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谈科学与佛教
剑平
科学和佛法的本质是什么?两者的关系如何?当代知识分子应该如何看待佛 法?本文作者作为一名自然科学博士,一名佛法的正信者,现身说法,对此问题 谈了自己的看法。我们认为,本文值得一切文化人阅读、沉思和讨论。以期正确、 透彻地体悟佛法精髓。 科学工作者应该了解佛法——这是笔者撰写本文的期盼。自从有人类历史以 来,宗教文化和科学文化并驾齐驱,主宰着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佛教和佛法是有区别的。佛法是从无始以来,到尽未来际,法尔如是。佛教 则是释迦牟尼亲手创立的宗教。是由佛、佛法和住持佛法的僧团所组成。
佛教和科学都在佛法的统摄和涵融之中,它们都是佛法,而佛法并非仅是它 们。因为佛法是遍一切处的。
佛法从来都不舍离科学,而科学企图与佛法分割,对立开来,另外成为一个 独一无二的、至高无上的真理。这是痴心妄想。这个结论无须展望历史,只需回 顾历史便可得到证实。
站在佛法的立场上看待科学和站在科学的立场上看待佛学,从来都是既相悖 又相容的。科学家比较难以信解佛法,其障碍不是来自佛法,而是来自科学本身! 人们所学到的旧知识通常会成为学习新知识的障碍。通过理性知识的积累去认识 佛法的究竟又是永远不可能的。原因很简单——背道而弛!
然而,对科学的追求有时会使我们返求诸已,趋向精神的本源,这就是所谓 的“宗教觉醒”。美国天体物理学家琼斯先生说:“当我们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越 来越深入的时候,我们越是深思自我人生真谛以及人类在宇宙中应处的位置..”
对佛法的认识机缘和会取程度,不是由知识文化水平的高低来决定的,而是 由生命个体在流转轮回的长河中的因果业力所决定的。就现在来讲,取决于烦恼 障(我执),和所知障(法执)的深重程度。
与科学的目的不同的是:佛法不是诠释这个世界或者改造这个世界。它是阐 明这个世界的实相、并教导我们如何与之相应。
老子云:“为学日增,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致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科学是有着极强的求知欲和追求欲,它是人类思维活动有为的、顺向的外延扩 张。这种“有我所做”的、以满足自身欲望(特别是物质欲望)为目的的精神和 行为,在佛法中称为“流转门”。它是苦的、束缚的、虚妄不实的!佛法所宏扬 的是回归精神的本源,以无为的精神思维活动来修正自身的一切行为,从而达到 无不为的知慧境界。它是逆向的、乐的、真实的、解脱的。在佛法中称为“还灭 门”。
“顺则凡,逆则仙”。 佛法不离科学,但超越科学。佛法是宗教,但超越宗教。佛法能够包融和统领一切科学文化领域但又不成为他们,不替代它们。在究竟意义上是“体”和“用”的关系。
用科学实验的方法来诠释和求证佛法的根本义理是永远辨不到的!因为科学的方法从来都是有缺陷的、不完善的。从而决定了它永远是在发展和修正之中。而佛法即是如来,如来者,如其本来。过去现在未来,法尔如是。佛法从一开始就已经至真、至善、至美、究竟圆满了!佛法的第一义谛不应该、也不须要继续去“完善”和“发展”。它已经是“摩诃般若波罗密”(至大、至多、至圆的、完满的、智慧的彼岸)。它已经是“阿耨多罗三貌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我们所要做的只是皈依它、信解它、受持它,最终成为它!
科学工作者应该了解佛法,并在佛法中得受利益。果能如此,则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是难以想象的!人类在物欲的驱动下,科学的发展一日千里,迅猛非常。然而,科学家对宇宙的认识和人类自身的认识几乎还是一张白纸!以致于成了科学家的两大“盲区”。与之相反,佛法则是从探索宇宙人生真理上入手,且以此为最终之目的。佛教中历代高僧大德对宇宙人生究竟圆满的认识境界是科学家所无法企及的,人们对一些超自然规律的所谓“反科学”现象除了斥责以外就没有别的说法了。要想解释这种现象就必须获得这种智慧,而要获得这种“般若智慧”除了按照佛法所指示的途经去做以外,别无他途!
一个人的知识再丰富,都不可能拥有全人类所创造的知识和文化。更何况人类还未拥有和正在拥有的知识和文化!科学家若想获得一杯净水,就必须先将满杯子的油渣倒掉,然后才能装进佛法的净水,否则再多的净水加进去还是一杯油渣!
企望佛法和科学在遥远的将来在某一点上完全交合圆融的人,除了不懂佛法以外、也不懂科学。科学家在从事科学工作的同时,还应学习佛法。这就已经足够了。那么,不学习佛法也不相信佛法可以吗?当然可以。科学家不相信佛法甚至排斥佛法既不会把佛法怎么样也不会对科学有妨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就在佛法的“圈子”以外了。倘若你自认为一切做业都可以逃出佛法所示的因果律的话,那真是愚不可及!
科学代表了“实事求是”是“真理”的化身。但它的另一面却充满了谎言和 迷信。数不清的假设、猜测和推理充满了各种科学领域。并被人们当做金科玉律 来奉行。人类为“科学的迷信”而付出的代价并不比为“宗教的迷信”所付出的 代价少。人类得益于科学,又受害于科学。
笔者从大学毕业以后,一直从事科技方面的工作,把佛法当作迷信看待,将 信仰宗教的当作愚味无知的一群。最初接近佛法,是因为对生命问题的困惑,而 科学对此又无能为力。尽管如此,仍然是带着质疑,批判的态度去审视、研究佛 法。然而,做萝也没想到会因此而改变了我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宇宙观!人生的 机缘和境遇实在不可思议。
佛法是实践法,而不是空洞的理论。佛教所有的语言文字都是敲门砖。科学 虽也实践,但与佛法的实践方法是绝然不同的。在实验室中得出来的科学理论是 可以、而且必须用语言文字来表述的,否则便被视为“非科学”、“伪科学”。 无论是在实验室中暂时“证实”了的科学结论还是猜测、联想和推论,都以语言 文字的表述,堂而皇之地成为科学的化身!佛法则全然相反,语言文字是佛法的 借喻而非佛法的本身。佛教的三藏十二部。八万四千门,只不过是指路牌而已。 只有通过修行实践觉悟了的人才是佛法的“化身”。而未觉悟的人仍然拥有佛法 的本体,而不同的是未觉悟而已。觉行圆满的人是没有丝毫的疑虑和障碍的,在 他那里绝对不会有任何等待求证的“科学定理”。对于一个开悟的人来说,他无 论做什么都是对的。许多人不接受也不承认这一真实是可以理解的。一个人的聪 明才能与他的般若智慧不一定成正比。
地球上的道理放到太阳系就不适用,太阳系的定理放到银河系也不一定成立。 譬如“吨”这个计量单位,地球人拥有一吨金子,可谓大福报了!但若把它放在 宇宙中就毫无意义了。人类的价值观、科学观只是在这个狭小的地球上暂时性的 精神支柱。他们的缘起性、虚幻性、无常性其实并不难领悟。科学家难以看破的 原因之一是他们发明的认识世界的方法和手段太多太多了,以致于遮盖了本来具 足的自性智慧。由于蒙尘太厚,导致人们根本就不相信有这个圆满的佛性智慧的 存在。这也是诸佛世尊应现于世宏法利生意义所在。佛法所开演的是宇宙人生实 相的无上大法,具有唯一性、不共性、永恒性。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无量时空 中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真理!除此之外的“真理”都是相对相持,相似相 续的。都是阿赖耶识中的杂染种子,其特征就是“生灭不断”,就是“无常”。
我们知道,牛顿是近代理论物理学的奠基人,他发现创立的物理学三大定律 (万有引力、作用和反作用力、力等于质量和加速度之积(F=ma)。直到现 在,仍然是科学界的基础理论之一。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视野已 经冲出地球。奔向宇宙。在超宏观和超微观领域里,牛顿定理就无能为力了。於 是,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这些与旧科学相悖的新科学便出现了。故此,才使得 物理能够继续演进和发展下去。然而,量子力学就能够完全解决人们认识微观世 界的问题吗?科学家曾断言,基本粒子是最微观的物质形态,只要发现一个新的 粒子便可获得诺贝尔奖。随着时间的推移,到处都有新粒子被发现。科学家终于 认识到这是一个无穷尽的过程!令人震惊的是人们还发现了比粒子更小的质量单 位(夸克),更令人震惊的是证实还有比夸克更微观的质量单位存在......
科学家的工作是很有意义的,他们总是在一次又一次惊愕中重新认识这个世 界。如果他们去读一遍《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则对所有的问题都会有一个全新 的认识:“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 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
数学是非常逻辑性的一门科学,它建立在高度严密和确定的基础上,然而事 实是,许多重大的数学概念和命题,都是建立在不确定原理上,猜测和推断俯拾 皆是。例如,“无穷大”“无穷小”这一类不确定概念在数学里完全是当做一个 确定的原理来运用的。又如,“负数不能开平方”是一个数学定理,而这个定理 又反过来限制了数学的演进和发展。于是科学家们只好违背“科学”的精神。网 开一面,人为地设一个虚数(i=-1)。若非如此,初等数学就无法顺利地过 渡到高等数学。这实在是一个讽刺,这里可以看出科学家也有非科学态度和“横 蛮无理”的一面。所以,高等数学的鼻祖、英国的莱布尼兹先生曾说:“数学是 一个站在污泥上的巨人,它没有坚实的基础。”又如普朗克先生的熵定律:在绝 对温度零度下的纯水晶的熵等于零。事实上根本就没有直接测量绝对熵的方法, 这是永远也无法主宰的定律!在人类历史上,有少数所谓“科学”的卫道士,一 面大骂宗教的迷信,一面霸道地要人们接受他“科学”的迷信,佛法称之为“颠 倒见”。实际情况是:“科学的态度”并不完全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佛教认为,耩成生命的缘起是由“色、受、想、行、识”这五蕴缘聚的一合 相,是“心”和“物”的统一体,是幻起幻灭的短暂假相。一切生命现象都是由 业力的推动和牵引所形成的果报,它客观存在,但又不是真实的。非但生命如此, 宇宙万法皆是如此。许多科学家仅从生命的物质形态入手去研究生命现象,而且 最终硬要将生命现象归结为物质形态。这是“僵化的唯物论”的普通特征!尽管 科学家在实验室中通过化学方法对生命科学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但仍然 还在迷宫里转怪圈。原因是他们的研究方法有问题,他们所选择的道路从一开始 就注定不会到达目的地。科学家一方面相信生命是由物质产生的。另一方面他们 始终无法在实验室用化学组合创造一个生命,非但生命,就是一棵草也造不出来。 在当今人类已经登上月球的科技昌明的时代,象诸如“牛吃了草可以变成奶,而 人吃了草为何不能变成奶?”这样一些看似简单的生命现象,科学家却未能给予 一个满意的答复。本世界六十年代,英国杰出的科学家克拉克先生宣称:“耩成 生命最基本的物质是“DNA”分子。(即脱氧核糖核酸)虽然如今已被科学界 广泛的认可。但问题是:生命应该由物质和精神两种“形态”组合而成。这是显 而易见的事实,假如一个人死了,他的“DNA”的存在,能说这个生命体仍存 在吗?又倘若精神是由物质产生的,则特定的“DNA”只能产生特定的,恒一 不变的精神元素。为什么同一个“DNA”刹那间产生善念,刹那间又产生恶念 呢?乃至於千奇百怪、相互矛盾和对立的思维活动都是由这个看得见、摸得着的 “DNA”“制造”出来的吗?如果是的,那么它又为什么要“制造、如何“制 造”呢?可能是为了自圆其说。克拉克先生用了二十年多时间研究“精神的起源” 问题,最后他向全世界宣布:“精神不存在”(1996年广州日报科技版)! 这位科学家开始向佛教“五蕴皆空”的理论靠近了!然而问题又来了:既然精神 不存在,又是“谁”在认识、研究“DNA”呢?!
科学的定律一部份是人类不完善的认识能力通过有缺陷的感官在狭小的时空 范围中用不完善的实验方法和手段暂时获得的,而另一部分则完全是推敲和猜测。 所以,许多“科学结论”注定是在不断地变化、修正和消亡之中。无论科学家是 否承认,他们的感官(眼、耳、鼻、舌、身)和认识能力(意)是有缺陷和不完 善的,这种被污染了的“六根”所发现,发明和演绎出来的结论和理论必然也是 不完美的、有缺陷的、不真实的。而要获得完美的知识,唯一的途经是去接近那 个完美的源头,这个源头就是吾人本具无漏智慧的清净自性!接受它的方法就是 佛法。
二仟五百年前,释迦牟尼开演为佛法,是不需要用科学实验的方法来证实和 “承认”的。更不需要随着科学的进步来修正,完善的发展。佛教从创建以来就 没有留下半点余地让后人去发展和完善。因为它从一开始就是完善和圆满的。科 学家拥有了佛法的般若智慧不但可以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使科 学研究保持在文明、健康、正确的轨道之上。才能使科学成果真正造福於人类而 不是为害於人类,才能给人类带来幸福而不是灾难,才能美化人类生存的环境而 不是破坏甚至毁灭这个环境。
佛教是佛佗对九法界众生的言教,它阐述的是宇宙人生的实相,并指出了众 生与此实相相应的解脱之路。宇宙是指时间和空间的幻有状态,庄子云:“四方 上下谓之宇,古往今来谓之宙”。人生是指我们自己因业力的推动在生死流转的 过程中的幻有状态。宇宙和人生是一回事,是心和物的绝对统一,但又不是心, 不是物。它们是幻起幻灭的缘起假相,是空无自性的实相。实相即是无相。因心 的妄相执着故,於无相中生起幻有假相。佛法对宇宙人生的实相认识,是无法靠 科学实验的手段来实现的,也无法用感觉思维、逻辑思维、抽象思维、概念思维 来实现。必须用“禅的思维”来实现!佛经即是“禅思”之途经。深入经藏的过 程也是“禅思”的过程。
由于人类感官和认识的局限性,使得科学研究的方法只能是将宇宙万象分成 块块片片来孤立地进行,不能站在把握宇宙全体的境界上来认识个别的事物。正 如佛经所喻的“盲人摸象”。美国天文学家华德尔在绘制星体图时,只能根据天 文望远镜的能视空间来推演银河系的星体布局。随着哈勃望远镜的每一次改进, 星体图都要重新绘制。因为原先的肯定又错了!人类能看到的最远的星体离地球 有150亿光年,换句话来说,我们现在所见到的是150年以前星体,它现在 是个什么样,则只能等到150亿年后才知道!而释迦牟尼佛在2500年前就 对三千大千世界了如指掌,在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中有三十三个界定范围, 而生命则以十种不同的形式和等级遍及于三界,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中,在华藏世 界内有十种不可说佛刹微尘香水海,无极无尽。有无数个象西方极乐世界的星体, 并且仔细详尽地解说那里的情况。他告诉人们地球就象一个椭圆形的庵摩罗果, 这是2000年以后才被科学家证实的啊!他还说一碗水中有八万四千生命,如 果人类未发现显微镜,恐怕到现在还认为佛佗是在讲迷信了!所有的科学定律都 只能在特定的时空中成立,它们多数从一开始就注定会遭到修正甚至否定的命运。 释迦牟尼佛观察宇宙就象一个视力正常的人观察大象一样,而科学的方法则是一 群盲人在摸象,他们研究的成果绝不是大象的全体和真实。佛佗教我们要“但求 本,不愁未”。他说法四十九年,种种方便,长说短说、横说竖说,并非是想告 诉我们大象鼻子有多长,尾巴多少毛这类技术的问题,而是教我们这群盲人睁开 眼睛而已!
睁开双眼,一切豁然!即知万法尽在真如自性中!
佛法是缘起法。一切精神和物质现象都在缘聚缘散的因果关系中刹那间生灭 不断。佛法告诉我们:一切生命现象是“生、老、病、死”。一切精神现象是“ 生、住、异、灭”。一切物质现象是“成、住、坏、空”。宇宙的演变是由无数 个“成、住、坏、空”相似相续的、链状的循环。由众生业力的推动循延因果关 系的法则,如萝幻泡影般地缘起缘灭。本世纪未,科学家根据光谱分析的方法, 惊异地发现宇宙是在不断地膨胀的过程之中,所有的外星体都在远离地球而去。 於是宇宙爆炸论开始热门起来。科学家认为宇宙原本象针尖那么大的一点,约在 150亿年前“突然”发生大爆炸,於是宇宙开始形成并不断地演变,而且能量 的释放还在继续。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学说,有膨胀就有收缩,当能量释放完 以后,宇宙又开始返回原始状态的那一点,然后又会有一次新的爆炸..... .。这与2500年前释迦牟尼所说多么相似!佛教认为每一个世界都要经历成 劫、住劫、坏劫、空劫这四个阶段的演变。一个小劫约八百三十九万千年,二个 小劫为一个中劫,成、住、坏、空各有二十个中劫,八十个中劫为一大劫。而我 们的地球正处在住劫的第九劫。信不信由你!然而,除了释迦牟尼以外,有谁能 这般详细地叙述宇宙的奥秘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