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一个人,不管你现在有多大,一定都有过那段时光:冲动、压抑和青春梦想一起纠缠在我们年轻的身体里,于是我们将过剩的精力发泄在那时我们所喜爱的时尚—即使今天它们看来那么久远。而现在的你却不肯忍受年轻人的趣味—还记得你的青春岁月吗?那么你是否会更宽容?
在1968年的巴黎“五月学潮”有一句著名的口号“我们什么都要,现在就要。”1969年,风潮波及拉美和日本,当年京都大学的2万多学生占领学校和军警对峙,《朝日新闻》曾有一张轰动的照片,拍摄的就是2名衣服被燃烧弹烧着奔逃的青年学生。日本著名导演大岛渚就是当年京都大学的学生运动领袖,就为了这个时期,他拍了一部电影叫做《青春残酷物语》。
虽然我从来没有看过这部片子,但只要有朋友问起,我就会说“那是很好看的一部电影”。原因很简单,因为我很喜欢它的名字—“青春残酷物语”。那里面包含了所有的青春年少,热血澎湃的故事。
就像一位朋友跟我说过的那样“时尚是靠浅薄和放肆来传播的,它最终将会成为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
我非常喜欢“放肆”这个词,每次在阅读这个词的时候,马上就会联想到马克昆说出“风格是个屁”时脸上肌肉的表情,然后又想到可怜的圣罗兰絮絮叨叨地走了,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喜欢马克昆这个混小子,够酷,放肆得可以。
迪奥某年底的时装发布会上,推出了借用中国军装,红色衬里的时装,我突然想起《阳光灿烂的日子》,应该叫那班小混混来做一场秀。我想在那种氛围里,他们可以大胆地说和马克昆差不多一样放肆的话。青春残酷物语意味着可以不假思索消耗掉一切,长大未必成人,在年轻向成人痛苦的蜕变过程中,暴力成了唯一的成人礼。而与之伴随的,或许还有摇滚与梦想。
每个生命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代表着人在这苦海无边的俗世间苦中作乐的努力。大多数的时间里我们都在浑浑噩噩中度过,梦幻般地不真实。只有偶尔的率性而为让人切身体会到生命的存在价值。这便是青春,一种热血尽至残酷的东西,便是整个生命的精华。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15 23:13:4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