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lign=left>
< align=left> (注:这是我在报纸上发表的一个亦医亦文专栏系列的结束篇。发到这希望对有忧郁情绪的有些帮助。同时说明一下我在“致冷月心炉”的跟帖里,就是提到这个系列让一个有负罪感的公务员读后与我深谈,我正在做为人民争取多一个清廉官员的努力……).
< align=left>以下是正文:
< >
< align=left> 这个系列能受到读者的热切关注,笔者深感荣幸。不过在今天的结束篇里,我要向大家解释一句,我本人并不是精神心理学专科医师,只是因为自身的经历,以及个人爱好,对这一学科了解较多罢了。
< >
< align=left> 在现在熟识我的人们看来,我是个十分开朗快乐的人,殊不知我就曾经是个抑郁症患者,还暗自服用过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呢。我的病因比较复杂。我母亲在怀我时就因为政治运动的影响情绪十分低落。50年代是很少有离异家庭的,但这极微的机会却让我撞上了,缘于荒谬年代里我父亲那顶大右派的帽子。这帽子使我出生不满一岁就痛失父教父爱。再后来我母亲简单粗暴的家教也给了我幼小心灵很大伤害。
< align=left> 可以这么告诉大家,从小就具备与生俱来多情善感的个性特质的我,是在社会的歧视、人们的白眼里,最不堪的是在与当时很马列的母亲观念上痛苦的冲突中,没有什么温暖和幸福感可言地成长起来的。过去的阴影,工作、生活、疾病的巨大压力,使我患上了忧郁症。我11岁时就想过自杀,后来这个念头上数十次在我脑海里出现过。十多年前我就服用过药物,虽然有用,但我没有长期使用它,一则因为药物的副作用对我的工作日常生活带来影响, 二来我意识到自己的病因是以心理学因素为主,还是要注重找到情绪调控的好办法。应该说我是幸运的,我的确找到了切实可行的好办法,帮助自己从忧郁症的魔爪下逃离出来,我这个曾经脆弱忧郁的女人不但较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人生使命,也成了一个开朗乐观,并能用饱满的精气神儿感染别人的人。现在我这个曾经的厌世者已经是越活越来劲了似的。我在这方面有许多体会,篇幅所限,只能概要地与大家谈以下几点:
< align=left> 公平地看待“公平”:我曾经是个喜欢埋怨命运不公平的人。我差点把儿时不幸的经历当成一辈子环绕自己的死结。纠缠于许多个为什么之间不能自拔。但现在我已经能洒脱地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过多地沉醉于那些公平的思考,会使我们背上沉重的“渴求平等”的包袱,从而演变成为一种对生活和自己的苛刻。爱默生说:“一昧愚昧地强求始终公平,是心胸狭窄者的弊病之一”。现在我已经能正确看待公平了。我觉得在这个世界上,应该说公平是存在的。我现在最喜欢劝人的一句话,就是“上帝是公平的”。对这句已成了我口头禅的话的认可,是用我的人生经历体悟得来的。当过去我一个劲埋怨命运不公平时,哪里想得到会有感恩不尽的今天?不能说每一个吃过苦经历过磨难的人都会成功,但一定可以说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有遭受熬炼的经历。上帝正是用我刻骨铭心的童年不幸,让我懂得孩子最需要什么,该怎样当好母亲,从而使我成功培养了一个好儿子。正是用我遭受的苦难养成我好读书、思索的习惯,也无形中造就了我今天能用掌握的知识利益大家,提升自己价值的机会。所以说,得失恩怨之间其实有一种规律、法则在其中运行的。天行有常,从一个较长的时间系统里去看,公平是绝对存在的.等待公平是需要耐心的。我现在就特别庆幸自己从忧郁症的魔爪里逃了出来,现在每天都能看到天使的微笑。
< align=left> 培植感恩知足的心态。我喜欢去墓地沉思,到重症病房去转转,也常将怜悯尊重的眼光投向残疾人,从中找到对自己拥有呼吸、健全、健康而知足感恩的理由。在此我特别感谢命运给我的安排,让我与一位靠双拐行走的女性成为几十年的同事兼好友,这几年我们又坐在了咫尺距离的同一个办公室。她虽然活动不便,却凭着健全平和的好心态,把工作、生活、人际关系都处理的很不错。从她身上,我看到了一个肢体健全的人更没有痛苦的资格了。其实每一个喜欢自怨自艾的人都有那么多快乐的理由,问题是我们应该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一颗会感恩感动感谢的心。
重视精神生活。现在之所以忧郁现象如此突出,与人们重物质、轻精神的价值观改变有很大关系。在富有豪华、欢歌笑语的背后,始终挥之不去的,只是愈来愈深的迷惘。笔者曾经被一个亿万富翁视为可以说真话的朋友,他毫不保留地把一个有钱人那种“高处不胜寒”的精神深切痛苦向我倾诉过。还有个现在正过着清贫却充实生活的朋友,也多次与我谈到他过去有钱日子里心灵极度空虚,以至用犯罪去寻求刺激填补的愚昧。重精神生活对我治愈忧郁起了很大作用。我喜欢读书。读真正的好书,就是和作者做心灵上的零距离接触,能感受到作者灵魂的脉动。他们的思想产生的巨大能量是可以扭转我们命运的。
付出。真正的快乐是从付出中得到的,这也是我对治忧郁的重要体会。笔者就认识一个也曾经有过很严重忧郁倾向的朋友,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那时是个数次琢磨过死,几乎不知道笑的人,但现在我们却常常见他露出孩童般灿烂的笑。接他的电话,也是言谈里洋溢着喜气。他告诉我,他目前的状态,除了有信仰因素外,感恩付出也是带给他快乐的法宝。职业的因素使他有很多触及百姓疾苦的机会,他也很乐意地在时间、精力、经济上努力地付出着。正是在冷血和薄情人看来是吃亏的付出里,他的生命发生了质的改变。忧郁情绪也逃得无影无踪了。“心灵的喜乐好过一切”,他昨天还喜孜孜地对我如是说。
信仰。现在有信仰的生活似乎已经开始盛行,尤其是信仰被列入对某些心身性疾病的治疗手段已经被医学上认可。忧郁症患者大都会感到孤独,有得不到理解的苦恼,而信仰是战胜孤独的最好办法。其实每个人的灵魂都只能是独行的,即使是两个相爱的人,灵魂也无法同行而只能是独行间的呼唤应答。能够与孤独灵魂相伴同行的只能是更高层次的存在——信仰。在正确信仰的导引下,你会感到有一双大手的扶持,笔者的病症,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信仰上帝的力量而得到救治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6 17:41:3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