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银屑病病友互助网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武汉的早点

[复制链接] 16
回复
501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山东响马 发表于 2007-1-22 00:3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武汉的小吃那是远近闻名,声名远播。多样的种类,精妙的搭配,绝妙的做法加上廉价,使得武汉小吃声名大噪。武汉美食当推早点,小巧精雅,造型别致,一律米面为体,兼容别样,蒸煮煎炸,艺巧味多。举凡平民达官、学人商贾、南北过客皆为食者,故食不在繁巨,小吃小喝,有味则名。在武汉,一日之美在于晨,一个古典主义的美境。
武汉的早点有热干面、豆皮、汤包、面窝、油条……数不胜数,间或也有外来的兰州拉面、西安酿皮和美国麦当劳。武汉是一个小麦和水稻复合地带上的城市,它的早点也是中国小麦文化圈与水稻文化圈两个食文化圈的大融合,麦子和水稻,代表旱地与水泽,一个制造味道的中庸地带。
武汉人管吃早点为“过早”,不忌讳自己的街头巷尾即食性品饮,且引以为荣之际,炫耀在武汉“过早”一个月不重样。武汉早点的长期繁盛是源于它的开放性,拿来主义是武汉人的好性格,好东西都可以接纳,有人吃就会有人做,又有精糙两吃的宽容精神。在“过早”的名义下,武汉人展示出荆扬相会、九省通衢、江汉大都气吞山河的食量。武汉的“过早”习俗确实有很长的时间积淀,“过早”一词最早见于清朝道光年间的《汉口竹枝词》,实际的“过早”自然比形成文字要早。
武汉的早点摊遍布街头巷尾,便宜方便,很难想象武汉人没有地方“过早”会怎么样。由于受武汉“过早”的影响,荆楚大地各城市都流行“过早”,这是武汉文化影响力最广泛与持久的一例。另外,武汉的早点都有它的名店与源流,蔡林记的热干面、老通城的豆皮、四季美的汤包,这是武汉人的口上丰碑,外人来汉未曾寻芳品饮,武汉人会认为你没有真正到过武汉。
武汉人永吃不厌的是热干面。对于武汉人,热干面不是粮食,是精神寄托,或曰味觉依赖,味觉上的故乡。武汉人远在他乡,每思及热干面,就会泪流满面。
提起武汉早点,就不能不提户部巷——武汉早点第一巷,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17#
清清一杯水 发表于 2007-5-13 22:10:00 | 只看该作者
[em02][em02]
16#
苦瓜炒青椒 发表于 2007-5-16 22:59:00 | 只看该作者
热干面真是精神依托,现在我每次回去下火车都是先吃过热干面才回家
15#
一点江湖 发表于 2007-5-23 16:17:00 | 只看该作者
口水ING
14#
ycjs 发表于 2007-5-20 18:36:00 | 只看该作者
这次在铁疗一月余,一次也没吃,太油腻
13#
茶茶 发表于 2007-5-28 20:35:00 | 只看该作者
<>很多红叉~~


<>嘿嘿~`~``` ~

12#
不败舞溪 发表于 2007-1-29 17:15:00 | 只看该作者
<>   从网上整的可信度差~我去年去铁疗治好顺便去武汉住了几天。这个几个蔡林记的热干面、老通城的豆皮、四季美的汤包,都已经成为历史了都倒闭了。我找了半天都没找到。我建议去艳阳天总店吃~特便宜小吃也比较正宗比较全吃了饭还可以顺道到楼上的酒店住宿也很优惠。武汉的臭豆腐和豆皮鸭脖子比较正宗。武汉商场的东西倒是特便宜可以多购购物。


<>  早点还是重庆的好。我去武汉玩完取道三峡去的重庆玩。我比较喜欢重庆的小吃,例如燃面兔子火锅之类的。


<>  然后去了成都玩,成都的龙抓手虚有其名。不过火锅和重庆的有的比。吃了太多小吃都不知道名字。


<>说到吃上海广州也比较强,有时间专门过去吃个爽。

11#
Heather 发表于 2007-1-27 11:24:00 | 只看该作者
<>


<> 若到武汉而不去“老通城”,就难算得是品尝过"汉味"美食。“老通城”之所以有名,一则为有独特的名吃DD“三鲜豆皮”;二则因是“老字号”DD68年沧桑;三则改革之最DD全省餐饮业首家股份公司; 四则布局巧妙DD文化色彩浓郁。"老通城"几乎成为外地宾客对武汉市的别称了。


<>历史与名人曾是“老通城”的骄傲。1958年,毛泽东两次亲临“老通城”,在品尝了“三鲜豆皮”后说:“豆皮是湖北的风味,要保持下去”,“你们为湖北创造了名小吃,人民感谢你们。”接着光临过“老通城”的名人是: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董必武、李先念及外国元首金日成、西哈努克……。


<>    说起“三鲜豆皮”,它绝对不逊色于“汉堡包”和“披萨饼”。豆皮的“豆”必须是脱壳绿豆;豆皮的“皮”必须是精制米浆;豆皮的馅,必须是湘产糯米;豆皮的三鲜必须是鲜肉、鲜菇和鲜笋;豆皮的形,必须是方而薄;豆皮的色,必须是金而黄;豆皮的味,必须是香而醉。难怪它一举夺得过中国饮食行业的最高荣誉“金鼎奖”。
<>    豆皮小记:
<>  原为民间小吃,老通城酒楼创建于1931年,其豆皮根据传统做法,博采众长,以豆、米、浆拌鸡蛋做皮,以糯米为馅,色泽金黄透亮,外脆内嫩,以其独特风味逼近闻名。因馅内包以猪腿肉、玉片等得名三鲜豆皮,后经改进形成多种口味的豆皮。

10#
蓝蜗牛 发表于 2007-1-27 14:54:00 | 只看该作者
[em02][em02][em02][em02]
9#
Heather 发表于 2007-1-23 10:53:00 | 只看该作者
<>真是个响马,来抢我的生意了![em07]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3 10:55:19编辑过]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