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
以前去医院,一般都是因为急症.病的大小,并不在关键因素考虑之列.比如皮肤小划伤,如果很深,在家里止不住血,是一定要去医院处理的.而如现在的皮疹,从病理上说,可以认为是免疫系统的紊乱或失调,是需要涉及到系统的治疗措施才能解决的,因为是缓慢的过程,也会被拖下去.
家有当医生LP的好处是大部分时间可以忘却看病的烦恼.印象中,在看病时没把时间太多花在过候诊上.家有当医生LP的坏处是会忘掉是否该看病,因LP的存在,看病的过程会显得轻松,这种潜在的依赖会忘掉已到了该去医院的时间.
心里对广州的医院能治好我P,早已经打了问号.曾在两家最大的医院得到过治疗方法,也用了他们的药,未见明显效用.但这两家都用的是西医处理方法.虽然,我心的理想去处是对这种皮疹有专门研究的专科医院,经过和医生深入的交流,得到适合我的中药方子.
8点,到达挂号处,所挂的教授号已经到41了,天.我看完周一很厚的报纸,用光PDA看电子书的电池,并观光完好几次医院,总算花完了4小时的等候时间.
想到等待的辛苦,看到我身后还有不少候诊病号,脑中粗略形成了和教授的对话内容. 坐在教授旁边后,我快速介绍了病的情况.大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得到了那些治疗,现在又有何种新的进展等.因为教授忙着望闻听切,我又是有备而发,甚至在和他说一些疾病成因和治疗原理,中西医对比方面的事情.教授似乎成了插话的角色.
当我讲完市面上有很多治疗这种病患的医院和药物,效果该如何评判的时候,忽然察觉到教授的不悦.我即刻停止了话语.教授对面坐着的学生(可能至少是个博士),也从忙着摹写教授处方单(有一种同声翻译的感觉,教授在我的病历上龙飞凤舞地写处方,学生看着反写的字,飞快地在我的处方单上完成相同的文字)上抬起他的眼睛.在片刻凝重的空洞中,教授说了这么几句:“我这个处方不是用来调理的;有的事情不应该是你去想的,有的事情也是说不清楚的,你该将精力多放在你的工作上,不然对你的病不好.”
是否该等服完药后再确定是否该来这里诊断,或者病人在医生面前保持一种对信仰的敬畏,这些似乎都是被我否定了的信条.但想到在我前前后后虔诚地等候他一纸药方的同病们,却没琢磨清楚:究竟是现在的医院太少,还是教授话语以及诊断过程中为显示专业水准而故意的省略中间蕴藏着更多的玄妙.
拿一句我们企业里流行的话放在最后:一切让市场去判断.
2005-10-18[em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