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银屑病(Parapsoriasis)是一种病因未清的慢性皮炎。临床表现以红斑、丘疹及鳞屑等皮损著名,甚为顽固。此病与银屑病有何联系,尚不清楚。一般有四种临床型:滴状型、苔癣样型、斑块状型、痘疮样型。
< 0pt? 0cm>< 0pt? 0cm>1、 点滴型副银屑病 < 0pt? 0cm>亦称慢性苔癣样疹、慢性痘疮样糠疹。是一种慢性血管炎性疾病,多发于青少年时期。皮损主要分部在躯干、四肢近端部位,为红色或红褐色、帽针头至绿豆大小的浸润性斑疹、斑丘疹。皮损表面覆有少许鳞屑,剥除后表面光滑,无出血点。皮损呈散在状分布,无明显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度骚痒。通常持续3~4周后,可渐消退,留有色素沉着斑。但新疹可不断出现,以至体表上新疹与旧疹同时存在。病变呈慢性经过,反复过程可达半年以上,无累及内脏,危险并不严重。 < 0pt? 0cm>皮损组织活检,病理为慢性非特异性皮炎改变。 < 0pt? 0cm>银屑病特别是点滴型银屑病,其覆盖的鳞屑较厚,呈云母状,剥离后有红色薄膜并有点状出血。 < 0pt? 0cm> < 0pt? 0cm>2、 斑块型副银屑病 < 0pt? 0cm>皮损是由指甲至手掌大小,圆形或椭圆形的斑块组成,边缘不甚整齐。皮损初为黄红色,以后逐渐变成紫红色,境界清楚,表面覆有少量的鳞屑,不易剥离,剥离后无出血点。 < 0pt? 0cm>皮损即可呈单个孤立状;也可呈多数散在或互相融合,排列呈带状或豹皮状外观,与肋骨走向一致。日久后皮损中央吸收,出现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及色素沉着等,并可伴发苔癣样糠疹。分布多在躯干与四肢处,头面及手脚偶见。少数皮损可呈浸润型肥厚斑块自觉症状,骚痒可有可无,病程往往持续几年。皮损冬重夏轻,常一处痊愈,另一处又发。 < 0pt? 0cm> 3、苔癣样型副银屑病 皮损是逐渐发生的,为数较多、高粱米粒大小的圆形或多角形的红色扁平丘疹。颜色并可逐渐变成深红色或褐红色,顶端覆有灰白色的鳞屑,不易剥离,基底亦无明显浸润。皮损较坚韧,表面有蜡样光泽,很像"扁平苔癣",多呈簇集排列或呈带状排列。 病变过程中,皮损区可发生网状萎缩斑,网眼间尚可看到有扁平状丘疹及毛细血管扩张,犹如血管萎缩性皮肤异色病。皮损多发生在躯干上部、颈部及大腿部。 皮损很顽固,通常无自觉症状。此病与银屑病较相似,单此病无丘疹性损害,表面缺乏鳞屑,有瘙痒感。
4、痘疮样型副银屑病 此型类银屑病又称为急性痘疮样苔癣状糠疹。有人认为可能属于点滴型银屑病的急性型。因发病急,皮损迅速由初发的淡红色帽针头至扁豆大的水肿红斑、丘疹或丘疱疹,变成大疱、脓疱,严重者疱内可有出血。疱疹呈脐形,犹如痘疮。疱破后可呈糜烂、结痂,甚至形成溃疡坏死。病程中旧疹将治愈,新疹可又复生,反反复复可持续数月至数年。虽不易治愈,但对机体危害并不严重。皮损不侵犯内脏,主要分布在躯干、腋窝及四肢等处的皮肤上,多缺乏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微的瘙痒。 来之[银屑病园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