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炎并非一日之功。银屑病的皮肤病理有炎症、血瘀等等,皮肤的恢复需要一个过程,自然痒的过程与之相伴相随......
< >附录(供参考):
< >名医朱仁康(中医皮肤病泰斗,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皮肤科创始人)强调外用药物也应按照辩证治疗:
< >
< >
< 0pt? 0cm>—血热型:多见于进行期,朱老强调进行期皮疹宜安抚,可用性质温和、刺激性小的单软膏、凡士林软膏、玉黄膏等治疗,切忌使用刺激性强的角质剥脱剂,或用热水烫洗。若无明显干燥瘙痒等不适,可不涂外用药物,仅以内服为主。
< >
< >
< 0pt? 0cm>—血虚型:多见于静止期和消退期,以内服为主,配以红粉膏外涂,使润肌止痒。
< >
—湿热脓毒型:多见于脓疤型,朱老认为此时皮损已化毒成脓,不能激惹,宜以清热解毒及安抚之品外用。常用药物有:脓多湿烂时以生大黄、黄柏、贯仲煎水湿敷;脓少结痴时以四黄膏外涂 。
—毒热型:朱老称其为燔营灼血证,多见于红皮病型,此时应以内服药物治疗为主,可适当选用香油、紫草油外涂以保护皮肤,防止干燥皲裂。
—风湿阻络型:多见于关节病型,以内服为主。
中西医临床皮肤病学(247页)
一、病理诊断(银屑病)
寻常型表现为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角层内有中性多型核白细胞堆积构成微脓疡,棘层增厚,表皮炎症规则性下延,真皮乳头水肿呈杵状,乳头内血管扭曲扩张,血管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脓疱型与寻常型基本相同,但在棘层上部出现海绵状脓疱,真皮炎症浸润较重,主要为淋巴细胞核和组织细胞,有少量中性白细胞,红皮病型除银屑病病理改变外,其变化与慢性皮炎相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4 8:10:5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