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看到的没试过,大家可以参考了解下。
自制“蛇虫消疙丸”治疗银屑病104例
乔艳贞王东巧河南省洛阳市第二中医院(471003) 摘要:银屑病中医称为白疙,其特点是皮肤覆盖有多层银白色鳞屑,抓去鳞屑可见点状出血,病程长,病情变化多,时轻时重不易根治,复发率高,病人精神负担重,易失治误治。笔者在临床工作中研制出了“蛇虫消疙丸”,治疗银屑病。该药经省卫生部门批准为本院自制药品(豫药制字Z04030178)。本文是经治的104例病案的总结报告。
关键词:银屑病/治疗经验 中图分类号:R275.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891412006)060063—02
1一般资料 1.1病例选择:观察病例共196例,均为2002年2月以来洛阳市第二中医院皮肤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和对照2组。治疗组104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48例,年龄15—45岁,平均年龄29岁,病程3~12月,平均5月。对照组92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44例,年龄15—45岁,平均年龄28岁,病程1周~2年。两组病程临床资料及检验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四肢躯干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2000年)制定。病症损害初期为粟粒或绿豆大小的红色丘疹或淡丘疹,上覆多层银白色鳞屑,周围有轻度红晕,剥除鳞屑可露出呈半透明状的薄膜,刮破此膜即可出现散在的露珠状小出血点,称点状出血现象。根据临床特征可分为寻常型、脓胞型、关节型及红皮病型四种类型。大多数患者到冬季症状加重或复发,至春季减轻或消失。病程一般可分为进行期、静止期和退行期,可有不同程度的瘙痒。 2辨证依据 2.1血虚风燥,气滞血瘀:基本皮损为表面白色、基底潮红的斑丘疹,可融合成形态不同的斑片,但其上都有堆集较厚的银白色闪光的鳞屑。鳞屑很易被剥除,下面露出淡红色半透明的薄膜,再轻刮一下,可见少量呈筛状如露水珠样的出血。病变可发生在全身各处皮肤,但以头皮、发际、四肢体侧的肘膝关节、尾骶部发病最为多见,或见瘙痒不适,舌质暗红有瘀点,苔薄、脉濡细等症状。 2.2纳入病例标准,符合白疤及血虚风燥、气滞血瘀证的诊断。 2.3凡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和安全性判断者未纳入病例标准。 3制法及特点 3.1制法:取丹参、紫草、鸡血藤、乌梅、蜂房共煎两次,第1次煎1.5小时,加10倍凉水;第2次煎1小时,加8倍凉水;合并药液,滤过,浓缩至相对密度120(80~C)。余药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以浓缩药汁为粘合剂,泛丸,干燥,打光,即得lO00g水丸。 3.2特点:本品选择为水丸剂型。丸粒体积小,表面致密光滑,便于吞服,不易吸潮,有利于储存保管。水丸服用后胃肠道崩解缓慢,逐渐释放药物,作用持久。根据处方中药材特点,分别煎煮提取和粉碎,制成水丸后质量稳定。用于临床多年,疗效确切。 4治疗方法 4.1方约组成:乌稍蛇60g,全蝎50g,蜈蚣7.5g,蜂房150g,连翘100g,当归75g,鸡血藤150g,金银花150g,紫草100g,地肤子150g,僵蚕(炒)75g,丹参150g,水牛角丝150g,乌梅50g,白花蛇舌草150g,甘草30g。 4.2用量:每次6g,每日3次。 4.3用法:开水冲服。 4.4疗程:3个月。对照组用复方青黛丸每日3次每次6g,3个月为一疗程。 5观测指标 5.1疗程判定指标:痊愈:红色皮疹消退,覆有白色鳞屑消失。好转:皮疹颜色变淡,覆有红色鳞屑变薄部分皮损消失。’未愈:红色皮疹仍在,覆有白色鳞屑稍微变薄,多数皮疹存在。 5.2治疗后临床疗效(%):见表1。 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6讨论 白疙一病,清《医宗金鉴》:“色白而痒多不快,因有风邪客肌肤,亦可血燥难容外”。描述了其临床特征。治疗上采取攻毒祛风,养血润燥为主。方中乌稍蛇、全蝎、蜈蚣解癣攻毒为君;白花蛇舌草、蜂房、自僵蚕、地肤子协助主药祛风通络,疏散经络中之风邪,导邪外出为臣;当归、银花、连翘、丹参、鸡血藤、水牛角丝、乌梅、紫草清热凉血,凉血化瘀,生津润燥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缓解药物毒性为使药。各药和用,使风毒祛,血热清,肌肤润,顽癣可缓解。
表1临床疗效比较表 ___________n _____痊愈_____好转_____未愈 ______总有效率(%) 治疗组_____104_____30______65_______9___________91 对照组______92_____19______41_______32__________65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3-18 17:50:36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