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银屑病病友互助网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对中医治P病的一点看治与大家探讨

[复制链接] 5
回复
268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扬州先生 发表于 2005-9-16 18:0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吃过不少中药,几乎没有什么效果.有不少人开始P病并不大,只是一小片,由于吃中药,病情加重,发展到全身,这种例子比比皆是,目前市面上就有,郁金银屑片,消银丸,青岱丸,克银丸,消银片等等,各种方剂不下百种,可是至今没有今人满意的效果, 中医大多根据P病的红疹,认为是血热风燥,用药多以和血化瘀,清热解毒,甚至以毒攻毒,我认为这种诊断,是否正确,值得怀疑.假若P病是血虚体弱,免疫力低下,用前面的药治疗,岂不是越吃越坏,雪上加霜吗,就如受凉感冒发烧,应当用红糖姜水治,决不能用西瓜冰棍给他吃一个道理.所以对于P友,我们能否换一种思路,在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上做的尝试,或许有一点收获,因为科学试验总是多条腿走路的,以上只是抛砖引玉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星月 发表于 2005-9-16 19:20:00 | 只看该作者
<>免疫自然是要增强的,但是中医讲究的是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市面上的成药对应某种病程,却不能覆盖所有的病因和病程及体质等等,所以成药的功效也是参差不齐,甚至有些更有不好的副作用,如下所述,可知中医对P病的研究是很深入的,可作参考:

<>“任何一种方药都不会成为临床治疗银屑病的惟一有效方药。在某些患者中获得有效的方药,具体到个体时其有效程度则有很大差别;对某患者有效而对另一患者无效、对某患者无效而对另一患者有效的现象在临床上常见,尤其是按西医分型论治者更容易出现此情况,中医整体观是“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人体素质千差万别,但临床上不可能事先准备好众多与此相应的方药,必是临床大夫临诊时辨证处方以应万变。银屑病无论有多少证型的差别,因是同一种病,必有一定的规律可寻:素体肝阴不足,或阴虚火旺木火刑金、或肝克脾虚运化不健,或气阴两伤,这是临床最多见的三大类型。我们按此来分型论治,是论其用药施治原则,非一方一药定一证的论治。是“抛砖引玉”,给读者一个实际可行的思路,望读者研究出更佳的治疗方案和方药。”——《银屑病中西医结合治疗》

3#
病猫 发表于 2005-9-21 16:26:00 | 只看该作者
<>本人赞同星月的理论,中医治病从来就是先望闻问切然后再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来开药的

<>就算是同一种类型的病,由于个人体质的不同那药物配伍成分也应是不同的

<>可现在的中药却完全改变了传统,变成了一个中药配方治百家的病了

<>治病变成了撞病,看谁的运气好,撞对了算你运气好,祖先有德,撞错了算你倒霉,钱花了罪受了还没地哭诉

<>最后借星月老兄一句话,,

<>病之症,若能不药而痊愈自是上策;若非药不能改善,自当依据个人选取施药之良方

<>希望个位病友慎之又慎啊

4#
星月 发表于 2005-9-17 15:18:00 | 只看该作者
<>中医上,“临床对银屑病的辨证论治各家有各家的特色,但总结论述时传统的临床家一般按皮损的状况分为风热、血热、血虚、血瘀、湿热、热毒、湿毒、寒湿等,其中夹杂着寻常型、脓疱型、 关节型、红皮病型等;现代的临床家一般先按西医的分型方法先分型后分证,先分为寻常型、脓疱型、关节型、红皮病型,然后在于各型中分为风热、血热、血瘀、热毒、湿热等,两种方法各有所长。吸取两者之长,结合临床候诊时的实际思维过程,我们采用先按体质后按证型来分类的方法”。“银屑病本是一种自身动态平衡紊乱的疾病,体质状态直接影响银屑病的转归和发展。风热、血热、热毒可分而论之,也可合而论之,因为它们是素有内热体质的患者,在病情进行明时病变不同程度的表现;血虚证可单独分型论治,但临床用约各型都不可避免地给予一些滋阴养血之品,否则效果不佳,尤其是欲想取得远期疗效,就不能不关注滋阴养血的问题。说明无论外邪是何属性,皆需与内虚相合才能致病,而且病变的发展性质也直接受内虚性质的引导,或寒、或热、或在皮、或入骨。按体质来论述病变发展类型,更接近中医的病因病机,开阔了临床用药范围。随着中医理论的探讨和时代的发展,中医治疗方案不仅越来越趋于合理化,同时对某些药物的作用机 制也更加清楚,如中医有“以毒攻毒”的理论,中医也曾用砷、汞等重金属治疗银屑病,临床研究分析越来越清楚地表明,重金属性中药多是用于痈疽、疮疥、瘰疬、疥癣等感染性病变,因为这些病是短期用药,像银屑病这种长期用药的病症不应使用重金属性药物,“以毒攻毒”的理论对银屑病是不适用的。。银屑病的病因病机囊括了中医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七情禀赋等理论,充分体现了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网络之间的相互作用。众多的科研结果不仅从理论上使中西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也使临床治疗越来越科学。”(《银屑病中西医结合治疗》)


<>所谓血热风燥,是“患者素体阴虚,邪易热化。随热化的程度不同可分为:风热、血热、湿热、营血热盛、营血湿热、热痹等六型”中的血热一说,楼主说“假若P病是血虚体弱,免疫力低下,用前面的药治疗,岂不是越吃越坏,雪上加霜吗”自然是有道理,中医对应的方药也是有的,至于“就如受凉感冒发烧,应当用红糖姜水治,决不能用西瓜冰棍给他吃一个道理”此说,还应加上,感冒中也分风热和风冷还有病毒性等,中药也有与之对应的方药。所以,楼主不能以吃了中药的方子没有作用就怀疑中医的治疗,其实,楼主该怀疑的是所用的方药是否对应了楼主的病程和体质等因素。再者,中医从未否认免疫的功效,相反,中医使用的方药,很多是根据体质而定,与免疫相关,对症的方药可以除病健身,自然可以提高肌体免疫。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17 16:03:33编辑过]
5#
 楼主| 扬州先生 发表于 2005-9-19 17:07:00 | 只看该作者
月初,我到医院找到一个中医,我说我过去吃的清热解毒的药,吃了效果不好,因为我是凉性体质,手脚发冷,夏天都要穿毛拖子,能否开点仅活血化瘀的药,他就开了五付药,方子如下,当归,赤芍,党参,生地,川芎,地龙,丹参,当天煎了一付喝了,第二天起床后,发现不好,头上出现几颗小指甲大小出血点,立即停药.醒悟到,原来活血化瘀的药也不能用啊,不吃药至今未再出现这种情况.以上是实情供大家参考,
6#
星月 发表于 2005-9-19 19:03:00 | 只看该作者
<>看中医是大夫望闻问切,其开药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大夫之医术酌情用药,曾有博士职称之中医大夫开药却未有效果之经历,后换一有经验的老中医,方才改善。所以,即便是相同的症状,所用药物不对其症,恐难有良效。

<>病之症,若能不药而痊愈自是上策;若非药不能改善,自当依据个人选取施药之良方。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