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银屑病病友互助网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一些清热、凉血、解毒的中药

[复制链接] 6
回复
3706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夜未央 发表于 2005-10-25 04:2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医论据银屑病分血热、血躁、血虚……等类型,现在很多中成药的成分无非就是以清热解毒为主。要看病吃药,最好要对症下药,如果你属于血热、血躁的类型,不妨看看下列中药,很可能在你吃的药中就有它们的名字。


<>(我最近用生槐花泡水饮用,医书介绍生槐花有止血和凉血的作用,反正没有副作用,要是有效我会告诉大家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25 4:30:19编辑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夜未央 发表于 2005-10-25 04:23:00 | 只看该作者

清热燥湿药



  1. < >黄柏:(檗木、黄檗、元柏)


    < >药理作用:1.对白色含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有杀灭作用。对钩端螺旋体有抑制作用。2.有降血压、扩张冠状动脉、增强白血球吞噬能力、对抗乙酰碱的作用。3.有降低血糖、保护血小板的作用。


    < >临床应用:1.用于治疗急性菌痢、急性肠炎、黄疸、带下、淋症。2.外用治疗烧伤及慢性皮肤溃疡。
    < >注意事项:一般用量6-9克。外用生黄柏适量。



  2. < >黄栌:(黄道栌、栌木、月亮柴)


    < >临床应用:1.治疗饮酒过量,烦热黄疸。2.治疗肝炎。



  3. < >杨树花:


    < >临床应用:治疗细菌性痢疾,肠炎。



  4. < >龙胆:(龙胆草、胆草、苦胆苦、陵游)


    < >药理作用:1.能刺激胃液分泌,有健胃作用。2.有抗肿瘤作用。3.对根瘤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1.治疗胁痛、口苦、目赤、阴痛、尿血。2.治疗雀盲。3.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



  5. 苦参:(苦骨、川参、好汉枝、野槐)


    药理作用:1.有明显利尿作用。2.对阿米巴原虫、结核杆菌及皮肤常见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3.毒性作用,大剂量可产生中枢麻痹、呼吸停止而死亡。


    临床应用:1.治疗急性菌痢。2.外用治疗妇女外阴瘙痒、滴虫病。3.外用治疗顽固性湿疹。



  6. 茵陈:(茵陈蒿、因尘、绒蒿、安吕草)


    药理作用:1.可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红素的排出量,有利胆、保肝作用。对肝炎病毒有抑制作用。2.有明显的解热作用。3.有平喘、降血压作用。


    临床应用:1.治疗传染性肝炎、黄疸。2.治疗风疹,皮肤瘙痒。



  7. 秦皮:(梣皮、蜡树皮、秦白皮)


    药理作用:1.有抗炎作用,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奈氏球菌、肺炎双球菌、甲型链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2.有止咳,祛痰,镇痛,利尿作用。


    临床应用:1.治疗湿热痢。2.治疗慢性支气管炎。3.外用治疗牛皮癣。4.外用治疗目赤。



  8. 胡黄连:(假黄连、胡连)


    药理作用:1.对熏色毛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2.有利胆作用。


    临床应用:1.治疗小儿疳积、腹胀、潮热。2.治疗痢疾。3.治疗痔疮。4.治疗梅毒。



  9. 垂盆草、



  10. 大飞扬草(对座草)
    功效:解毒,止痒,通乳。
    临床应用:治疗肠炎,疳积,皮炎,尿血,菌痢。



  11. 小飞扬草
    功效:利湿消肿,收敛止痒
    临床应用:治疗湿疹,乳腺炎,痢疾,疟疾,肠炎。



  12. 风栗壳(栗毛球)
    功效: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临床应用:治疗中风,百日咳,丹毒,淋巴结核。



  13. 木棉花、



  14. 白英、



  15. 当药、



  16. 青叶胆、



  17. 地耳草、



  18. 积雪草、



  19. 扁豆花、



  20. 鸡矢藤、



  21. 鸡骨草:(大黄草、黄食草、黄头草)


    临床应用:1.治疗急慢性肝炎,黄疸。2.治疗瘰疬。3.该药种子有毒,不能入药。



  22. 倒扣草、



  23. 苦石莲、



  24. 岗松、



  25. 金锦香、



  26. 狼把草、



  27. 葫芦茶、



  28. 喜树:(旱莲草、水桐树)


    临床应用:1.治疗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膀胱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外用治疗牛皮癣。



  29. 七叶一枝花(蚤休,红重楼)
    功效:消肿止痛,平喘止咳,解毒
    适应症:腮腺炎,带状疱疹,支气管炎,脱肛,淋巴结核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

3#
 楼主| 夜未央 发表于 2005-10-25 04:25:00 | 只看该作者

清热泻火药



  1. < >黄芩:(腐肠、元芩、桔芩、山茶根)
    药理作用:1.对多种革蓝氏阳性、阴性细菌及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2.有抗过敏性哮喘、抗肺炎、解热镇静等作用。3.有利胆、保肝、降压、利尿作用。4.对钩端螺旋体有杀灭作用。5.可抑制阿米巴原虫的生长。


    < >临床应用:1.治疗急慢性肝炎。2.治疗肠炎。3.治疗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咳嗽、吐血、衄血.4.治疗胎动不安。5.治疗痈疖疮疡、烧伤等症。
    注意事项:1.一般用量6-12克。2.老根中空称枯芩(片芩),善清肺火;新根内实称条芩(子芩),善清大肠之热。



  2. < >黄连:(川连、鸡爪连、王连、支连)


    < >药理作用:1.对多种革蓝氏阳性、阴性细菌有抑制作用。2.有明显的利胆、保肝作用。3.有降低血压、增加冠动脉流量作用。4.有某些肾上腺素样作用,可增强乙酰胆碱作用。5.毒副作用极小。
    < >临床应用:1.治疗流行性脑髓炎、白喉、肺结核、细菌性痢疾。2.治疗高热、口疮、目赤。
    注意事项:1.一般用量2-6克。外用适量。2.该药大苦大寒,过量则伤胃。



  3. < >石膏:(细石、细理石、白虎、冰石、玄晶石)


    < >药理作用:有解热、镇痛、解痉、消炎作用。
    < >临床应用:1.治疗肺热实证、高热、烦渴。2.治疗金疮、烧烫伤、湿疹。3.治疗胃火牙痛。
    注意事项:1.一般用量15-30克,高热时可用60-120克,内服需打碎先煎。2.该药非实热者慎用。3.石膏清热泻火多生用,煅石膏收敛止痒,只供外用。



  4. < >寒水石:(凝水石、白水石、凌水石、冰石、盐精石、鹊石)


    < >临床应用:1.用于瘟病壮热、烦渴,风热火眼。2.用于解巴豆毒。3.治疗烫伤。
    注意事项:一般用量9-30克。多生用。



  5. 知母:(连母、地参、儿草、苦心)


    药理作用:1.对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等有不同的抑制作用。2.可使肝糖元下降,促进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

    临床应用:1.治疗肺热咳嗽、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2.治疗消渴。
    注意事项:1.一般用量6-12克。2.该药有滑肠作用,脾虚便溏者不宜使用。



  6. 苦丁茶
    功效:散风热,清头目,除烦渴
    临床应用:头痛,牙痛,目赤,热病烦渴,痢疾,子宫火热,耳聋。
    注意事项:一般用量6-9克。



  7. 丁癸草(苍蝇翼)
    功效:解毒,祛瘀
    适应症:感冒,高烧,肝炎,目赤



  8. 苦竹叶:
    临床应用:1.清心利尿,治疗口舌生疮、尿少而赤或热淋。2.清热除烦,治疗热病后余热未尽之燥热心烦。
    注意事项:1.一般用量6-9克。2.淡竹叶为草本植物,长于渗湿利尿。



  9. 芦根:

    临床应用:1.清肺止咳,治疗肺热燥咳。2.清胃生津,治疗胃热烦渴。3.解河豚鱼毒。
    注意事项:1.一般用量,干者30-60克,鲜者60-120克。2.解河豚鱼毒用鲜芦根一斤捣汁服用或水煎服。



  10. 竹茹:(竹皮、青竹茹)


    临床应用:用于治疗热症呕秽、痰热郁结、烦闷不宁等症。
    注意事项:1.一般用量6-9克。2.姜汁炒竹茹,可加强止呕效果。



  11. 栀子:(山栀子、枝子、本丹、越桃、支子)


    药理作用:1.有利胆、镇静、利尿作用。2.对多种致病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功效:清热泻心,凉血;炒炭止血
    临床应用:1.治疗热病烦渴,淋病,糖尿病,感冒高烧,黄疸。2.治疗鼻衄,上消化道出血。3.治疗尿血。4.治疗目赤,乳腺炎。
    注意事项:1.一般用量6-9克。2.生栀子偏于清肝泻火;栀子炭偏于止血。



  12. 龙胆草:
    临床应用:1.泻肝胆实火,用于治疗目赤、咽痛、口苦、胁痛、耳聋等。2.清下焦湿热,用于治疗尿痛、阴痒、阴囊湿疹等。
    注意事项:一般用量3-9克。外用适量。



  13. 夏枯草:(乃东、燕面、铁色草、大头花、棒槌花)


    药理作用:1.动物实验有明显的降压作用。2.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有抗菌作用。3.对腹水癌有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1.清热散结,治疗瘰疬。2.清肝明目,治疗高血压,肝火目痛。3.治疗肺结核,咳血。



  14. 莲子心:(薏、苦薏、连薏)


    药理作用:有降血压的作用。

    临床应用:1.治疗心火烦躁,劳心吐血。2.治疗遗精。



  15. 决明子:(草决明、假绿豆、芹决)


    药理作用:1.动物实验有明显的降压作用。2.对葡萄球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用于治疗高血压,降低胆固醇,治疗目赤肿痛。
    注意事项:1.一般用量6-9克。2.能润肠通便,大便泄泻者忌用。



  16. 青葙子:
    临床应用:清肝明目,治疗肝热眼病。
    注意事项:一般用量6-9克。



  17. 谷精草(流星草)
    功效:明目退翳,疏散风热
    临床应用:治疗目赤肿痛,头痛,雀盲。
    注意事项:一般用量6-9克。



  18. 千里光(九里明)
    功效: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杀虫。
    临床应用:治疗各种急性炎症,丹毒,败血症,扁桃体炎,黄疸肝炎。
    注意事项:泄泻者忌服。



  19. 密蒙花:
    临床应用:养血清肝明目,治疗血虚肝热眼病。
    注意事项:一般用量6-9克。



  20. 三颗针(土黄连,鸡脚刺)
    功效:利湿,解毒,泻火,养阴。
    临床应用:治疗淋病,腮腮炎,牙痛,糖尿病,咽炎。



  21. 黄连素:(小檗碱)



  22. 牛黄:(犀黄、丑宝)


    药理作用:1.有抗惊厥、镇痛、解热作用。2.有持久的降压作用。3.有利胆、保肝作用。4.对平滑肌有兴奋作用。

    临床应用:1.用于治疗高热惊厥,中风口噤,神昏谵语。2.治疗咽喉肿痛腐烂和痈毒疮疡。



  23. 熊胆:


    药理作用:1.有解痉作用,其作用机制与罂粟碱相似。2.抗惊厥,对士的宁中毒有解毒作用。

    临床应用:1.治疗高热抽风,癫痫,抽搐。2.治疗肝热目赤肿痛、翳障。3.治疗火毒疮疡肿痛、痔疮。4.治疗慢性胆囊炎。



  24. 胆汁:


    药理作用:1.有中枢性镇咳作用。2.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扩张作用。3.对呼吸道的常见甲型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卡他球菌、结核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1.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2.破溃性淋巴结核,痈疖肿毒。3.治疗痢疾,肠炎。



  25. 蛇胆:


    临床应用:1.治疗感冒咳嗽,百日咳,咽喉肿痛,气管炎。2.治疗急性风湿性关节炎。



  26. 野菊花:(野菊、苦薏)


    药理作用:1.对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均有抑制作用。2.有降血压作用。

    功效:疏风清热,消肿解毒,排脓止痛
    临床应用:1.用于预防和治疗风热感冒,肺炎,白喉,流感、流脑。2.治疗肝炎,痢疾,肠胃炎,高血压。3.外用治疗湿疹,皮炎,丹毒。4.治疗宫颈炎,泌尿系感染。



  27. 马鞭草、



  28. 蟛蜞菊、



  29. 功劳木、



  30. 古山龙、



  31. 十大功劳



  32. 马尾黄连:(马尾连)
    功效:清热燥湿,解毒消炎
    临床应用:治疗痢疾,感冒,结膜炎,乙肝,麻疹。

4#
 楼主| 夜未央 发表于 2005-10-25 04:26:00 | 只看该作者

清热解毒药



  1. < >金银花:(银花、双花、忍冬花、苏花)
    < >药理作用: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非溶血性链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结核杆菌、肺炎双球菌等有抑制作用。2.可降低动物胆固醇的吸收。


    < >临床应用:1.治疗风热感冒,发热、咳嗽。2.治疗湿热痢疾。3.治疗化脓性疾病,肺炎,急性阑尾炎,子宫糜烂。4.治疗农药(1605、1059、4049)中毒。
    临床应用:清热解毒,治疗热病、疮疖及湿热痢疾等。
    注意事项:1.一般用量9-15克。热毒盛者可用至60克。2.清热解毒宜生用,凉血止痢宜炒炭用。



  2. < >忍冬藤:(金银藤、千金藤、鸳鸯草)


    < >临床应用:1.治疗流感。2.治疗感染性疾病及痢疾。
    注意事项:1.一般用量15-30克。2.该药为金银花之藤,可清经络风热。



  3. < >连翘:(旱连子、大翘子、空壳)


    < >药理作用: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结核杆菌、肺炎双球菌有抑制作用。2.有强心、利尿、降血压作用。3.有保肝、镇吐作用。


    < >临床应用:1.清热泻火,治疗风热感冒。2.消肿散结,治疗瘰疬,各种疮毒未溃。
    注意事项:1.一般用量6-15克。2.连翘的种子为连翘心,长于清心泻火。



  4. < >胖大海:


    < >药理作用:1.可增加肠蠕动,有缓泻作用。2.有降血压、利尿作用。3.有镇痛作用。4.种仁有氢氰酸样毒性作用。


    临床应用:1.治疗咳嗽、声音嘶哑,急慢性扁桃体炎,慢性咽炎。2.治疗大便干燥。
    注意事项:一般用量2-3枚,泡服或煎服。



  5. 蒲公英:


    药理作用: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2.有利胆、利尿作用。3.促进乳汁分泌。


    临床应用:治疗疔疮肿毒、乳痈、胆管炎、阑尾炎、肠炎、痢疾。
    注意事项:1.一般用量9-60克,内服外敷均可,鲜品尤佳。2.该药大寒,非实热之火毒不宜服用。



  6. 甜地丁:(地丁、萝卜地丁)


    临床应用:治疗疔疮肿毒、化脓性炎症、阑尾炎。



  7. 苦地丁:(地丁、苦丁、地丁草)


    药理作用:1.对甲型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卡他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流感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有抑制作用。2.有降血压作用。


    临床应用:治疗痈肿疔疮、外耳道疖肿、阑尾炎。



  8. 紫花地丁:


    药理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治疗疔疮肿毒、痈疽发背、丹毒。
    注意事项:1.一般用量9-15克,大量可用至60克,内服外敷均可。2.该药大寒,非实热之火毒不宜服用。



  9. 苣荬菜、



  10. 败酱草:


    药理作用:1.可促进肝细胞再生,改善肝功能。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治疗化脓性扁桃体炎,肺炎,急性阑尾炎,阑尾脓肿,胆道感染。
    注意事项:1.一般用量9-15克。2.产后、血虚腹痛忌用。



  11. 苦豆草、



  12. 鱼腥草:


    药理作用:1.对卡他球菌、流感杆菌、肺炎双球菌、葡萄球菌、流感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2.有止血、促进组织再生及镇痛作用。


    临床应用:治疗细菌性肺炎、支气管炎、子宫糜烂、小儿腹泻。
    注意事项:一般用量15-30克,该药不宜久煎。



  13. 白鲜皮:


    药理作用:1.对多种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2.动物实验对心脏有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外用治疗皮肤瘙痒、寻麻疹、湿疹、淋巴结炎及外伤出血。
    注意事项:内服一般用量5-9克。外用适量煎汤洗患处。



  14. 漏芦、



  15. 白头翁:


    药理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流感病毒、阿米巴原虫、滴虫有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1.治疗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2.外用治疗外痔肿痛。
    注意事项:1.一般用量9-15克。2.虚寒下痢者忌用。



  16. 板蓝根:


    药理作用:1.对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八联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脑膜炎球菌、钩端螺旋体有抑制作用。2.有抗病毒作用。


    临床应用:1.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扁桃体炎。2.治疗蔬菜日光性皮炎。
    注意事项:1.一般用量9-30克。2.该药大寒,非实热之火毒不宜服用。



  17. 大青叶:


    药理作用:1.对金黄色、白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脑炎球菌、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对钩端螺旋体有杀灭作用。2.有利胆作用。


    功效:解毒,凉血止血,祛瘀积
    临床应用:1.治疗肝炎,乙脑,流脑,腮腺炎。2.治疗疖、疮、痱子。3.风热感冒,肺炎,矽肺,口疮。
    注意事项:1.一般用量9-30克。2.该药大寒,非实热之火毒不宜服用。



  18. 蓼大青叶、



  19. 青黛:


    药理作用:对炭疽杆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1.治疗肺热咳嗽,小儿惊痫.2.治疗毒虫咬伤。
    注意事项:一般用量2-6克,包煎,或1-2克吞服。



  20. 山豆根:(苦豆根)


    药理作用:1.对葡萄球菌及常见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2.有抗溃疡作用。3.对网状内皮细胞有兴奋作用。


    功效:泻火解毒,消肿止痛
    临床应用:1.治疗扁桃体炎,咽喉肿痛,牙齿肿痛,鼻咽癌。2.治疗疮癣、狗、蛇、毒虫咬伤。3.治疗咽喉炎,宫颈炎,乳腺癌。
    注意事项:1.一般用量6-9克。2.该药苦寒之性较甚,虚火所致咽喉、牙龈肿痛忌用;脾虚便溏者忌用。



  21. 北豆根、



  22. 马勃:


    临床应用:1.治疗咽喉炎、扁桃体炎、咳嗽、声音嘶哑。2.治疗吐血、衄血。3.外用治疗外伤出血、臁疮不敛。
    注意事项:1.一般用量2-5克。2.肺无邪热者不宜使用。



  23. 射干:


    药理作用:1.对常见皮肤致病真菌、埃可病毒和疱疹病毒有抑制作用。2.有促进唾液分泌、抗透明质酸酶作用。3.有降血压作用。4.可使呼吸一时性兴奋。


    临床应用:1.治疗咳嗽气喘,咽喉肿痛,腮腺炎。2.治疗稻田皮炎。
    注意事项:1.一般用量6-9克。2.该药善降,服药易泻,虚人不宜服用;孕妇忌用。



  24. 蚤休:
    临床应用:清热解毒,治疗疮疡痈毒、各种脓毒血症等,也可用于肺热咳喘。
    注意事项:1.一般用量6-15克,外用适量研末外敷患处。2.腹泻忌用。



  25. 土茯苓:

    药理作用:有杀灭钩端螺旋体作用。


    临床应用:治疗湿热疮毒,梅毒,钩端螺旋体病,淋巴结核。
    注意事项:1.一般用量15-60克。2.古书记载,服药期间禁止饮茶,否则可致脱发。



  26. 鸦胆子、



  27. 天名精(天门精)
    功效:解毒祛瘀,止血,破血,杀虫
    临床应用:咽喉炎,肝炎,小儿惊风,血淋,疟疾,乳腺炎



  28. 马齿苋:(马齿菜)


    药理作用:1.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结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种皮肤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2.有抗糖尿病、改善脂肪代谢作用。


    功效:清热解毒,散血消肿
    临床应用:1.治疗血淋,下痢脓血,肠炎,急性阑尾炎、钩虫病。2.外用治疗淋巴结核,带状疱疹。3.治疗糖尿病,带下。
    注意事项:1.一般用量15-30克,鲜品60-120克,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患处。2.虚寒痢及脾虚腹泻者忌用。



  29. 绿豆:


    临床应用:1.治疗毒蕈中毒,食物中毒。2.治疗中暑。



  30. 重楼、拳参、冬凌草、半支莲、



  31. 白花蛇舌草:
    临床应用:清热解毒,散瘀消痈,治疗急性阑尾炎、盆腔炎、泌尿系感染及毒蛇咬伤等。
    注意事项:一般用量15-120克。



  32. 穿心莲:
    临床应用:清热解毒,治疗急性痢疾、胃肠炎、扁桃体炎、咽喉炎、肺炎、疮疖肿毒、肺结核、腮腺炎、急性泌尿系感染以及毒蛇咬伤。
    注意事项:一般用量9-15克。



  33. 虎杖、红药子、白药子、黄药子、



  34. 鸭跖草(竹叶菜):
    临床应用;1.清热解毒,治疗高热烦渴、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肠炎、痢疾及疮疡肿毒等。2.利尿消肿,治疗心脏病、肾炎之水肿。
    注意事项:一般用量30-60克,鲜品加倍。



  35. 两面针、



  36. 了哥王(九信草,山豆了)
    功效:消炎,散瘀,下气,破积
    临床应用:治疗支气管炎,淋巴结炎,跌打损伤,肝腹水
    注意事项:煎药宜4小时以上,孕妇忌服



  37. 四季青、雪胆、



  38. 万年青
    功效:利尿强心,止血
    临床应用:治疗心衰,吐血,蛇咬伤,咽炎,烫伤



  39. 龙葵:
    临床应用:1.清热解毒,多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癌症,外敷治疗疮痈。2.利尿降压,治疗急性泌尿系感染、高血压病。3.祛痰止咳,治疗肺热咳嗽。4.对皮炎、湿疹有止痒效果。
    注意事项:一般用量30-60克。



  40. 千里花、一点红、土贝母、虎掌草、水杨梅、肿节风、金果榄、肺形草、金莲花、黄藤、金荞麦、猕猴桃、三叉苦、水蔓青、乌韭、火炭母、石椒草、四叶参、地胆草、向天盏、红头草、红根草、锦灯笼、爵床、



  41. 山芝麻(野麻甲)
    功效:解表,消肿解毒
    临床应用:治疗感冒发烧,麻疹,湿疹,痔疮,高血压,肠炎。



  42. 马兰头(阶前菊,田边菊)
    功效:解毒凉血,清热利湿
    临床应用:吐血,黄疸,腮腺炎,淋浊,哮喘,胃溃疡,结膜炎。



  43. 佛甲草、农吉利、沙枣叶、飞杨草、天葵子、凤尾草、白蔹、百蕊草、光慈姑、



  44. 山慈菇(冰球子,鬼灯檠)
    功效:化痰散结,解毒消肿
    临床应用:各种癌肿,狂犬病,淋巴结核,咽喉炎



  45. 白蔹:
    临床应用:清热解毒,生肌止痛,用于痈肿疮疡及烧伤。
    注意事项:1.一般用量3-9克。外用适量,研末涂患处。2.该药反乌头、附子。



  46. 朱砂根、朱砂七、朱砂莲、杠板归、岗梅、苦木、虎耳草、狗肝草、胆木、委陵菜、臭灵丹草、大蒜、蜂蜜、蜂房、蟾酥、小野鸡尾、马槟榔、阴地蕨、草红藤、葡伏堇、甜瓜子、蜣螂、啤酒花浸膏、



  47. 西瓜翠衣:
    临床应用:清暑利尿,解烦渴,治疗中暑引起的小便短赤或不利,水肿。
    注意事项:1.一般用量15-30克。2.暑症兼有寒湿症者忌用。

5#
 楼主| 夜未央 发表于 2005-10-25 04:27:00 | 只看该作者

清热凉血药



  1. < >犀角:
    药理作用:1.有强心作用,可使血压先升后降。2.有解热作用。
    临床应用:治疗高热惊厥、神昏谵语、吐血衄血、小儿惊风。



  2. < >水牛角:
    药理作用:有强心、镇静作用。
    临床应用:可做犀角代用品。



  3. < >水牛角浓缩粉、



  4. < >地黄:(生地、生地黄、怀庆地黄)
    药理作用:1.有强心、利尿、降血糖的作用。2.对多种皮肤癣菌有抑制作用。
    功效:滋阴养血,温中下气
    临床应用:1.治疗阴虚火亢、吐血、衄血。2.治疗阴虚内热、消渴、虚痨症。3.治疗胎动不安,月经不调,崩漏。
    注意事项:泄泻者慎服



  5. < >牡丹皮:
    药理作用:1.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变形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2.有退热、降血压、镇静、镇痛、抗惊厥、催眠等作用。
    临床应用:1.清热凉血,治疗发热、吐血、衄血,血滞经闭,跌打损伤。2.治疗寻麻疹。



  6. < >地骨皮:
    药理作用: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2.有减低血糖,降血压,舒张血管,减慢心率,镇静,退热等作用。
    临床应用:治疗肺热咳嗽,喘息,骨蒸劳热,消渴,血淋。



  7. < >紫草:
    药理作用:1.有明显的抗垂体促性激素作用。2.对常见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1.治疗血热毒盛、斑疹、疮疡、湿疹。2.治疗烧伤,玫瑰糠疹,下肢溃疡。



  8. < >紫草茸:
    临床应用:1.治疗月经过多。2.治疗水伤出血、湿疹、溃疡不收。



  9. < >银柴胡:
    药理作用:可降低胆固醇及血脂浓度。
    临床应用:治疗骨蒸潮热,小儿疳积。



  10. < >白蔹:
    临床应用:1.治疗低热盗汗。2.治疗尿路感染。3.治疗痈疽肿毒。



  11. 青蒿:
    药理作用:对致病皮肤真菌及钩端螺旋体有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1.治疗阴虚发热,骨蒸潮热。2.治疗湿热黄疸,中暑。3.治疗疟疾。



  12. 蓍草、



  13. 紫萁贯众、绵马贯众、土大黄、



  14. 天花粉:
    药理作用:动物实验子宫内注射可终止妊娠,有引产作用。
    临床应用:1.治疗胃热大渴、消渴。2.治疗痈肿、乳腺炎、天疱疮、杨梅疮。
    注意事项:1.为栝楼之根。



  15. 儿茶、救必应、木槿花、芙蓉叶、罗汉果、猪蹄甲

6#
 楼主| 夜未央 发表于 2005-10-25 04:29:00 | 只看该作者

清热解暑药

<>1.西瓜:
临床应用:治疗中暑、心烦口渴、小便不利。


<>2.黄瓜:
药理作用:有生津止渴,利尿等作用。
临床应用:治疗中暑、心烦口渴、小便不利。


<>3.荷叶:
临床应用:1.治疗中暑。2.治疗咳血、吐血、崩漏下血、浮肿

7#
176446859 发表于 2005-10-25 11:18:00 | 只看该作者
<>我的方子里有大青叶,紫花地丁,甘草,苦参,槐花,乌梅,生地,牡丹皮还有一些忘记了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