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银屑病病友互助网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记者揭开“涣皮速”神话迷雾 看医药市场之七乱(1)

[复制链接] 4
回复
253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饕餮 发表于 2006-9-21 03:2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摘要】 现代快报记者千里追踪揭开“涣皮速”神话迷雾的过程中,发现“涣皮速”不仅在南京地区颇有名气,在省内其他城市如无锡、盐城等地,以及省外大连、昆明、四川等地也有销售。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的工作人员也表示,此前也曾接到南京之外的有关“涣皮速”的投诉。
  这样一个非法生产经营的产品竟然能够畅行全国,不能不让人警醒,一个小小的“涣皮速”正是当前医药市场众多乱象的缩影。在我们身边,又何止一个“涣皮速”呢?


  乱象一
  当成药品卖 夸大宣传吹牛皮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给“涣皮速洁肤抑菌液”批准的是卫生用品卫生许可证,但市场上销售的“涣皮速”却打着能够消除皮癣等幌子,把产品吹成了药品,蒙骗消费者。在“涣皮速”的外包装上,明确写有作用是快速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适用范围是用于银屑病(牛皮癣)、手足癣、股癣、体癣、头癣、花斑癣、鱼鳞病、神经性皮炎、湿疹、皮肤瘙痒等人群。在“涣皮速”的使用说明书上,写有本品采用瑞典涣皮速先进的生产工艺,并配以中药萃取精华,达到了各种顽癣喷喷就好的效果,消除皮癣,更简单,更彻底等字样。南京市卫生监督所的相关负责人明确告诉记者,从“涣皮速”的外包装和使用说明书来看,“涣皮速”明显涉嫌违规宣传;作为消毒产品,“涣皮速”在其外包装和使用说明书上暗示治疗效果和宣传了对疾病的疗效,明显违规宣传,也违反了今年5月1日起实施的《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中的相关规定。
  类似于“涣皮速”这样的“吹牛”产品并不少见, 除了消毒产品之外,不少保健食品和化妆品也大肆“吹牛”,把自己打扮成药品来忽悠消费者。
  今年1-5月,南京市卫生监督所接到的投诉举报中,食品违法宣传保健功能、保健食品违法宣传疗效的增多。该所专家介绍,近年来尤其是2006年以来,食品违法宣传保健功能、保健食品违法宣传疗效增多,常表现为:产品为合法正规产品,但在产品包装及说明书上夸大宣传产品功能、疗效,或内容虚假,或采用偷换概念的手法将产品与药品混淆,或将普通食品与保健食品混淆,以达到欺骗消费者的目的。
  乱象二
  套用正规号 移花接木进市场
  “涣皮速洁肤抑菌液”在取得卫生许可证后,却摇身一变成了“涣皮速(皮癣)洁肤抑菌液”,产品性质完全不同了,而许可证号却成了“通用”的。
  有关专家介绍,当前医药市场中,这种乱象频频出现,保健食品、消毒产品、化妆品冒用其它正规产品的特殊功能批准文号、伪造产品特殊功能批准文号的现象并不少见。比如,有些食品的名称不但与药品名称完全相同或相似,连产品外包装也“克隆”了同名药品,把药品的批准文号打在显眼处,连专业人士也很难辨别出其食品身份,一些不明就里的消费者,当然更容易上当了。
  乱象三
  不吃窝边草 本地不卖外地卖
  记者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对“涣皮速”实地探查时大为不解的是,像这样在全国范围销售的产品,为何在自己的家门口却很难发现呢?南京一家药店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其实这已经是业内的一条“行规”,对于那些底气不足的产品来说,都不会在自己的产地招摇销售,以免过于出风头引起主管部门的关注;这类产品都是在远离生产地点的外地,通过宣传上市销售;还有的产品“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在一个地方卖不动或者出现投诉后,就转移到另外一个地方再开拓市场。他们就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游走在市场中间,消费者不会为了这样一个产品,专程赶到生产地去探查个究竟。而且,卫生监督人员的匮乏更让日常的执法检查难以细致深入,有的省份平均每一名卫生监督员要承担近100个单位的卫生监管任务,这还不算平时还要监督检查无证单位、不法商贩的经营行为。不法商贩就是抓住了当地主管部门的监管漏洞,让自己的产品大行其道。
  乱象四
  频繁换马甲 不断制造新产品
  根据委托加工方亿业公司的介绍,“涣皮速”是按销定产,如果市场上有订单,他们再根据订单来生产;如果没有了订单,可能也就不会生产了。对于这类生命周期非常短暂的产品,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其实这是医药市场乱象中的一个典型问题:“很多新药或者保健品,实际上是冒牌货,还是老的产品,当老产品卖不动或者出了问题后,他们就对产品做一些变动,换个名字再去申报;这样的新产品上市后,再大肆宣传,吊起消费者的胃口。其实,还是换汤不换药,这些短命的产品,其实质还没有变,还是那些产品。”据了解,在今年曾经因夸大宣传而被查处过的一种消毒产品,如今摇身一变,由原来的消字号产品变成了现在的健用字号产品,又可以在市场上堂而皇之地销售了。
    乱象五
 自己不生产 借鸡生蛋空手道
   蒙昊公司的“涣皮速”原来是委托亿业公司生产的,此所谓“代加工”。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像这样“借鸡生蛋”的现象,在医药市场中非常普遍,很多小型的公司没有生产能力,或者为了专心经销而不愿意生产,就把生产保健食品、消毒用品等委托给具备生产能力的厂家来生产。有了这样“贴牌生产”的便利,一些没有生产能力的公司便开展了“空手套白狼”的手段,不断地把产品推向市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5#
Demark 发表于 2006-9-21 06:06:00 | 只看该作者
<>整个中国医疗行业失去诚信。医生收红包,药厂撒谎,销售人员坑人,科研人员胡编乱造。而这些现象不是才开始,而是中国历史上的一贯做法。


<>可怜的病人哪,你还指望中国医疗行业治好你的病吗?指望所谓的“祖国医学”吗?斗胆说一句,连李时珍都值得怀疑。


<>给要反驳的网友送两句诗:


<>身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也就是说:


<>你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4#
Heather 发表于 2006-9-21 09:45:00 | 只看该作者
当然,《本草纲目》依旧是圣典
3#
Heather 发表于 2006-9-21 09:31:00 | 只看该作者
<>被中医视为“中药圣经”的《本草纲目》中就有很多想像的“灵丹妙药”。如李时珍在该书中记载:把别人自缢的绳子烧成灰兑水喝,可以治疗突发性癫狂,如果把这种绳子收藏二年以上,效果会更佳;将丢弃路边的烂草鞋烧成灰兑酒喝,可以治疗霍乱;将立春时的雨水收起来,夫妻各饮一杯,同房后可以生出儿子;将狗屎绞汁口服可以“解一切毒”、治疗小儿霍乱、心绞痛、月经不调、发背痈肿等疾病;甚至鞋底泥、猪槽垢、香炉灰、粪坑泥、洗脚水、裹脚布、月经布、内裤……都是能治疑难杂症的药。


<>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和治病实践中形成的,不能说一点科学性也没有。但我认为,中医中药只是人类医学发展过程中的初级阶段。


<>草药并非中华独有的“国粹”。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古希腊用草药治病的历史要早于中国。19世纪50年代,法国考古学家在伊拉克发现的由20000多个瓦版残片组成的《尼尼微医书》,说明古巴比伦在公元前2100年就有了自己的医学著作,比中国的马王堆医书要早1900年。考古学家还从公元前16世纪的草纸书中发现了古埃及人使用的药方。


<>后来,这些文明古国使用草药治病的“医学文明”消亡了,取而代之的是医学的近代化、现代化。而中医中药却还停留在人类医学的初级阶段。我读过的那本《中医基础理论》,讲述的仍是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的学说。这说明什么?说明中医中药是人类医学的“化石”,是人类医学的初级阶段,还保留着其原始的特征。


<>摘自<中医只是人类医学的初级阶段> 贴在这个帖子上好象有点偏题了,不好意思.
  
  李钟琴


<>http://www.tianya.cn/New/PublicForum/Content.asp?flag=1&idWriter=0&Key=0&idArticle=791154&strItem=free

2#
 楼主| 饕餮 发表于 2006-9-21 03:30:00 | 只看该作者

记者揭开“涣皮速”神话迷雾 看医药市场之七乱(2)

 乱象六
  价格水分多 暴利引来铤而走险
  记者在对南京市场上的“涣皮速”进行调查采访时发现,“涣皮速”在药店中的零售价格是99.6元,而据了解,“涣皮速”从厂家出手到当地的代理者手中时,只有18元左右。这中间的巨大差价到哪儿去了?知情人士说,这些差价除了药店要获取的正常收入外,很大部分就是用来做广告宣传产品了,只有宣传多了,才能把消费者忽悠来购买这种产品。
  南京一家药店的负责人透露,医药市场的价格虚高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很多药品、保健品价格水分多多,正是有了这样的暴利,才让众多的商家纷纷杀进医药市场,有的商家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不惜违规铤而走险。比如某种口服液,按正常销售渠道,该口服液每盒只要卖四五元钱,厂家就已够本并能赚钱;而在市场上,消费者如果购买该口服液,其价格可能达到每盒三四十元。这中间的差价包括广告宣传、业务招待、市场开发、医药零售商的利润等费用,不知情的消费者一直处于这样的“骗局”中。
  乱象七
  监管陷窘境 罚款五千力太轻
  在进行了现场检查后,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和卫生监督所认定,内蒙古蒙昊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涣皮速(皮癣)洁肤抑菌液,属于套用证号,是非法生产。该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根据《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对该公司进行查处。根据相关规定,消毒产品生产经营单位违反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可以处5000元以下罚款;造成感染性疾病暴发的,可以处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当记者问,这样的处罚是不是太轻时,该负责人也苦笑着摇摇头:“要依法处理啊,这是《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
  相对于暴利来讲,违法成本低,非法利润高。江苏地区的一位卫监专家介绍,法律法规和标准的严重滞后,政府有关监管部门存在职能交叉相互脱节等现象也让卫监执法陷入了窘境。他们在执法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对于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危害人体健康案件的查处,往往由于缺乏法律依据或法律规定,处罚力度太轻,不仅未能让违法者受到应有的惩罚,还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一些唯利是图者的投机侥幸心理。另外,目前不少地方为保护所谓投资环境,还存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未经卫生审查许可而仍能领取营业执照或通过工商年检的现象。
  政令
  卫生部表态 从严查处违规行为
  对于当前医药市场中的不规范行为,记者与国家卫生部有关部门取得了联系。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类似套用证号、伪造证号进行非法生产经营的行为,消毒卫生用品、保健食品冒充药品销售的行为应该从严查处,各相关部门应加强协作,比如各地的卫监部门要积极查处消毒卫生用品、保健食品等产品在外包装和说明书上“吹牛”冒充药品销售的行为;工商部门也要依法查处套用证号、伪造证号非法生产经营产品的行为。

信息来源:http://ent.zgjrw.com/News/2006911/Ent/827787797101.shtml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21 3:31:15编辑过]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