叶、枝、茎、果实、皮下粘液等都是一些非常难得的特效药。
  先说树叶,它能治“刺风身痒”;吃嫩叶可以“去四肢风痹、赤白下痢”;把叶子炒熟,研成细末,和面,作饼吃,“主治水痢”。李时珍归纳楮树叶的治疗效果,有以下几种:一、利小便;二、去风湿;三、治肿胀;四、治白浊;五、去疝气;六、治癣疮。这最后一项有人试验过,的确效果很好。
  再说枝、茎,它们性质相同,都能治皮肤病。据说患瘾癣的皮肤刺痒难止,可将楮树枝或茎部煮汤洗涤患处,严重的可以全身沐浴,必有奇效。李时珍还说:“捣浓汁,饮半升,治小便不通。”只是这一点还没有试验过,不知道效果如何。
  至于说果实,据《本草纲目》列举它的疗效很广,比如说它能治阴痿和水肿,又能益气、充饥、明目,久服不饥、不老、轻身。又说它能壮筋骨、助阳气、补虚劳、健腰膝、益颜色。在这里应该提到晋代葛洪的《抱朴子》中有一段记载:
  “柠木实赤者服之,老者成少,令人彻视。道士梁须年七十,服之更少壮,到百四十岁,能行及走马。”
  葛洪的话是否可信,虽然仍有待实验证明,但是,吃楮树的果实,如果服法恰当,对人身大概会有益处的。
  最后特别要说一说楮树汁的用途。它的最普通用途是用做浆糊,粘性很好。但是,除此以外,还有更重要的用途。如果你患脚气病,或者长黄水疮及牛皮癣或者银屑病或者湿疹,拿楮树汁来涂擦,一定很快就会好。所以《本草纲目》说它能治疗癣疮,疗效比它的树叶和枝、茎都更快。有一位读者来信说:
  “有一个夏天,我被脚气缠在家里,全脚都是水泡,奇痒难熬,行动不得。几次就医,都是好而复发。后来涂楮树汁,每天两三次,一礼拜后竟然全愈了。我把此法推荐给十几个朋友,他们有的患脚气,有的是长癣,也都药到病除。楮树在北京西郊钓鱼台有一些,清华园内到处都有。只要拿一把小刀,将树皮横着割断,就有乳状液体流出,将它涂在患处,最初奇痒钻心,很快就过去了。如果水泡已破,涂擦效果更好。”
  这个经验是值得重视的,我把这位读者的经验公布出来,有同病者无妨一试。

壳树
别名:构树、毂树、楮树。
英名:common papermulberry
学名:Broassonetia papyrifera(L.)Vent.
桑科构树属落叶乔木。高15m。含白色乳汁,树皮光滑,浅灰色。单叶,叶宽卵形至矩圆状卵形,不分裂或3-5裂。边缘有粗锯齿,叶面被糙毛,叶背密被柔毛。花单性,雌雄异株,雄柔荑花序,雌头状花序。聚生果,球形,成熟时砖红色,肉质,直径约3cm。
广泛分布于中国的广东、广西、海南、河北、辽宁、四川、甘肃、青海等省(区);朝鲜、日本、越南、印度也有分布。
喜温热湿润气候,耐高温,不耐严寒。适宜土层深厚肥沃的土壤生长,土壤pH4.5-8.5均适应。喜阳光充足的开阔环境,亦耐荫蔽。叶含丰富的粗蛋白质、无氮浸出物,粗纤维含量低


楮实子(附:谷树叶、谷树浆、谷树根皮)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桑科植物构树(谷树)的种子

[拉丁名称]: Broussonetia papyrifera(Linn.) Linn.ex Vent
[别  名]: 楮实。
[来  源]: 本品为桑种植物构树的干燥成熟果实。
[产  地]: 多生于村旁旷地或水旁。我国南北均有分布。印度、越南亦有分布。
[特  性]:
构树为落叶乔木,有乳状汁液;小枝被毛。叶互生,纸质,在苗期常琴状分裂,长达20厘米,成长树的叶全缘,阔卵形至椭圆状卵形,长7~13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心形或圆,边缘有粗齿,上面粗糙,下面密被柔毛,叶脉在背面较明显;叶柄长2~8厘米或过之;托叶2。花夏季开放,雌雄异株,雄花排成密集圆柱形荑花序,花序梗长约2厘米,被硬毛,花序轴长4~6厘米;小苞片披针形;花梗短;花萼长约1.8毫米,两面被硬毛,4深裂,裂片卵状三角形;雄蕊,花药球形;雌花排成头状花序;小苞片线形,宿存;花柄短,花萼管状,长2.5~4毫米,顶端3齿裂,宿存;子房上位,具柄,柱头线形。聚花果珠形,直径1.5~2厘米,成熟时红色。
[采收加工]: 秋季采摘红色果实。洗净,晒干,除去膜状宿萼及杂质。
[药材性状]:
本品呈圆球形,卵圆形至宽卵形,稍扁,长0.15~0.3厘米,宽0.15~0.2厘米。表面红棕色至棕黄色,微具网状皱纹和颗粒状凸起,一侧有一凹沟,另一侧有棱,偶有果柄和未除净的灰白色膜状宿萼。质硬而脆,易压碎。胚乳白色,富油质。气无,味淡,微有油腻感。投入水中,微有淡红色液汁渗出。以果实饱满、红棕色者为佳。
[性味功用]: 甘,寒。归肝、脾、肾经。健脾益肾,明目。用于肝肾虚弱,腰膝酸软,虚劳骨蒸,目翳昏花,水肿胀满。常用量5~10克。
【临床应用】1.用于腰膝酸软,阳痿,头晕眼花等症。

楮实子能补肾强筋骨,用治肾虚阳痿、腰酸,常与熟地、枸杞、苁蓉、怀牛膝等配合应用。本品尚有养肝明目作用,故又可用于血虚头晕、眼花等症。

2.用于水肿。

本品有利尿的功效,配合冬瓜皮、赤小豆等药,可以治疗水肿。

【处方用名】楮实子(洗净,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附药】1.谷树叶:即构树之叶。用鲜叶打汁,可外涂顽癣及虫咬。外用适量。

2.谷树浆:即在构树的树皮部用小刀划破后流出的白色浆汁。可治臀部顽癣、颈部神经性皮炎及下肢湿疹等,常用浆汁直接涂于患处。或制成百分之十的酒精溶液,或与凡士林配成百分之十的软膏涂用。

3.谷树根皮:即构树的根部或干部的白皮(刮去外面栓皮)。有利尿消肿作用,用于慢性肾炎的浮肿。一般用量为三钱至五钱,煎服。

【文献摘录】《别录》:「阴痿水肿,益气充肌明目。」

《大明本草》:「壮筋骨,助阳气,补虚劳,健腰膝,益颜色。」
楮树的药物疗效到了这时,就发掘的和今天差不多了.现代出版的《山东树木志》,有云:“根皮及果实入药,有利尿、补肾、明目、健胃等效。叶及乳汁可治疮癣。”《山东中草药》说,楮实子补肾,强筋骨、利尿。

谷树

            作者:庞华
               
            谷树也叫浆树。它的这两种叫法都是土称。之所以叫浆树,是它的枝叶被摘下后,折断处会慢慢冒出白色浆;我们经常用这个喂养一种叫水牛的昆虫。那种昆虫大概有两种颜色,分别是黑色的和黄色的。这是底色。底色之中可见众多白色小斑点。水牛虫的头部有两条细长的触角,也是底色中有白色小斑点的。而它被叫成谷树,则和它所结果实有紧密联系。它的果实是那种鲜红的浆果。那种果实不是完整的一枚,而是有一粒粒好像米饭似的东西长在其软核上,跟一只小球一样,吃起来非常甜,会吃得满嘴红。炎夏,我们坐在大树干上,一吃起来就要吃一个饱。我们管那果实叫红米饭。在红米饭上,还经常会飞临一种金睛虫。那可是比水牛虫好玩的虫。我们常用薄竹片儿插在金睛虫靠近头部的一道甲壳缝里,它便会展开藏在甲壳里的薄翅,那时,我们就马上按住它的甲壳,不使它的薄翅收起来。接着,我们撕掉它的一半薄翅。这样一来,金睛虫就再也飞不掉了,它一展开薄翅,便只能贴着地面滑行,我们便会叫那时的金睛虫是轿车虫。有的时候,几个小伙伴在一块儿,就会进行一场激烈的开轿车比赛。对于这种金睛虫,我们除了用红米饭来养,还用剩有红瓤的西瓜皮喂养或者来抓住它。

我说楮树3

                          说到楮树的经济利用,我国南北朝《齐民要术》早就有栽培和利用的记载,曰:“秋季楮子熟时采收,第二年播种,栽培三年后可供剥皮制纸。”

     实际上,我国历史上对于楮树的开发和利用,在中医药学上,确实是成绩不少……

     唐代的孙思邈曾言:楮树白皮可以行水,止血等。后来的医书上,有记录用楮茎单煮洗浴,治疗“隐疹痒症”;宋朝的《太平圣惠方》用楮叶治癣湿痒不可忍,捣烂敷于癣上;并且用出皮间的汁治疗水肿,癣疾等。及至明朝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他开发了药用疗效后断言,用楮茎“捣浓汁饮半升,治小便不通”。

     他还说,此树“雄者皮斑,而无桠杈,三月开花成长,穗如柳花状,不结实。欠年人采花食之。雌者皮白而有桠杈,亦开碎花,结实如杨梅,半熟时水澡去子,蜜煎做果食。”我们由此看来,雌雄的果实具可以食之的。李时珍不愧是博物学家(外国的学者的评价!),他还进一步研究说:构汁最粘,今人用粘金簿。古法粘经书,以楮汁和白芨、飞面调糊,接纸永不脱解,过于胶漆。李氏的研究,可以启发我们进一步研究出一种利于环保的乳胶漆来……

     实际唐代的学问家段成式最早就说过,“谷田久废必生构。叶有瓣曰楮,无曰构。”另有一说,叫做大的叫楮,小的叫构。当然这是植物分类学上的事了。

     笔者不才,自己曾经到野外实地考察,发现此树的雌雄株,全都有桠杈,同时全缘的圆卵型叶很多。有时一株树,只有靠近地面的最低的几层叶是有桠杈的,





楮树   文 / 浅淡葳蕤徐方圆










这是一种野生的树木,一般来说植株较小,雌雄异株,也是一种较为粗糙的树木。雄树的叶片为掌状,雌树的叶则为心型。它们大多都生长在一起,根根相连,枝叶交错。每年初夏,雄树开花,浅绿色,长长的,很很像松毛虫;盛夏七月,雌树果实成熟,圆形的,红色,质感较粗,俗名楮桃。
让我最为感兴趣的是它的叶和茎,倘用手指轻轻的一掐,便会流出一种像牛奶一样的汁水,一位外国作家曾经用一个摇篮中孩子的视角写一种叫山毛榉的树木,说其枝茎中白色的汁液是树木本身被月光浸透的缘故,说那是月亮的奶,我也有同感。小的时侯,我常常会做一些别人认为无聊的事情,比如说收集楮树的汁液。用一个广口瓶。但是它们滴到衣服上却变成大片的污渍,难以洗去,因此弄脏裙子没少挨数落。但是依然我行我素,甚至于更加猖獗,这需要提及“盛夏之战”了。便与楮桃有关了。
楮桃成熟的季节恰逢盛夏,满树红红的一片。样子怪怪的腻乎乎的,感觉味道不好,也便没有神农氏的勇气去尝试了,但是把它用来当武器确是最好不过的。小村有一块场地,上面长满了楮树,我们中的头儿邻家一个叫五月的哥哥命令属下们采集大量的楮桃,然后兵分两组来战斗。规则无非是看谁对“敌人”的命中率最高,要求是要会扔还要会躲。常常弄的青头紫脸的,但也不亦乐乎。少不了要老爸被关警闭,但还是乐此不疲。
乡人们还会用楮树的叶子去喂一种蚕,因为它的特性有些像桑。据说产的丝质地较好。还有的农人把楮树的枝叶作为猪的食物,我一直私下里认为那是暴殄天物的行为,但是也不能不说是物得其所,要是真的上一个层次来说,叫实现它自身的价值。无可不可。
很喜欢这些来自乡野的普通的树木,这些并不高贵的生命常常让我很感动,很喜欢把它们的形象在脑海中诗化,化成浓的化不开的绿海。此刻,看着那些毛茸茸的的叶片,真想变成一只轻盈的鸟儿,用自己的翅膀尖轻轻拂过……








 我翻阅草药书,书上介绍楮树皮的白色汁液能治顽癣(脚气、湿疹等)。可是,没有用过不知有没有副作用,书上没有详细介绍,请教村中的老年人,也没有答案。但由于不堪忍受癣症的折磨,还是决定试一试。当天我就到村外小路边砍了2根楮树枝,回家掐断嫩梢,用冒出的白色汁液涂抹患处。几分钟后涂抹汁液的地方出现又辣又痒的感觉,过了3~4个小时后,又糙又厚的皮不知不觉中开始变软,随后脱落,第二天就长出了新皮。此后每隔一天我就用同样的方法涂抹楮树汁液,连用四、五次,手癣就全好了。

   这种方法经济方便且疗效显著,有癣(或脚气、湿疹、慢性皮炎等)的朋友不妨一试。还可在秋冬季把碗口粗的褚树用刀割出口子(就像割漆和松脂),用塑料袋接取新鲜的白色汁液,用酒精或凡士林调成10%的酊剂或软膏,放在家中备用。

  点评:现代医学认为,“癣”是由寄生于角蛋白组织的致病真菌所引起的皮肤病,我国发病率很高。西医对于癣症通常采用抗真菌药物,如酮康唑、克癣灵等进行全身或局部治疗,但复发率很高,且全身用药副反应较多。

  楮树汁在《本草经集注》中有记载,称为“楮皮间白汁”,又名构胶、楮树汁、五金胶漆,为桑科植物构树(楮树)茎皮部的乳汁,有治水肿、癣疾的功效,用法基本如上文所述。

  癣症除用药治疗外,潮湿环境可加重癣症。讲究个人卫生、不与患者共用日常生活用品,可预防癣症

林业大学
清华园
植物研究所
西安绿化所
西安农林科技大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湖北风 发表于 2010-5-31 10:56:00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方法值的试一下,很早就在农村听说过构树能治皮肤病,但因为身体面积太大而没有试过,上次回老家去采些试一下。
3#
andy88andy 发表于 2010-5-31 13:16:00 | 只看该作者

我们这癣不是 一般的癣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