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
加入我们
用户名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加入我们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导航
首页
Portal
论坛
BBS
新闻资讯
健康咨询
医药信息
名医名院
治疗方法
文献资料
家园
Space
关于本站
排行榜
图片新闻
文字新闻
公告信息
曝光平台
医药前沿
疾病常识
健康保健
中药信息
西药信息
医院介绍
医生介绍
矿泉疗法
中医疗法
西医疗法
中西结合疗法
其他疗法
紫外线疗法
关于我们
微信公众平台
网站大事记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爱心捐助
搜索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本版
用户
当前位置:
»
论坛
›
生活休闲区
›
心情驿站
›
帖子
返回列表
转帖:平和是养生的起步
[复制链接]
0
回复
1330
查看
和谐欢畅
当前离线
积分
1650
IP卡
狗仔卡
1
#
电梯直达
分享到:
和谐欢畅
发表于 2006-9-7 17:56:00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阅读模式
平和是养生的起步
一、打开心锁,放平和出山。世上本无枷,心锁困住人。自己不锁自己,天下没有困死人的牢笼。想想生活中的事,一些人心中之苦常常是木匠造枷自作自受:没有恋人想恋人,结婚之后吵闹终生;没有子女想子女,生子不孝则成了掘墓人;没有官职痛苦,有了职务宠辱皆惊更加痛苦;没有钱痛苦,有了钱后忘乎所以贻患无穷,等等。这些状况皆因不悟所致,属于为自己制造痛苦。我认识一位老省委书记,他在文化革命中曾被打成“61个叛徒”之一,每当批斗会时,他便进入了气功状态,一场折磨下来,别人精疲力竭,他反倒红光满面。所以,文化革命结束后,他精神饱满地上任,其身心状况令人赞羡不已。分析此君,给人以启示:文化革命中的大气候对多数人来说均如大锁, 但由于此君心中没锁,所以始终未被困住。想想现今,再有难处也远不及文化大革命中的一些人受害之苦。所以,打开心中锁,放平和出山,才合乎天地运行的法则。
天地平和无焦无虑,因而能长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切成败毁誉,都不影响平和宁静,做到来去自如,乐天知命,才能谈养生。《论语》记载,有一个叫子文的人,是楚国的上卿,执政者。他三次当令尹,没有喜悦的颜色;三次被罢免,也没有表现出愤怒。其心胸宽大的长者度量,与患得患失之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有一个佛学故事说:一位僧人替一家施主做法事,事后主人发现家中丢失20两白银,便怀疑和尚所为,气势汹汹到庙中索取。和尚明白来意后,取出20两银子说:“施主请把银两拿走 。”这人接过银子怒气冲冲回到家中,其弟才告知,昨天因事情紧急,拿走银子而未及交待。他听后恍然大悟,万分羞愧,急忙到庙中送还银两,向僧人连连道歉。和尚接过银子只说了一句话:“阿弥陀佛,善哉!善哉!”然后送客关门。和尚所为是对的。一个有口皆碑的大师,被诬偷银,双方皆无证据,有口难辩。与其对薄公堂,只能是事出有因,查无实据,引起众人猜疑。既然钱是身外之物,无须恋之,让它去吧!顺其自然必有其果。
上面两个人物,一个在名利场,一个在空门,两人内心的平和是相同的。更令人深思的是,和尚因心中无锁,外界的变化,丝毫不影响其心中的平和。相比之下,再看我们身边的儿女情长之苦,追逐名利之累,应有所悟。
在生活中,寻配偶,乃人之常情,但须志同道合,反之,则如同早进坟墓。所以,没有合适人选,急有何用?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倘若有人晚年才寻到知已,比早早戴上婚姻枷锁而熬煎一生的人更幸福。
盼子女成材是天下做父母的共同心愿,但未必所有的子女都能成材。六祖慧能法师说:“如来,如来,本来如是。”给了冶炼温度,炼出金子的是因为它本质是金;炼出铁的是因为它本质是铁。强要将铁炼成金是妄想;欲把金炼成铁也是徒劳。所以,对子女不必操持过细,他们的事业、婚姻也很难被父母所左右,父母除为他们提供正常长身体和学习的条件外,主要应让他们懂得和掌握人生的大道理,足矣。
想做官不是坏事。人民把权力交给你,你以自己的德才“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功过任人评说,自己做到宠辱不惊,又哪会有苦恼可言。反之,为个人利益患得患失,甚至像历史上的奸臣那样口是心非,争权夺利,欺上压下,坏事做绝,到头来只能以苦恼告终,万劫不复。
赚钱无可非议。商品经济社会之中,公平的商品交换获得利润实属正常。“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有钱不为钱所奴,用之得当,造福于社会,定会轻松自在。否则,钱财会变成相应的枷锁。
二、赶走奢欲,给平和让位。人有实欲和虚欲之分。孟子讲:“人生莫过于食色二欲。”食乃维持生命,色乃繁衍生命 。此二欲属实欲,但也应适可而止。其他欲望为虚欲,随缘而得,不可强求。我曾听说一人,他是西北某县政府的一位小车司机,四十余岁,药王孙思邈的同乡。此人闲时便读中国古代经典,谈论人生哲理,学问高深而透彻,可他并未产生过多虚欲,一直安于本职工作。问其原由,答曰:“我侍候过许多领导,似看了许多场戏,戏后品味,更加珍惜我的现状。我工作稳定,家有贤妻,又生儿育女,足矣。知足常乐。”这位司机的处世之道朴实而深邃,他将虚欲看得淡而无味,所以他生活得有滋有味。相反有些人把虚欲看得过重,终被虚欲所害。据朋友介绍,他工作单位有一位处长,在上报提升副厅局级过程中,发现已患肝炎,夫妻俩商量,为不影响提升而隐瞒病情,我朋友善意提醒:“处长,你近来脸色不好,是否到医院检查一下。”他怒目而视 道:“这个时候,请别开这样的玩笑,我身体非常好,比你们都早来晚走嘛!”当提升命令下来时,他当场昏倒在礼堂,送医院检查已肝癌晚期,两个月之后死去,临终前对妻子讲:“你们今后可以享受厅局级家属的待遇了。”可见,执著地追求“有”,结果是无。道家讲“有即无,无即 有”;佛家讲“色即空,空即色”。本例中所提之人虚欲过重,其结果可怜、可悲、可叹。
一次,佛祖释迦牟尼见一善良的男青年躺在草地上望星星和月亮,便问:“你在想什么?” 青年说:“想挣很多钱。”佛祖问:“挣了钱干什么?”青年说:“盖座漂亮的房子。”佛祖问 :“盖了房子以后呢?”青年说:“娶个漂亮的姑娘,再生几个孩子。”佛祖问:“再以后呢?” 青年说:“我就躺在草地上看星星和月亮。”佛祖说:“你现在不就是在看星星和月亮吗?”
老子讲:“与世无争,天下莫能与其争。”奢欲往往引起纷争耗费精力,常常未能如愿而身先亡。《菜根谭》也讲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生福境祸区,皆由念想造成。释迦牟尼则讲:“利欲炽燃即是火坑,贪念沉溺便为火海,一念清净烈焰成池,一念惊觉船登彼岸。”人的念想不同,看待自身所处的境遇就有差别。观身边之事即可了然,富贵之人常受奉承,便觉得自己可敬可爱,却不知人家只是奉承其权势、地位而已;贫困之人常被侮辱,侮辱的也只是贫困和寒酸罢了。既然人被尊崇和轻视的不是人本身,而是身外之物,那么应该得之不足为喜,失之 不足为忧。何必为此去争,何必让它占据了心中的平和之位呢?
三、静心去躁,还平和本原。平和即心理平衡,合于自然松静之道。老子讲:“静为躁君,重为轻根,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人只有心静,才能去躁,沉稳才能避开轻浮之举。水面静,映出的月亮是完整的。心静才可接受宇宙的良好信息和能量。有人常怨:“身边烦事太多,何以入静。”实际上,烦恼生于不悟。公元676年正月初八,广州广孝寺印宗法师讲经,两个和尚为风幡之动而争,一个讲是风在动,另一个讲是幡在动。寺内居士慧能站起来讲:“风未动,幡也未动,而是你们的心在动。”慧能从观察事物的另一个角度,阐述了一个道理:心静而专注听经,不应感觉到风幡在动;心猿意马,精力未放在听经上,才会看到风幡的动。在生活之中,一些人由于不懂得自然的松静之道,才会为周围之事烦躁。人出世赤条条,谢世赤裸裸,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又为何让虚幻的东西迷住双眼而为此烦恼呢?心静则安。禅宗六祖慧能牢记五祖弘忍的告诫,为了避免佛家内讧,持衣钵远离寺院南行,在广孝寺隐名15年,每日干粗活,在师父规定之日,才公开佛家宗师身份。他的心是何等的静啊!真是一静去百愁,静在苦中乐。
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应与大自然同样松静才是平和的本原。我们常见达摩祖师脚踏一芦苇渡江的画像,他须发飘扬,身心松静,与天地融为一体,此时的芦苇只是可视的载体,而真正渡祖师过江的,是他的心。心通天地,人即天地,天地间任何事物也奈何我不得。《临济录》里记载这样一段故事:有一天晚上,大含和尚一个人在读书,一强盗持刀闯进屋内。和尚平静地问:“你来要东西,还是索命?”强盗说:“要钱。”和尚顺手从怀中取出钱袋,扔给强盗,说:“全拿去吧。”说完又看书去了。强盗拿钱正欲逃窜,和尚大声喊道,“等一等,出去时把门关好。”呆若木鸡的强盗,突然吓得屁滚尿流地逃跑了。此强盗事后对人说:“我打家劫舍,历尽风险十几年,从未像这次吓得魂飞胆破。”
有人讲,我身处闹世,何以自静?我什么事情都放不下心,就连儿女子孙在外面的安全也经常担心。其实担心也罢,不担心也罢,亲人即便在外发生意外,家中人也阻止不了,担心又有何用。老子讲:“言多数穷,不如守中。”没有意义的事做多了,反而会把自己耗尽,倒不如静守心房,顺乎自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物场,此场静,周围乱也变静;此场乱,周围静也变乱。 所以担心出门在外的亲人,倒不如静祝其一路平安。
在我人生旅途中,曾遇到一位真正平和之人,我称他为做人的恩师。他进入2000年 时83岁,是原海军政委李耀文上将。他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当年被称为“山东四大才子 ”之一。文化大革命中,他受周恩来总理的指派到外交部主持工作,保护了一大批干部。他工作过的地方,人们对他有口皆碑,无不敬佩。他完整地体现了“禁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仅举一例,便可知其全貌。李耀文有条家规,子女们对身边工作人员要称“叔叔”。如果子女与战士因某件事发生争论,李耀文会召集全家开会,要求子女给二十几岁的战士鞠躬致歉。我不知道李耀文的子女是否与战士发生过矛 盾,但仅这条家规,已于无声处响惊雷,可引起权贵、富豪们的深思。我每当想起此事,常常感慨不已。可这只是李耀文上将平和写人生,真心修德性诸多故事中的一个。我之所以不敢不律己,其中一重要原因,就是受李耀文上将人格力量强烈的感染。我没有福分在周恩来总理身边呆过一刻,但我有幸受到李耀文上将人生的教诲,如此善缘三生受用。
人的浮躁往往因身体不适所致。平日里常有一些官员和企业家到笔者办公室叙说苦恼, 以求解决办法。笔者告诉他们最好的解决办法是调养身体。因为天人是合一的,人在一定时空下的身体和处境是相对应的。例如:某证券公司的总经理托人请笔者到他的办公室,笔者告诉他肝络不畅,公司的副职们不服从他领导。他很惊讶。原来筹备这家公司时,他在机关做人事处长,所以参加筹备的副总们对这位开业后调来的一把手不买帐。
类似的情况很多。凡听劝的人,心平气和,静心调养身体,他们会奇怪地发现周围的情况变了,变得令人欣慰。
这就是“场效应”,是一种客观实在。知晓者受益。
这些事说明,人与人之间生物场是相互勾通和影响的。至于这种场效应是什么道理,目前 还无法做出科学解释,就像牛顿研究了一辈子力学,但他无法回答,推动地球旋转的力究竟来自何方一样。
这些疑难的问题留给科学家吧,我们从养生的角度,只要了解静心去躁,还人平和之本原,打牢养生的基础,这已足够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
QQ空间
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
收藏
0
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使用
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快速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写好了,发布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浏览过的版块
交流区
Copyright © 2005-2020
www.yxb365.com
(http://www.yxb365.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守望轩
京ICP备17033200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