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银屑病病友互助网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我对身体内调的一点看法

[复制链接] 12
回复
4566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小亓 发表于 2007-1-20 10:4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医把人体的肝腑照五行来讲其彼此生克的关系,所以中医治病不是单纯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么简单。
银屑病它表现在皮肤上,但应该不仅仅是皮肤的问题。临床观察大多数患者,上呼吸系统存在问题。而现在有很多有经验的中医利用宣肺的方法对该病进行治疗,效果明显。皮肤是人体和外界交接的一大呼吸器官,而肺是呼吸器官之根本,根好,其枝叶自然会顺势而好。
肺在五行上属金,其生者为水(肾),克其克者为火(心),其克者为木(肝),当肺有实火,不得宣泄,便会有胸闷、甚至有呼吸道炎症引发心肌炎,从五官上看,在印堂部白里透红,心肺反克;其生者两肾此时有酸软感,有甚者易咳而致小便失禁,此为“母不生子”;肺(金)本对肝(木)有牵制和克制之功,这便如人,强人太强,本就受其制的人,便更不堪,从而使肝不得舒展。肝主风,所以有的中医认为银屑病是人体受风邪而致,以肝部问题诱发的银屑病,其指甲往往受损,应“肝主指甲荣枯”的说法。
其实,从上面的肺与肾与心与肝的生、克、与反克的循环里,我们得到的其实,无非是要大家找出那方面是主要致病因素后,要进行全面系统的调养。
在西方今天有了继西医的“急诊医学”之后的“生物医学”或“营养医学”的观念,它和中医是殊途同归,讲求人体的整体治疗或者说人体的系统调治。
它的基本原则是支持人体内在德自然治疗能力,认为“药物绝对无法根治疾病,最多只能减缓病状而已”,“只有协助支持身体固有的治疗能力时,方能达成持久效果,才能真正恢复健康”。而生物疗法的目的即是改正内在的病因,加强病人抵抗力,并创造身体恢复固有治疗能力的最有利条件。
所以针对银屑病,在病灶处直接治疗干预加内调,或许更有利于消除和巩固。
改天再谈一下那些食物或方式能起到上边所言内调作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0 10:42:29编辑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山东响马 发表于 2007-1-20 12:21:00 | 只看该作者

银屑病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银屑病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陈学荣: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银屑病的病理变化关键在"热"、"瘀"与"虚",中医分型以此为根据,临床分型针对主要病症而用药。


<>  汤臣康等对41篇中医分型治疗银屑病及56篇验方和自拟方治疗银屑病进行分析显示:血热型共使用65种中药,11种为主要用药(各型中使用频率超过该型总频率1/3的中药),按使用频率高低排序为:生地、赤芍、白藓皮、丹参、白茅根、当归、紫草、甘草、金银花、土茯苓、丹皮。这11种中药,清热药7种,占11种主要药的63.6%,活血化瘀药、补气药、补血药和止血药各1种。按药物性味分析:甘味和苦味各6种,各占总数11种的54.5%,辛味2种,咸味和淡味各1种;而寒性药8种,占总数11种的72.7%,平性2种,温性1种。血燥型共使用59种中药,7种为主要用药,依次为:当归、生地、鸡血藤、丹参、赤芍、麦冬、熟地。清热药2种,活血化瘀药和补血药也各2种,补阴药1种。按性味分析:甘味和苦味各5种,占71.4%,辛味1种;而寒性药4种,占57.1%,温性3种。血瘀型共使用41种中药,11种为主要用药,依次为:红花、当归、赤芍、生地、丹参、鸡血藤、桃仁、黄芪、川芎、莪术、三棱。活血化瘀药7种,占63.6%,清热药2种,补气药和补血药各1种。按性味分析:苦味7种,占63.6%,甘味和辛味各5种,占45.5%;而温性药6种,占54.5%,寒性药3种,平性药2种。


<>  另外中医验方和自拟方治疗本病也有较好疗效,作者对治疗本病疗效较好的56种验方和自拟方进行了分析,按其使用频率高低排序各类药物为:清热药26种(占87种中药的29.9%),活血化瘀药9种(占10.3%),利水渗湿药9种(10.3%),其它有祛风湿药,补气药,补阴药等。在56种方中总用药次数为523味次,使用频率超过平均使用频率31种中药,占总数87种中药的35.6%,但这31种中药总用药次数为399次,占总用药次数的76.3%。
  这31种中药按使用频率排序为:生地(56方中使用34次,占60.7%),白鲜皮和当归(各26次,46.6%),甘草(25次,44.6%),防风(24次,42.9%),土茯苓和丹皮(各21次,37.5%),赤芍(14次,33.9%),丹参(17次,30.4%),金银花(14次,25.0%),川芎(12次,21.4%),红花和苦参(各11次,19.6%),荆芥、黄芪、黄芩和板蓝根(各10次,17.9%),栀子(9次,16.1%),玄参、紫草和乌梢蛇(各8次,14.3%),连翘、桃仁、莪术、三棱和地肤子(各7次,12.5%),药粉、大青叶、山豆根、鸡血藤和白花蛇舌草(各6次,10.7%)。
  这31种中药按《中药学》分类:清热药16种(占31种中药51.6%),活血化瘀药7种(22.6%),解表药、补血药和祛风湿药各2种(6.5%),补气药和利水渗湿药各1种(3.2%)。按中药性味分:苦味21种(67.7%),甘味13种(41.9%),辛味8种、咸味2种,酸味和淡味各1种;寒性药17种(54.8%),温性药8种(25.8%),平性药5种,凉性药1种。因此,在验方和自拟方治疗银屑病时,以清热药和活血化瘀药为主,苦甘、寒或苦甘、温性味的中药居多。现代药理学研究,清热药具有较强抑制表皮细胞增长过快、抗炎等作用,如土茯苓、银花、板蓝根、大青叶、山豆根、白花蛇舌草等。活血化瘀药可改善局部和全身的血液循环和微循环,间接或直接起抗炎作用,如,红花、当归、丹参、川芎、赤芍、桃仁、莪术等[1]。


<>  另外,朱仁康老先生也认为,本病的主要原因是"血分有热",在临床辨证中,根据皮损与舌象脉证,分为血热风燥与血虚风燥两型进行辨证论治。血热风燥证:病机特点为血热内蕴,郁久化毒,热盛生风,风盛则燥,主要临床表现为,皮损基底鲜红或暗红,覆有鳞屑,自觉瘙痒,搔抓后点状出血现象明显,伴有咽痛口渴,大便干,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治以清热解毒,选?quot;克银一方",处方:土茯苓30g,忍冬藤15g,草河车15g,白鲜皮15g,板蓝根15g,北豆根15g,威灵仙10g,生甘草6g。血虚风燥症,病机特点为风燥日久,毒热未尽,伤阴耗血,肌肤失养。主要临床表现为,皮损基底暗淡或暗紫,层层脱鳞屑,瘙痒明显,搔抓后点状出血现象不明显,大便正常或秘结,舌质暗或淡,苔薄,脉弦细。治以滋阴养血润燥,清热解毒,选用"克银二方",处方:生地30g,丹参15g,元参15g,麻仁10g,大青叶15g,北豆根10g,白鲜皮15g,草河车15g,连翘10g。


<>  朱老指出,在使用上述两个方剂时,有以下几条原则:
  1 辨证准确:银屑病的诊断不难,依据皮损特点和舌淡脉证,进行辨证论治。
  2 守方不移:只要辨证准确,服药1-3周可见效,一般平均坚持服药7-10周。
  3 改变药量:服药1-3周不见效,可适当加重用量,如土茯苓可用40g左右,草河车、白鲜皮可增加到30g左右。
  4 调换方剂:血热风燥证经"克银一方"治疗一段时间见效后,再服之皮损变化不大,若皮损由鲜红转变为暗红或淡红,可改用"克银二方"继续治疗。
  血虚风燥证用"克银二方"治疗,但在治疗过程中复感外邪或饮食不当,皮损加重或有新起斑疹,这时可加重"克银二方"中清热解毒药的含量,或改用"克银一方"调治。另外,常根据皮损变化和兼症进行适当加减,若皮损鲜红,面积较大,重用生地,加丹皮,赤芍,紫草以加强凉血作用,或加生石膏,知母以清解气分热势的力量。若皮损紫暗,加赤芍,桃仁,红花,以加强活血之力。血热风燥证之鳞屑较厚者,加黄芩,大青叶;血虚风燥证之鳞屑较厚者,加当归,鸡血藤。若瘙痒较甚者,加白芷,珍珠囊记载白芷入胃,大肠,小肠经,本病皮损好发于阳明所行的部位,故加之引经止痒,《本草求真》谓?quot;能温散解托而使腠理之风悉去"。白鲜皮为方中止痒药,可酌情增减。咽痛者,可适当调整板蓝根,北豆根的用量,也可选配锦灯笼,黄芩等药。便干是银屑病的常见症状,可根据不同病情选用生川军,大青叶,火麻仁进行调治。烦躁口渴者,加麦冬,沙参,玉竹等,甚者加生石膏,知母,山栀,竹叶等。小便黄者加用木通,竹叶,生草梢[2]。


<>  马绍尧教授认为进行期病因以湿热内蕴,营阴被灼为主,治疗以清热凉血,解毒祛风为主;静止期,退行期病机以气血耗伤,生风生燥,肌肤失养,瘀阻肌表为主,治宜活血祛风润燥为主,临床上分为血热,血瘀两型进行辨证论治。血热型:相当于进行期,皮损不断增多,颜色鲜红,鳞屑较厚较多,瘙痒明显,伴有怕热,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苔薄黄,舌质红,脉滑数。治宜清热凉血,解毒祛风,用凉血地黄汤加减:生地30g,赤芍9g,蒲公英30g,土茯苓30g,菝契30g。
  若患者同时有其它兼症出现时,则可根据辨证所见,采取适当的兼治法,在上方的基础上加减用药,其加减法为:初次发病或小儿患者,加荆芥9g,防风6g,蝉蜕6g,红斑糜烂,加车前草30g;与月经,妊娠有关者,加益母草9g,仙灵脾15g;伴有上呼吸道感染者,加牛蒡子9g,银花15g,黄芩9g。血瘀型,相当于静止期,皮损不断扩大,或者部分皮损消退,有色素沉着斑,但皮肤粗糙,肥厚,在关节伸面有皲裂,疼痛,伴头晕乏力,面色皖白,苔薄舌淡,脉濡细。治宜活血祛风润燥。生地30g,熟地30g,当归9g,赤芍9g,丹参30g,鸡血藤30g,白鲜皮30g,乌梢蛇15g,炙地龙9g,生甘草6g。若病久皮肤肥厚,色素沉着,损害瘀紫者,加三棱9g,莪术9g,桃仁9g,经上述辨证治疗,均有良好的效果[3]。


<>  许铣教授总结自己几十年来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的发病以血热为主,血热生风,风盛则燥,故皮肤红斑,脱屑。病程日久,伤及阴血,肌肤失养,故上覆鳞屑。本病的临床治疗可采用中医辨证施治,内外共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或单纯西医治疗,其中中医辨证施治疗效比较稳定,复发间隔时间长,临床辨证分三型治疗,即血热型,湿热型,血虚风燥型。病初血热证多见,病久以血虚风燥型多风,基本方:生地25g,丹皮10g,紫草10g,赤芍10g,土茯苓10g,白花蛇舌草10g,连翘10g,玄参10g,白鲜皮10g,生甘草3g,加减。血分热盛者加生石膏25g,知母10g,生槐花15g;湿热盛者加龙胆草10g,黄芩10g;病久鳞屑厚、色素沉着者,加莪术10g,益母草10g,鸡血藤10g;伴咽喉肿痛者,加北豆根10g,射干10g。
  有关复发问题许老师特别强调,为预防和减少复发,应在每年预防性服中药十余服[4]。


<>  综上所述,银屑病的治疗思路和策略虽然略有不同,但总的治疗原则是相同的,大多以"清热"和"活血化瘀"针对本病的"热"和"瘀",这两个关键所在而取得较好的疗效。


<>  另外,银屑病的治疗还有一些别的思路,肖青林等从银屑病冬季多发、寒区易患躯体四肢(阳侧)多被累及等现象推断认为本病的发生多由于阳气不足、阴气侵凌所致,尽管临床上多见假热之象,缘"阳虚则寒"致血在脉内凝而不行形成瘀阻。故认为阳虚体质是本病的根本原因,采用温阳补肾为主的方法进行治疗,采用银肤欣系列进行治疗。
  初发,急性进行期,点滴状患者服银肤欣一号:制附子10g,麻黄10g,桂枝10g,大黄6g,黄芩10g,紫草10g,当归10g,川芎10g,红花10g,赤芍10g,桃仁10g,穿山甲10g,乌梢蛇10g,甘草6g,加工成细末,每次9g,每日3次。
  反复发作静止期,斑块状,混合性皮损厚者服银肤欣2号:制附子10g,麻黄10g,桂枝10g,紫草15g,鸡血藤15g,黄芩15g,大黄10g,当归10g,川芎10g,丹参10g,赤芍10g,桃仁10g,红花10g,三棱10g,莪术10g,木通6g,羌活10g,干姜3g,全蝎10g,穿山甲10g,乌梢蛇10g,甘草6g,加工成细末,每次9g,每日3次。
  皮损消退后服银肤欣三号,制附子6g,桂枝6g,珍珠母30g,党参15g,黄芪15g,当归10g,白花蛇舌草15g,甘草6g,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临床疗效显示,银肤欣治疗130例患者,痊愈96例(73.58%),显效30例(15.38%),有效12例(9.23%),无效2例(1.54%),总有效率98.45%,复发情况显示96例患者中复发2例,复发率9.4%[5]。


  芳香宣透解毒法:
  朱波刚等认为,本病于湿毒之邪郁于肌肤,血行不畅,肌肤失养,或蕴结化火,灼伤及血分,以及肌肤失荣有关,故上采用芳香宣透解毒法。中医认为肺主皮毛,选用芳香宣透法,意在宣通肺气,宣化湿邪,宣通气血,透邪外出。
  解毒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实现,一是宣通肺气,透邪出表,使邪毒从肌表而解,二是清解,三为利水,使湿毒之邪从小便而解,基本方法:杏仁,菖蒲各6-9g,青蒿,茵陈,白花蛇舌草,忍冬藤,猪苓,茯苓,合欢皮,各15-30g,红藤,丹参,赤芍,各9-25g,路路通,地肤子,桑白皮各9-30g。
  进行期,忍冬藤,白花蛇舌草,红藤,赤芍,青蒿宜加大剂量;
  静止期,杏仁,菖蒲,合欢皮宜加大剂量,痒甚宜加白鲜皮,纳呆加谷芽,内金。每日一剂,连服一个月。
  方中杏仁,桑白皮宣透上焦肺气,气化湿亦化,气行血亦行,亦能助石菖蒲,青蒿透邪外出肌表。石菖蒲,青蒿,猪苓,茯苓,路路通,茵陈亦有利水除湿泄热之功,合欢皮解郁活血。丹参,红藤,赤芍活血祛瘀,清热解毒,协白花蛇舌草,忍冬藤增强清热解毒之力。地肤子既能利水除湿,又能清热止痒,路路通《本草纲目拾遗》谓其能"通行十二经",合杏仁,桑白皮能引诸药直达病所,更好的发挥药效。


  现代药理实验证实,青蒿具有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赤芍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石菖蒲具有明显的抑菌和镇静作用;合欢皮不仅能增强细胞膜的稳定性,还有镇静抗过敏作用;杏仁亦有免疫促进作用;白花蛇舌草能显著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活血化瘀药如:丹参,赤芍等能显著改善微循环,促进炎症的吸收与调节免疫的作用。临床试验56例患者,治愈15例,好转3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9.28%[6]。


  从风、寒湿论治:蒋蔚等认为,风、寒、湿三邪是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由风、寒、湿三邪痹阻经脉,气血不畅,肌肤失养而致。治宜祛风化湿为其大法:
  1 风寒湿型者,多在秋冬发病,病程短,皮疹多呈点滴状,数目不多,发展较慢,色泽淡红,新病时可伴有畏寒,发热,咽痛等肺卫表证,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治宜解表散寒化湿,方用麻黄加术汤加减,加土茯苓,生槐花,生薏仁等。
  2 风湿热型者表现为,皮疹迅速蔓延,色泽鲜红,皮屑多,有同形反应现象,瘙痒剧烈,舌质红苔薄微红,脉浮数。治宜宣肺解表,清热化湿,方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加生石膏,土茯苓,防风,白术以清热化湿。
  3 湿热蕴毒型,除具有银屑病的皮疹外,伴多数大小不等的浅表脓胞,损害好发于掌侧部亦可好发于全身,可伴发热,口渴,尿黄,便干等全身症状,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清热化湿解毒,方用黄连解毒汤加减,加生薏仁,土茯苓,金银花,七叶一枝花等清热解毒药。苦寒燥湿,邪阻经络者,临床可见,在典型银屑病皮损的基础上出现关节肿痛,活动受限,直至畸形,弯曲不能伸直,舌质淡苔薄白微腻,脉弦或濡。治宜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方用独活寄生汤加减,加党参,黄芪,土茯苓,全蝎等扶正祛邪,化湿通痹。临床疗效表明,此疗法总有效率为86.7%[7]。


  另外,魏雅川等从90%以上的银屑病患者左肝关脉多有弦象,绝大多数患者具有皮肤瘙痒等症状,其病情的轻重与精神与情绪有明显的关系,认为银屑病应责之与肝,当肝血不足时,气失血束则妄行无度,刚而不柔,观之如阳盛,实之真阴虚,血虚邪入,并易从邪之性而化热,化燥,血热生痰,血燥生风,以养血柔阴代表方--四物汤为基本方变化治疗,他本人用紫草鳖甲四物汤治疗162例银屑病而获得总有效率89%的临床疗效。大量研究证明四物汤有调节免疫,降低血液粘度,明显改善微循环的功能。紫草入心、肝两经,具有凉血活血,解毒透疹,利尿滑肠的功能等。现代研究表明,紫草可以降低免疫复合物对血管内皮的损伤,根据病情紫草可用20-90g不等。鳖甲味咸平,入血走阴,养阴清热,软坚散结,与四物汤配合治疗银屑病可获得良好的疗效[8]。


  对于小儿银屑病,其发生多与感染因素有关,中医认为,小儿素体柔弱,又因外受风热毒邪,而前者是发病的主要因素,后者只是诱发因素,脏腹薄弱,卫外不固,机体御邪能力低下,易外感风热毒邪,灼耗阴液而诱发银屑病。因此,对于小儿银屑病的进行阶段除了清热凉血解毒外,更应保护阴液,因为皮肤为津液所充养,才能发挥其正常生理功能,否则津亏液耗,皮肤失养,邪热稽留不去,则病情日益严重。治疗应凉血解毒,养阴生津,用加味凉血五根汤治疗,方药在白茅根,紫草根,茜草根,板蓝根,瓜蒌根的基础上加用,水牛角粉凉血透疹,加半枝连,白花蛇舌草以助消热解毒之力,加山豆根,板蓝根清利咽喉,加生地黄,玄参,麦冬护阴生津[9]。


  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银屑病的辨证论治,分型施治尚未达到完全一致,且临床疗效也不尽相同,不利于临床上的推广应用,目前现代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为银屑病的方剂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客观的评价,为临床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选药提供了一个客观的指标。
  1.凉血活血汤
  凉血活血汤是张志礼教授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北京中医院用此方对140例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给予凉血活血汤(白茅根,生地,紫草根,茜草根,赤芍,丹参,鸡血藤,北豆根,熟大黄,羚羊角粉共奏清热阶段,活血化瘀之功等)治疗,每日一剂,煎取400ml,早晚分服,疗程8周,治疗期间局部外用凡士林,黄连膏等安抚之剂。治疗结果显示,痊愈75例(53.57%),显效47例(33.57%),有效16例(11.43%),无效两例(1.43%),总显效率87.14%,治疗前升高的血浆TXB2、6-K-PGF1,和血清IL-8水平均有明显的降低[10,11]。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免疫异常是银屑病的重要机理之一,Nickoloffα等认为,TNF-α在银屑病发病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银屑病患者在治疗前,TNF-α的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增高,含量高于正常人的3.29倍。经凉血活血汤治疗后,TNF-α凉血活血汤是治疗进行期银屑病的基础方。
  实验室研究观察指标显示,银屑病患者血浆TXB2、6-K-PGF1及血清IL-8水平均高于正常人。TXB2、6-K-PGF1,均是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它们的前身血栓素A2,与前列腺素PGI2,具有较强的血管活性。前者使小血管收缩,血小板凝聚,而后者作用相反。研究结果显示,银屑病患者花生四烯酸代谢异常,且二者平衡关系被打破。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银屑病皮损中存在着大量的白介素8,而非皮损或正常皮损处则很少或没有。
  因此,IL-8在银屑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一些治疗银屑病的药物在体外呈剂量依赖性抑制角质形成细胞表面IL-8受体的表达及功能。这可能是它们发挥作用的机理所在。用凉血活血汤治疗以后,随着病情水平面随着病情的改善而降低,提示TNF-α可能是导致银屑病发生的某种致病因素,参与了银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而凉血活血汤可能对TNF-α水平面起调节作用。国内文献指出,TNF-α与银屑病的严重程度正相关,与疾病预后有一定的关系,由此推断TNF-α可作为银屑病预后观测指标之一[12]。


  大量的研究表明,凉血活血汤确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经验方剂,临床疗效确切,并且治疗效果已经得到实验室的验证,对进行期银屑病推广应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0 12:26:13编辑过]
3#
山东响马 发表于 2007-1-20 12:22:00 | 只看该作者
<>  2.解毒散瘀汤
  解毒散瘀汤是张志礼老师总结多年经验所创,用于血瘀型银屑病的方剂,组成:紫草15g,茜草15g,板蓝根15g,元参15g,桃仁10g,红花10g,莪术10g,赤芍10g,丹参15g,鸡血藤15g。


<>  用此方对血瘀型银屑病患者50例进行观察,治疗组24例患者痊愈5例,有效15例,无效4例,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差异。近年来银屑病患者血脂和载脂蛋白的异常已引起人们的关注,银屑病患者Apo-B、Apo-B/Apo-A1水平均高于正常人,血瘀型银屑病患者,CH、TG、Apo-B、Apo-B/Apo-A1水平显著高于非血瘀型银屑病患者,提示血脂和载脂蛋白水平可能可以作为血瘀型银屑病辨证的客观指标。血瘀证的病理基础为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等异常。高脂血症和血载脂蛋白异常可导致微循环障碍,血管壁缺氧,内皮细胞受损。这可能是血管内皮素(内皮细胞受损的表示)水平增高与血瘀型银屑病密切相关的机制。高脂血症和血清载脂蛋白的异常还能引起红细胞变形性下降,血小板反应性增强等血液流变学变化。
  由此可见,高脂血症和载脂蛋白异常在血瘀型银屑病患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实验室结果显示用解毒散瘀汤治疗后患者CH、TG、Apo-A1、Apo-B、Apo-B/Apo-A1均有明显改善。说明解毒散瘀汤治疗血瘀型银屑病的机制可能在于调节患者的血脂代谢和载脂蛋白异常,提示血瘀型银屑病患者血脂和载脂蛋白的变化与病情轻重有关[13]。


<>  3.消银解毒饮
  此方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金起凤教授在消银解毒汤基础上研制而成的。主要成分有水牛角片,金银花,重楼,牡丹皮,赤芍,全蝎等。金教授认为银屑病的进行期本病机是血热毒盛,治疗以清热凉血,解毒散瘀,熄风止痒为法。消银解毒饮以水牛角为君药,清热解毒,凉血化斑;辅以金银花、重楼清热解毒;赤芍、牡丹皮凉血散瘀,共为臣药;辅以全蝎等解毒熄风止痒。解毒消银饮治疗银屑病血热症85例,对照组30例服用复方青黛胶囊,结果用药8周PASI积分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综合疗效,总显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治疗用药4周后,皮损鳞屑中IL-8的含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表明有降低患者皮损鳞屑中IL-8含量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与银屑病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IL-8是一种较强的促炎症性细胞因子,对T淋巴细胞和中性白细胞有较强的趋化作用,又可促进表皮细胞的增生,在银屑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消银解毒饮治疗患者后皮损鳞屑中IL-8显著降低,说明消银解毒饮治疗银屑病的疗效机理之一是调节免疫,抑制炎症反应和抑制表皮细胞增生。研究证实,银屑病患者存在着明显的微循环障碍,这与中医关于血热津伤,煎熬成瘀的理论是相吻合的。消银解毒饮针对银屑病患者成瘀的根本原因,治疗以清热凉血为主,兼以散瘀,血中热清,津液无损,血液粘稠度减低,血流通畅,患者微循环得以明显改善,临床效果较好[14]。


<>  4.竹黄颗粒剂
  欧阳恒教授从银屑病的发病原因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出发,根据情志刺激,气机壅滞,丘疹,鳞屑,瘙痒无度等表现,总结出竹黄颗粒剂,竹黄汤由淡竹叶、黄芩、党参、栀子、生石膏、麦冬、黄柏、黄连、漏芦、水牛角、山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益气养阴之功效,近年来用此方制成的颗粒制剂,临床疗效甚佳,总有效率为92.5%。杨志泼等对本方的药效学机制进行了探讨,治疗前后进行了血清细胞因子IL-6、TNF-α的检测,治疗前与正常人,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清IL-6、TNF-α比较有显著差异。有研究表明IL-6能协同其他有关因素,在一定条件下诱导和促成角质形成细胞的过度增生,故有人认为IL-6是角质形成细胞的有丝分裂原。IL-6能增加T细胞在表皮内的聚集,促进银屑病皮损的炎症形成,而TNF-α则可促进角质形成细胞的增生,其机制为TNF-α可增加角质形成细胞TNF-α受体结合而促进增生,同时TNF-α也是重要的促炎症细胞因子,促进皮损的炎症形成。实验表明竹黄颗粒剂在使患者皮损、临床症状恢复正常的同时,血清IL-6、TNF-α也恢复正常,这或许是该药治疗银屑病的机制之一[15][16]。


<>  5.参麦注射液
  参麦注射液是生脉散演变而成,李鸣九等用参麦注射液20ml加入5%GS25ml静脉滴注,每天一次,15天为一个疗程,用药4周后进行评价,该药总有效率为84.38%,无任何不良反应。此药可直接参与人体多种代谢和生化功能,改善微循环,提高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主要提高ZK、LAK活性及TH、TS值等,有效调节人体表皮角朊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因此作者认为参麦注射液治疗银屑病具有疗程短,疗效可靠,无副作用的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17]。


<>
参考文献


<>  [1] 汤星康,陈光娟.复方中药治疗银屑病的现状和问题J.黑龙江中医药,1998,2:54-57
  [2] 李林,李博鉴,朱仁康.老中医治疗银屑病的经验. J. 中医杂志
  [3] 黄英姿,马绍尧教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经验.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J.2000,22(2):9
  [4] 吴晓霞,许铣.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经验拾零.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J.2000,23(3):12
  [5] 肖青林,常开齐,司本辉,等.银肤欣系列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研究.天津中医 J.2000,17(2):20-22
  [6] 朱波刚,沈悦,岳辉清,等.芳香宣透解毒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56例.江苏中医 J.2001,22(3):20
  [7] 蒋蔚,赵蔚.从风寒湿论治银屑病105例.辽宁中医杂志 J.2001,28(9):548
  [8] 魏雅川,卢荷起.紫草鳖甲四物汤治疗16例银屑病的临床观察.中医杂志 J.2000,41(2):97
  [9] 王以信.加味凉血五根汤治疗小儿银屑病25例.河北中医 J.2001,23(5):35
  [12] 中华皮肤性病学杂志 J.2001,15(2):91
  [13] 周垒,蒋念宁,陶洋.解毒散瘀治疗血瘀型银屑病对血脂、载脂蛋白的影响.中国医药学报 J.2001,16(3):35-36
  [14] 瞿幸,张晓红,牛福玲,等.消银解毒饮治疗银屑病血热证85例临床研究.中医杂志 J.2001,42(2):103-104
  [15] 杨志波.竹黄颗粒Ⅱ号治疗肝气郁结型银屑病的临床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J.2001,2(4):269
  [16] 杨志波,向雅平,欧阳恒.银屑病患者口服竹黄颗粒前后血清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A的水平比较.中华皮肤科杂志 J.2000,33(6):423   
  [17] 李鸣九,黄茂方.参麦注射液治疗寻常型银屑病32例.辽宁中医杂志 J.2000,27(9):112

4#
傲雪 发表于 2007-1-20 18:32:00 | 只看该作者
<>一个是中医理论,


<>一个是中药临床


<>我现在最大的愿望是当一回元天罡!!!

5#
皮皮点 发表于 2007-1-23 14:11:00 | 只看该作者
看得有点晕...
6#
和谐欢畅 发表于 2007-1-23 11:48: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不想长鳞的鱼在2007-1-22 17:45:38的发言:

<>希望亓大夫能多总结,把你的经验心得和我们大家分享,得益者更得益


<>特别是一些具体实用的保健方法


同感.这样的内容多多益善哪.

7#
cch 发表于 2007-1-23 16:24:00 | 只看该作者
辛苦了!谢谢!
8#
不想长鳞的鱼 发表于 2007-1-22 17:45:00 | 只看该作者
<>希望亓大夫能多总结,把你的经验心得和我们大家分享,得益者更得益


<>特别是一些具体实用的保健方法

9#
傲雪 发表于 2007-2-2 17:41:00 | 只看该作者
<>怎么还没出续集?


<>我等到花儿也谢了

10#
gujianlong 发表于 2007-2-4 01:03:00 | 只看该作者
<>继续努力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