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不符实的苏-30MK
< > 很显然,早期的苏-30 是完全为空中防御和进攻而研制的飞机,也是真正的“没有一磅重量用于对地攻击”的型号。但是对苏俄军用航空科技发展一向敏感的西方情报机构在苏-27 服役后就一直认为苏霍伊局肯定会在这一飞机的基础上发展一种大型远程遮断打击飞机,这与美国人在 F-15 的基础上发展出 F-15E 如出一辙。
< > 似乎是为了印证这一点,1993 年一架编号为“蓝色 321” 的苏-30 出现在阿联酋迪拜国际航空展上。自此,该机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各种国际航空展览会上。苏霍伊设计局称其为苏-30MK,是一种全新设计的用于进攻作战任务的战斗轰炸机。飞机编号后缀的“M”代表多功能,“K” 意味着这一机型用于出口。
< >图:1993 年迪拜航展上的 Su-30MK
![]()
< > 1994 年编号为“ 603” 的苏-30MK 在智利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上展出并进行了飞行表演,同年夏天该机参加了在柏林举行的国际航空展。虽然从气动外形上来说,苏-30MK 与苏-27UB 甚至苏-30 最大的不同仅仅是取消了进气道口侧壁的刀形天线,但是 603 号飞机的表面喷涂有更鲜艳的沙漠迷彩,机翼下面挂满了各式各样的俄制精确制导武器。这一切还是引起了外界的浓厚兴趣,人们普遍将苏-30MK 视为苏-24“击剑手”的替代者。
< >图:96 年柏林航空航天防务博览会上的苏-30MK“603”号
![]()
< > 苏霍伊设计局的官员表示,由于装备了全新的机载火控系统和可摧毁地面/海上目标的制导武器使苏-30MK 在这方面的作战效能较苏-27SK 和苏-30K 提高了 24 倍,这方面的制导武器包括电视指令制导的 Kh-59M 远程空地导弹、电视制导的 Kh-29T 近程空地导弹、Kh-31A 和 Kh-31P 反舰和反辐射导弹、KAB-500 和 KAB-1500 制导炸弹。飞机 12 个挂点上的武器总重可达 8,000 千克,是早期苏-27 的两倍。为了对电视指令制导和被动雷达制导的导弹进行目标指示和导引,在战斗机的外挂吊舱中装备了武器控制设备。飞机还可装置可用外挂的激光测距+目标指示系统控制的半主动激光制导武器。此外苏-30MK 可发射主动雷达制导的 R-77 空空导弹,这使飞机在争夺制空权和空中防御的效能比苏-27/30 提高了 1.4 倍。
< >挂载 R-77 空空导弹(内侧挂架)的 Su-30MKI
![]()
< > 苏霍伊设计局称苏-30MK 装有能够同时对付两个空中或地面目标的 ZHUK-27 雷达,能执行边扫描边搜索(RWS)、边扫描边跟踪(TWS)、空战机动方式(ACM)、真波束地图测绘(MAP)、多普勒波束锐化地图测绘(DBS)、合成孔径方式地图测绘(SAR)、地图扩展与冻结、地面活动目标的识别与追踪(GMTI)、空对面大规模搜索、导航系统校正和速度的测量等任务功能。飞机的后座舱是重新设计过的,装有新型光电瞄准系统、飞行驾驶综合系统及多功能彩色液晶显示器(LCD)。然而实际上真正具备这些能力的飞机到 1999 年才被制造出来,在此之前所有的苏-30MK 只能携带简单的非制导空对地武器,如常规炸弹和火箭弹等。也就是说在此以前所有在各种国际航空展上抛头露面的苏-30MK 实际上都是由苏-30 重新刷了遍油漆后“冒名顶替”的。这也是为什么当时苏霍伊的官员一直拒绝开放该机的后座舱的真正原因。
< >ZHUK-27 雷达,改为平板缝隙天线
![]()
不过这一手对俄罗斯人自己可不管用,空军总司令德依涅金上将一开始就拒绝了 IAPO(伊尔库斯克飞机生产联合股份公司)用苏-30M 这一“更便宜的”战斗轰炸机替代苏-27IB 的建议(K 为出口型专用编号),前线航空兵的将领们甚至拒绝了去看一眼苏-30M 的要求。其实当时的俄罗斯空军也没有多少资金用于新式飞机的研制工作,只能将有限的经费用于几个相对更加重要的项目。实际上制约 IAPO 将苏-30MK 发展为真正的战斗轰炸机的主要因素正是资金的缺乏,在技术和工艺上并没有多大问题。
苏-27IB 原型机 T10V
![]()
向外国军事订购人推销苏-30MK 的努力也不很成功,经俄总统办公厅批准,其空军副司令,曾由前苏联空军培训并在朝鲜战争中与前苏军并肩作战的老朋友,在俄罗斯飞行员的陪伴下亲自驾驶着苏-30MK 飞上了蓝天。外国空军专家在实际操作苏-30MK 之后没有显示出希望中的激情,俄国人被告之现有的系统配置和已经交付的苏-27UB 是大同小异,当然雷达要更好一些。即便如此,苏-30MK 上装置的 N001M(ZHUK-27)雷达也暴露出缺乏地形跟踪和回避(TF/TA)能力,无法制导精密空对地武器等一系列问题。
空军在装备苏-27 这样的大型空中优势战斗机之后已经拥有相当的空中防御力量,现在需要的是一种强大的空中打击力量以达到最高统帅部建立空天一体、攻防兼备、资讯火力一体的进攻型空军的要求。无疑,IAPO 的苏-30MK 是无法达到这一要求的。外国军事订购人最终从 IAPO 订购了 28 架苏-27UB 用于苏-27 部队的训练任务。不过这里要顺便提一句,这批 28 架苏-27UB 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与同一时期 IAPO 交付给印度的苏-30K 没有任何区别。如果愿意的话,也可以称其为苏-30K。
准备交付 PLA 的 Su-27UBK
![]()
![]()
1996 年对 IAPO 是时来运转的一年,这一年的 11 月 30 日印度与俄罗斯签署了价值 15 亿美元的苏-30MKI 采购合同,根据合同 IAPO 将向印度提供 40 架苏-30MKI,“I”是代表印度的第一个字母。后于 1998 年 11 月双方签署了增购 10 架飞机的补允协议,使直接购买飞机的总数量增至 50 架。最终在 2000 年 12 月 28 日签署了在印度本土生产 140 架苏-30MKI 多功能战机、发动机和机载设备的合同。同时,该合同还包括俄方向印方转交相应的技术文件,这也是俄印合作历史上最大的一笔军售合同,总价值超过了 30 亿美元(如加上直接购买的飞机则交易总额达 48.89 亿美元)。
这一合同不但是俄罗斯与印度长期军事关系的延续,也是 IAPO 与印度空军和印度航空制造业长达几十年合作关系的延续。在苏-30MKI 之前,印度空军大量装备的米格-23M 截击机和米格-27 攻击机就是由 IAPO 生产的,在八十年代 IAPO 曾负责帮助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industan Aeronautics imited)在纳西克的工厂组建米格-27 的生产线和米格-23 的大修线。可以说 IAPO 是印度空中力量现代化和航空工业现代化的主要合作者之一。
这也是印度空军第一次拥有这样规模的大型战斗机,在此之前印度曾进口过的 8 架米格-25R/U 是作为战略侦察机使用,并未购买战斗机型装备防空中队使用。在苏-30MKI 之后,印度空军获得了对宿敌巴基斯坦的绝对空中优势。
早在 1990 年两架参加新加坡航展的苏-27 飞机就顺道访问过新德里并为印度空军的将领们进行过飞行表演,同一时期与其竞争的主要是法国的幻影 2000-5。1994 年考尔空军元帅率领印度空军代表团访问俄罗斯的时候,除了洽谈采购新的一批米格-29 之外还就引进苏-30MK 战斗轰炸机进行了小范围磋商。印度空军希望用苏-30MK 取代日益陈旧的米格-27 攻击机。因为卢布-卢比付款模式的崩溃,俄罗斯要求印度方面用美元支付其军火款项。
1996 年装置推力矢量发动机和相控阵雷达的苏-37 多用途战斗机出现在英国范堡罗航空展上,俄国人建议用苏-37 使用的推力矢量喷管和有源相控阵雷达改装苏-30,俄罗斯人说这种苏-30MKI 将是未来 25 年内最强大的战斗轰炸机,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 F-22 的第四代半+飞机。被这一花言巧语搞得心花怒放的新德里马上就接受了莫斯科的建议,甚至在没有看到原型机的情况下就匆忙签署了协议。当时还有一种说法,莫斯科私下表示印度的北方邻国已经在探讨采购同类型飞机的问题,如果新德里不加快动作外国军事订购人将成为该机的买主。所有这些迫使印度代表团签署了采购协议,为这一还停留在纸面上的型号支付了数亿美元的订金。
1996 年在范堡罗航空展上出现的苏-37
![]()
多年后因印度空军装备的苏-30MKI 问题百出而爆出考尔元帅接受了俄国人 150 万美元现金以及价值数十万美金钻石的巨额贪污丑闻,这位元帅大人也因此被革除军籍赶出了空军(这或许也是他们家族的传统)。
印度空军从 1997 年开始接收第一批飞机,按照合同印度在最初的几年将得到的是基本型的苏-30K,然后逐步提升至苏-30MKI 的标准。有意思的是在第一次签署的合同文本中居然没有提及相应配套的武器系统,这或许是因为印度人考虑到最初获得的苏-30K 根本不具备发射精确制导空地武器和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的能力,所以干脆就省了。
1997 年春第一批 8 架苏-30K(印度空军称为 Su-30MK-1,实际上就是安装了空中加油装置的 Su-27UB,来与第二批区别开来)由安-124 军用运输机分 4 次运抵印度,于同年 7 月 11 日在印度空军浦那基地进行了验收。这些飞机被用于装备 1962 年 2 月 16 日成立的第 24“鹰”中队(该中队的队训为“不胜不归”,飞机的机号为 ***001 至 ***008。“鹰”中队于 1999 年 11 月接收了第二批 10 架苏-30K 型机,机号为 ***009 至 ***018,第二批飞机具有一定限度的精确打击能力,原先是为印尼制造的,后因订货被取消而被转给印度。
苏-30MK-1 ***001
![]()
自“鹰”中队装备苏-30 之后,有关飞机和其质量的负面报道一直不断。在使用过程中印度空军官员发现第一批苏-30K 中有几架根本就是原先为俄罗斯空军生产的苏-27UB,因为俄空军没钱买单而一直停放在 IAPO。早先 IAPO 曾经想把这些飞机卖给外国军事订购人被拒绝,在和印度签订合同后这些换上新编号的飞机就被送到印度来充数。在平均飞行 700 小时后,印度技术人员发现所有 8 架战机的发动机叶片都出现裂痕,迫使印度空军不得不在当年 9 月将其全部停飞。这是印度空军首次停飞苏-30 战斗机,也是这个型号的飞机在全球装备国的首次停飞。印度空军官员要求俄罗斯免费更换这些有缺陷的发动机部件,但乌法发动机生产厂(Ufa)要求印度付费更换,因为保修期已过。
Su-30MK-1 的座舱布局与 Su-27UB 并无区别
![]()
第二批苏-30 飞机表现更是糟糕,发动机故障率非常高。飞机平均飞行 300 小时后发动机就会出现大故障,害得地勤人员只能不时进行大修。印度方面抱怨说,俄方提供的这批发动机有故障,可能会在俄方担保的使用寿命未到期之前就报废,另外在飞机加速飞行状态和垂直爬升状态中有机身滚动现象。俄方则强烈反驳这种指责,称在正常条件下,在担保寿命期内发动机不会提前报废,也不会导致飞行中各种故障现象的发生、俄方调查组认为,出现上述问题不仅是因为南亚地区的于旱炎热天气,还因为印军飞行员使用该型飞机训练时强度太高,还频繁在训练中演练垂直爬升以及“空中眼镜蛇”动作。更重要的是,印度空军的地勤维护工作不到位,在使用维护发动机时比较“粗暴”,使发动机寿命降低。
印度飞行表演队的 Su-30MK-1,从斑驳的涂装看保养状况不佳
![]()
对此印度空军参谋长克里希纳斯瓦米将军简直忿忿不平,“不是说我们的飞行员缺乏训练而无法掌握苏-30 吗?现在又说我们的训练强度过高而把飞机搞坏了!看来苏-30MKI 只有待在机库里才最保险!”另外,对俄罗斯人关于地勤维护的说法印度军方也深不以为然,他们指出与苏-30MKI 同样精密的幻影 2000 已经在印度空军部队中服役多年,却从未出现这些问题。
印度人还抱怨说,这些苏-30K 飞机的机载雷达探测精度和识别目标能力不足。1999 年 3 月,在印度空军举行的“空中力量”演习中,苏-30K 的机载雷达虽然看得远,但却看不清,在演习中曾多次“击毁”己方飞机。印度空军司令部不得不下令苏-30 的飞行员在依靠肉眼识别目标之前不允许开火,这直接导致了在同年 11 月的边界冲突中参战的苏-30 听任巴基斯坦的 F-7P 大摇大摆地从眼皮底下溜走。
印度空军获得的首批真正的苏-30K(***009~***018),但该型机接连不断的质量问题令印方大为恼火
![]()
忍无可忍的印度空军拒绝再接收“半成品”飞机,并威胁将取消整个苏-30MKI 项目。俄罗斯方面则反驳说项目进度缓慢的直接原因是印方的拨款速度停滞不前,IAPO 没有获得足够的资金来进行苏-30MKI 的研制和试飞工作。从供货方来说,俄方是没有任何理由遭到指责的。
其实这里面还有一段小插曲,上世纪八十年代克里姆林宫出于全球战略的考虑以极其优厚的条件向印度提供所需的军事技术装备。其中包括向即度空军提供了米格-23/27 攻击机和全套的生产线,而付款条件是按照“卢布-卢比”的模式进行的,且付款期限长达 17 年。苏联解体后,卢布比率狂跌造成卢布-卢比结算模式的崩溃。这之后就没有收到 印方的后续款,俄方估计印度借此赖掉了所欠的 70 亿美元军火债务。所以莫斯科认为印方所提供经费中的一部分理所应当被视为以前的欠款,不过印度人却不这么看。新德里认为卢布-卢比模式崩溃造成付款困难的责任在俄方而不在印方,而且俄罗斯撕毁了前苏联时期签署的协议,不再按照友好价格和条件提供后备零件的行为实在有背信弃义之嫌。
俄方表示,如果合同最终无法全部完成,俄方不会退还研制经费,如果印度拒绝购买俄飞机,俄将立即废除生产许可授权。此外 IAPO 还威胁要把利用印度提供的发展经费研制出来的新技术装置在苏-30KN 上出售给印度的北方邻国,该国也是巴基斯坦的长期盟友。在此之前印度人在和俄罗斯签定的合同中明确提出,苏-30MKI 型飞机和该机的技术装备不得出售给这些国家。
首架 Su-30MKI 原型机,由 Su-30“蓝色 56”改装而来,后来编号重新改成“01”,后坠毁于巴黎航展
![]()
![]()
![]()
在经过一系列的讨价还价之后,印俄双方对协议进行了修改。规定在交付了 18 架飞机之后,其余 32 架飞机将在苏-30MKI 研制成功后再交付给印度空军。前面的 18 架飞机将在 2004 年底送回 IAPO 提升至苏-30MKI 的水平。另外在达成协议的同时,印度开始与法国接触商讨购买 126 架幻影 2000-5 型战斗机。具有长期使用法制飞机经验的印度空军认为,幻影飞机的可靠性或许要比苏-30MKI 高一些。
由第 6 架 Su-27UB 原型机 T10U-6 改装而来的第二架 Su-30MKI 原型机,机身的黄色部位是改装部位
![]()
重新涂装之后
![]()
印空军第 20 战斗机“闪电”中队于 2002 年 10 月 28 日在普那的洛黑加恩空军基地接收了 10 架苏-30MKI 型战机,成为印空军第一个苏-30MKI 战斗机中队。“闪电”中队于 1956 年 1 月 1 日成立(中队的队训为“快速和猛烈”),中队的机徽是鹰和三道闪电,指挥官为贾姆瓦尔中校。
很快,这些真正的苏-30MKI 也被证明是不太可靠的,这种比较适应俄罗斯干燥寒冷气候的飞机在印度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的故障率简直高得惊人!飞机累计飞行时间不到 120 小时就必须回厂大修,刚刚换上的发动机叶片很快就发生破损。Ufa 的专家认为,之所以在 AL-31FP 发动机的叶片上发现裂痕是由于飞机在起飞或者是降落的时候发动机进气口吸入了异物,例如石子等造成的。问题就出在印度空军糟糕的机场环境和不称职的管理。但是这些发动机目前还是可以使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