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银屑病病友互助网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治P用药观察

[复制链接] 11
回复
337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霍去病2007 发表于 2008-1-11 13:4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各位P友,大家好, 患病20几年,浏览论坛几年,注册了几个月,想说说话了 来到这里,才意识到还有那么多的女同胞竟然也会有P,女性是那么爱美,那么爱干净,想想自己感受到的痛苦与绝望,更何况一个女性.心情无法言语. 来到这里,才意识到很多药竟然有生殖毒性而P竟也会遗传,联想到自己两个小孩怀孕期间,自己分别在吃迪银片与七仙消银丸.一时诚惶诚恐,战战兢兢.生怕自己的痛苦过渡到他们身上.所谓未雨绸缪,为了预防万一,我下决心要治好P.决定一边自学中医,一边把自己的身体当试验田,自行使用一些临床有效的中药成方.在这发贴,一方面,给大家介绍用药的过程与感受,另一方面,也如"冬天大雪"网友在{我跑步,你监督}贴子里说的那样,通过每周至少发一个贴子,监督自己坚持下去. 现在治疗刚一周多,未见明显变化.方案如下: 1,内服 桂附地黄丸,每天一次,每晚五时服20粒.(温补肾阳,受启发于民间中医网及伤寒论坛 ?临证心得 ?附子温阳在皮肤病中的应用一文) 2,敷脐 升麻,大枫子,丹参,甘草,水牛角粉各9克,葛根,生地各30克,赤芍10克,冰片6克,研末.敷脐.用膏药外贴固定.每日一次,7次为一疗程. 3,外涂 川槿皮150g,大枫子,乌梢蛇,蛇床子,白鲜皮各100g,菝葜160g,苦参90,黄柏50,樟脑20,水杨酸10,以75%酒精2000毫升浸泡20天过滤备用.(2,3两条抄自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50种皮肤病外科病最新中医治疗") 桂附地黄丸已经服了半个多月,有两个变化:1,不知是以前清凉解毒的药吃多了还是什么别的原因,除了大拇指,别的指甲都没月牙.如今,慢慢长出来了.2,以前稍吃多了桔子或者狗,羊肉之类,就上火,口舌生疮.一次吃十片牛黄解毒片也没用.如今,不怕上火了. 敷脐,主要是感觉容易出汗,而且每次换药,那药粉都是湿的,不知是汗还是湿气外排.还有,就是如果临睡前敷,胃会不舒服. 外涂,因每次理发的苦恼,故只在头上涂抹.可能的变化是皮屑层薄了,现在还不是很肯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1 13:48:57编辑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12#
 楼主| 霍去病2007 发表于 2008-3-17 15:11:00 | 只看该作者

3月17日

继续疗程.有些三心二意.有一天没一天的.感叹,最大的敌人还是自己.

逍遥丸停了,改吃补中益气丸,因为逍遥丸后,有肝部拘紧,胀痛的感觉.不过,补中益气丸看来也不对症.出现了眼胀,头痛.联系以前试吃青春宝,也有此症状,看来不适合服用补气类的药.

这几天还在试用打喷嚏疗法驱寒.(出自《求医不如求已》),呵呵,有些变态.病急乱试药.事实上,已经让合格,不合格的专业医生试了十几年了,也没治愈.只能求医不如求已了.

11#
ls-4009 发表于 2008-3-8 19:53:00 | 只看该作者
不错努力吧。
10#
天涯倦客 发表于 2008-3-8 19:41:00 | 只看该作者
关注中。。。
9#
 楼主| 霍去病2007 发表于 2008-3-8 17:04:00 | 只看该作者
惭愧,这个冬天太冷,疏于用药。每周至少发一个贴子的话落空了.现在想起来了,也有一些心得.把主贴重新分段再发一遍,就当重新来过.
[em04][em04][em04]
8#
 楼主| 霍去病2007 发表于 2008-3-8 16:53:00 | 只看该作者

各位P友,大家好, 患病20几年,浏览论坛几年,注册了几个月,想说说话了

来到这里,才意识到还有那么多的女同胞竟然也会有P,女性是那么爱美,那么爱干净,想想自己感受到的痛苦与绝望,更何况一个女性.心情无法言语. 来到这里,才意识到很多药竟然有生殖毒性而P竟也会遗传,联想到自己两个小孩怀孕期间,自己分别在吃迪银片与七仙消银丸.一时诚惶诚恐,战战兢兢.生怕自己的痛苦过渡到他们身上.

所谓未雨绸缪,为了预防万一,我下决心要治好P.决定一边自学中医,一边把自己的身体当试验田,自行使用一些临床有效的中药成方.在这发贴,一方面,给大家介绍用药的过程与感受,另一方面,也如"冬天大雪"网友在{我跑步,你监督}贴子里说的那样,通过每周至少发一个贴子,监督自己坚持下去. 现在治疗刚一周多,未见明显变化.方案如下:

1,内服 桂附地黄丸,每天一次,每晚五时服20粒.(温补肾阳,受启发于民间中医网及伤寒论坛 ?临证心得 ?附子温阳在皮肤病中的应用一文)

2,敷脐 升麻,大枫子,丹参,甘草,水牛角粉各9克,葛根,生地各30克,赤芍10克,冰片6克,研末.敷脐.用膏药外贴固定.每日一次,7次为一疗程.

3,外涂 川槿皮150g,大枫子,乌梢蛇,蛇床子,白鲜皮各100g,菝葜160g,苦参90,黄柏50,樟脑20,水杨酸10,以75%酒精2000毫升浸泡20天过滤备用.(2,3两条抄自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50种皮肤病外科病最新中医治疗")

桂附地黄丸已经服了半个多月,有两个变化:1,不知是以前清凉解毒的药吃多了还是什么别的原因,除了大拇指,别的指甲都没月牙.如今,慢慢长出来了.2,以前稍吃多了桔子或者狗,羊肉之类,就上火,口舌生疮.一次吃十片牛黄解毒片也没用.如今,不怕上火了.

敷脐,主要是感觉容易出汗,而且每次换药,那药粉都是湿的,不知是汗还是湿气外排.还有,就是如果临睡前敷,胃会不舒服.

外涂,因每次理发的苦恼,故只在头上涂抹.可能的变化是皮屑层薄了,现在还不是很肯定.

       

7#
 楼主| 霍去病2007 发表于 2008-3-12 11:30:00 | 只看该作者

(三)

我的治疗银屑病的心得

临床中遇到一些银屑病患者,特别是静止期的,时间长的,在辨证的同时,侧重于补肾阳,疗效可,有一银谢病患者,阳痿,早泄,同时拌发银谢病,在补肾治疗好阳痿,银谢病也好了,后来思考,银谢病表现为表皮的生殖紊乱,代谢周期不同于正常的表皮细胞,而肾主生殖,从此着眼立足,不失为一条思路,以后又治疗好多例病人,
仍有不效者,愿大家共同讨论,互相交流,

回复: 我的治疗银屑病的心得

银屑病本来就是元气不足,无力将寒湿之邪发出肌表形成此并病,必从三阴立治。要敢于用姜附之类病才有愈之望。   (伤寒论坛 ?百家医案 ?我的治疗银屑病的心得)
6#
 楼主| 霍去病2007 发表于 2008-3-11 14:08:00 | 只看该作者

(二)

【转帖】学中医14年了,看过8万人次的病人了,半年前才感

.

伤寒论与皮肤病

各位同道,下午好。很高兴有机会与大家交流治疗皮肤病的一点体会。我演讲的题目是《伤寒论与皮肤病》,但主旨不是探讨112方的应用心得,而是阐述如何接见伤寒的思想,提高审证求因、辨证论治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自我临床水平,所以引用原文之处不多。我临床经验较少,就从最常见的银屑病开始。 (下一张2)

大家都知道,银屑病分三型:血热、血瘀、血燥。最近一年我在门诊,注意到一个现象:那些从未治疗过的银屑病人,绝大多数是血热型,少数是血燥型,而那些皮损紫黑似墨,顽硬似铁的血瘀型的都是经过多次治疗的患者。这种差异原因何在?难道血瘀型都是治疗不当造成的吗?
这又让我想起前两天看到的一个荨麻疹病人,他服用清开灵1周后明显好转,于是自己买药,又服用2周,但这回不成了,非但荨麻疹没好,他还开始牙疼、流鼻血了,同一种药疗效前好后差,这种差异原因何在?服用清热药怎么倒上火了?

刚接触临床的年轻医生,多多少少都经历过类似的情况,有时真是摸不着头脑:病人来了,按部就班,辨证论治,药方开出去后,却发现疗效不佳:不止如此,有时病人服药后旧病未去,又生新殃,与其服药不如静候自愈,诚可谓下工尤不能及!

为什么会这样? (下一张3)
我个人体会:是因为:我们不懂辨证论治的章法!――我们误把教科书中的分型论治当成真经,而根本没见过真正的辨证论治。可作为一个职业中医师必须知道:分型论治是写给业余选手看的!作为职业选手要有更高的标准呀!高标准是什么?是辨证 论治!
辨证论治章法何在? (下一张4)
我以为:在《伤寒论》中。

老邢,我们科著名的老病人,银屑病,她有一天问我:哎!张大夫,我发现身体弱的银屑病人皮损由下向上消退;身体强的银屑病人皮损由上向下消退,是吧?
我不能准确回答。
身处循证医学时代,当我们沉醉于多中心、大样本的RCT研究之中,而把古人的经验统统归于C、D级证据时,是否能问心无愧的说我们对疾病的了解比古人更多一些?甚至比病人多一些呢?做不到。为什么?因为我们忘了一个中医临床医生的本职工作是什么了!

中医,应该做些什么?
做科研?写文章?编书?钻研西医?都不是:
读读《伤寒论》,看看仲景在做什么:――他在忙着治病! (下一张5)

读过《伤寒论》,才知道一个临床中医师所当用力处何在:在对病人、疾病、药物的了解,在对诊疗过程火候的把握。
《伤寒论》给我们启示:医生要研究疾病的起承转合,变化规律、疾病对药物的反应、人体对疾病的反应规律,这才是临床医生的本职工作。

中医的特色是整体观,辨证论治。
可如何辨证论治呢?
银屑病很多文章,很多证型,往那一摆,每型各有一堆症状、体征,全背下来就会辨证论治了吗?还差的远呐!那只是分型论治!那只是为了介绍各自的经验呀!千万别以指为月呀! (下一张6)

读过《伤寒论》,才知道如何辨证论治:说简略一些就是:审证求因。说细致点就是:辨因辨果,辨轻重,辨缓急,辨气血阴阳,辨表辨里,辨寒热虚实。
(下一张7)
“因果缓急虚实气血阴阳表里寒热”是辨证论治的十四字秘诀。
(下一张8)
“辨”存在于每时每刻。
这些都是中医的基本功,看似简单,但上工与下工的区别就在这些基本功的纯熟程度上。

每个人都应该知道审证求因的重要性。这是第一位的。现代医学为什么那么骄傲?就因为他们自诩是对因治疗。
怎样审证求因呢?
有的银屑病病人百治不效,但一细问发现和他一年前生了一次气有关,用舒肝解郁立效,这就叫审证求因!
叶天士治某妇女带下,发于产后十年还称之为产后病,这也是审证求因。
我治过一个男病人,65岁,以面部皮炎20年,每年发作数月,此次复发7天,痒不能眠来诊,皮损看上去就象玫瑰痤疮,仔细一数,丘疹过百,摸之较硬,抓痕累累。追问病史,乃20年前在湖南贩卖竹木家具时用外用药泡脚治脚气,脚气刚好,面部就出皮炎了。再追问脚气,乃幼时在关外,足汗出后,晾脚受风所致。因知病因在风。反过头来再问面部皮炎发作特点,则每于春季大发,秋季小发,服药无效,冬夏自止。发作时不畏寒热,而独畏风,不畏西北风,只怕西南风,正印证了对病因的认识。这就叫审证求因。

可有时,你问了半小时也求不着因,茫无头绪,怎么办? (下一张8)
求因不得,就得开辨。 (下一张9)
某医生值夜班,有病人患过敏性紫癜消化道出血,西药迭进而血不止,焦急万分,请老中医会诊,察色按脉后,书方: (下一张10)
人参30克急煎服。 (下一张11)
汤入腹中,吐血立止。这就叫辨证论治。辨因辨果,辨轻重缓急,辨气血阴阳,辨表里寒热虚实都涉及到了。论病情:出血,气血俱病,属里属虚属寒。出血是因,气随血脱是果;气脱更不摄血,又为出血之因,恶性循环。论治疗:气脱为重,出血为轻;敛气为急,补血为缓。
老中医如此从容,取效如此快速,皆得力于伤寒也!

古人说伤寒为万世立法,《伤寒论》为皮科“立法”了吗?非也,是“示法”。
天下之病岂能尽于397法!397法乃示例也。示什么?――示如何辨阴阳表里真假寒热虚实气血缓急因果等等。也就是:示辨证论治的章法! (下一张12)

这种示例在《伤寒论》里,俯拾皆是,: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
见“脉浮,自汗出,微恶寒”,与桂枝汤以攻其表,这只是常法。须知“独处藏奸”,在这里,偏偏“小便数,心烦,脚挛急”是辨证要点。这里涉及到辨真假、辨寒热、辨虚实、辨表里。

方随法立,法随证出。辨证正确,疗效必佳。秘诀全在这“因果缓急气血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十几个字中。 (下一张13)

《素问 举痛论》曰:能知虚实之数,秋毫在目。想象一下那境界,不跃跃欲试吗?

面对纷繁复杂的皮肤病表现,我们是否能做到次序井然,有条不紊呢?有时做不到。其原因就在于我们对疾病变化的了解不深。对中医的生理学、病理学思考不够。没有按辨证论治的章法自我训练,基本功不扎实,想问题头绪万千,却没有一根线索贯串始终。应该以什么为线索呢?应该以“因果缓急气血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十四字为线索。

陈凯教授帮助后学的方式是提问,启发你思考,如:为何瘢痕疙瘩易生于胸部,而不易生于面部?银屑病为何冬重夏轻?为何冬天重反而用寒凉药?银屑病加重的先兆是什么?
银屑病消退的先兆是什么?等等。

这些问题个个直指中医的生理学、病理学,考察的都是临床的基本功。也都可以用“因果缓急气血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这十四字秘诀破译。
各位同道,如果我们了解以上问题的答案,那么我们治病就也能做到进退有节了。但中医临床医生往往临床太粗心,满足于几首经验方,治遍全世界。心里只有一个含糊的有效率,却没有一个个鲜活的病人。而西医临床家呢?可能是眼中有病而无人,诊断之后就千篇一律,效则效矣,不效就留待科学家的新发现。亦可谓不求甚解。

《伤寒论》没有给皮科医生任何直接的答案,但他告诉我们作为中医该研究些什么: (下一张14)
去了解病,去了解病的脾气、禀性,了解它对药物的应对之道,就象了解一个人何时会有何种反应。 (下一张15)

如荨麻疹病人许多都是定时加重,以午后和临睡时为多,为什么?
又如皲裂性湿疹病人、银屑病人为何冬重夏轻?为什么?
这是疾病本身的脾气。
又如:有人自述服药后始终毫无感觉。为什么?
再如:有人服药开头有效,之后又毫无感觉了。这说明什么?
这反映出疾病对药物攻击的应对之道。
(下一张16)
作为一个医生必须有此觉悟,如果只会把疾病放在自己的对立面,不能设身处地的从疾病的角度思考,那你怎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呢?
何谓己?己指人体与药物的脾性;何谓彼?彼指疾病自身的特点及其对人体和药物的应对之道。不能知己知彼,这在中医里犯的就是格拒之病。人、病、药格格不入,疗效可想而知。关于这一点非三言两语可尽其蕴,咱们再翻过来说如何辨真假寒热。

疾病有时很善于伪装,外在表现与其本质恰恰相反。 (下一张17)
论曰: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也,白虎汤主之。(这是似寒实热)
又曰:病人身大热而反欲得近衣者,此表有热,里有寒也。(这是似热实寒)

能辨虚实寒热,效果是很神奇的。
举前两天病房的一个药疹病人为例:主诉:咽痛剧烈,无休止时两天,伴体温39.2度1天。同时服用清热解毒口服液、清开灵口服液、银翘解毒颗粒三药无效。细查其虽体温高但自觉恶寒、不觉发热;咽痛剧烈,但咽部、上腭均苍白、不充血,扁桃体不大;询其既往面色常黑,体胖易乏,为少阴伤寒标准型,故与麻黄附子甘草汤加桂枝急煎服。服药第1口即自觉很舒服,服药半小时,即诉咽痛减10分之9,只有咳嗽或喝水时才疼。更神奇的是:她喝一口水疼,紧跟着喝一口药就不疼,紧跟着再喝一口水又疼,紧跟着再喝一口药又不疼了。与此同时体温稳步下降。很是有趣。

不辨虚实寒热也是很常见的,如:临床常见脓疱型银屑病,红皮病,药疹患者白细胞总数升高,西医的问题是是否应用抗生素?中医的问题是是否清热解毒?
多数西医知道这种情况常是血浆浓缩导致WBC数上升,不可见WBC升高就用抗生素。但现在有的中医却寒热阴阳不辨,想都不想,广谱抗生素保驾,是否清热解毒?没想过!可叹,脑子完全西化了!还是个机械的西化!――当然大多数中医都能辨寒热阴阳,但迫于诸多情况不得不如此保驾,这点大家都明白。

身为中医,不会辨证,后果很严重。
曾治男性患者,六十余岁,即往有高血压病史多年,银屑病多年,近患银屑病性红皮病一年余,服清热解毒药数月而红皮丝毫未退,其间两度因心衰而转内科抢救,而治疗一年病人仍周身红肿,大量脱皮,每日医者病者愁眉相对。今日思之,概在表之皮肤虽红,而久用寒凉,其在里之脏腑早已寒冷彻骨了。两度心衰正是亡阳之象。患者后来出院,曾壮胆与之四君子汤,一周即见起色,然终未敢以四逆、真武治疗,今日思之,甚觉遗憾。
想当初,病人躺在床上,大汗如雨,喘促欲脱,亡阳在即之时,我的脑子还在银屑病病根在血热的教条里转那,见病人大汗、喘促,想的还是气血两燔,麻杏石甘那!
(下一张18)
论曰: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者,大承气汤急下之。
又曰: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通脉四逆汤主之。
一阴一阳,一寒一热,
病人来了,主诉都是:大夫,我拉稀,水儿似的。若但知对症用药,而不仔细辨证,让腹泻牵着鼻子走,病人就只有死路一条!脏腑而能语,医者面如土。可不慎乎?
(下一张19)
古人有云:见风不治风,见血不止血,识得个中趣,方为医中杰。有时读《伤寒论》至会心处,真觉得上下两千年,仲景尤似在面前,那种喜悦非言语可以表达!
而皮科医生若能见红不清热,见肿不利湿,见痒不疏风,可能就能跻身于中工之列了吧。

――但大多数人做不到,对中医理论没把握,对疗效没信心,所以只能抱住可见、可测的证据不放,祭起现代药理学的大旗,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其根源就在基本功不扎实,导致对中医理论没有信心。如果真能用心读书,又有足够的临床机会,用不了半年,就会知道:仲景不余欺也。

人家都说中医易学难精,确实如此。学一个月也能开方,学六十年也能开方。但汤入腹中,效果就不同了。面对病人,才是见真功夫时。
在皮肤病治疗中常遇以下情况:服药初有小效,继而无效,还能守方否?又服药后不轻反重,还守方否?临床遇此,很难抉择。 (下一张20)
还举《伤寒论》为例:
桂枝汤煎服法中说:“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更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
尽;服一剂尽,病症尤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剂。”虽然这段大家皆能讽诵,也都知道效不更方,但在危急时刻,能守方如此者又有几人?
治银屑病,虽然痒大减、疹色变淡,浸润减轻,但――一周出了一百个新疹,你还敢守方吗?这是需要胆识的!我们今日又如何呢?我们有胆:断肠草(雷公藤)我们常用、五石散(激素)我们常用,胜于古人远矣!但:我们无识!我们差的是什么呢?是对中医理论的理解,说白了就是一个“信”字。
我们信西医多,信古人少。
“真理多走一小步就是谬误”,不信的反面就是僵化教条的迷信:再回到开头的问题:银屑病血瘀型是怎样形成的呢?我看与迷信有关:老专家说了:银屑病以热为本、以毒为本,诸如此类,但执一端,不能变通,盲目凉血、解毒,轻者数月,甚者经年,本可直接解于血热、血燥的却因过用寒凉,寒凝血瘀,误入歧途了,这恐怕是血瘀证形成的主要原因吧!而血瘀型患者逐渐增多,是否说明我们已经离辨证论治越来越远,离真正的中医越来越远了呢?

我们都是皮科医生,但首先是医生,因而目光也不能只局限于消除皮损上。更不能局限于皮损一时的变化上。还举银屑病为例:病人怕出新疹,但新疹一个不出就好吗?
临床见到多少进行期的病人凉血两周,热势已消,就为了每天五六个新疹还是凉啊凉,一下子两三个月,哎!不出新疹啦!见效!再接再厉!巩固!又是五六个月! ――这回可真凉透了:成块冰了。紫暗肥厚,短期别想消下去了。想起自己以前就这样,真是惭愧!其实就是没学过中医,也应该明白治疗的方向呀:看看消退期的病理和进行期的病理多么相似,为什么非要取道静止期呢?

再多问一句:银屑病皮疹全消就完事了吗?我们能满足于此吗?

在临床常见一些病人反复患一种皮肤病和另一种内科病,二病此消彼长,此时我们常不得不思考:对于整体健康,得皮肤病是好是坏?例如: 62岁女性湿疹病人,萎缩性胃炎发作则湿疹愈,萎缩性胃炎症状减轻则湿疹发?怎么办?又如 60岁男性荨麻疹患者,荨麻疹与心绞痛交替发作?怎么分析?(下一张21)

从正面看:得了皮肤病是否没有一点好处呢?
如前面的例子,荨麻疹与心绞痛交替发作,而此规律不能打破时皮科医生该怎么办?
出现的症状都是邪气吗?是否是正气抗争的表现?
从反面看:皮肤光溜了是否就万事大吉了呢? (下一张22)

如果我们不把患病的机体当成一个不辨敌我的家伙;如果我们把机体看成一个积极主动
面对外界威胁的有机体,那么我们需要思考另一个问题:是什么使机体觉得有必要用得皮肤病的方式来应对挑战?患皮肤病是否使一些人避免罹患其他恶疾?就象我们知道许多心理不健康的人容易患银屑病,也容易患肿瘤。得银屑病是否规避了患肿瘤的风险?
银屑病,人体误以为发生了什么情况才会命令表皮细胞大量增殖呢?为何误判?什么因
素激活了增殖?如何对治?也许这才应是临床医学的研究方向。

(下一张23)
古人云:善言古者,必有验于今。
又云: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各位同道,作为中医,我们就要学中医,用中医。如果对中医不过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未能深入的话,又奢谈什么中西医结合呢?不要在中医队伍里以精通EBM、DME而自高。用中医的方法治好病才是我们临床医生应该努力的方向。

只要努力,我们就会成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3-11 14:09:23编辑过]
5#
 楼主| 霍去病2007 发表于 2008-3-11 13:52:00 | 只看该作者

转几篇从中医网站下载的文章:

(一)

附子温阳在皮肤病中的应用

附子是一味重要的温阳药。其性味辛甘、大热,有毒,入心、脾、肾经,具有回阳救逆,助阳补火,散寒除湿止痛等诸多功效,倍受历代名医推崇。明代名医张景岳曾把附子列为“药中四维”之一(人参、熟地、附子大黄),并喻之为“乱世之良将”。历代医家善用附子者,首推医圣张仲景,其《伤寒论》112方中,用附子者达20方之多,应用范围甚广。其创制的如四逆汤、通脉四逆汤、茯苓四逆汤、白通汤、真武汤、桂枝附子汤等诸方剂,至今仍为临床所常用。
作者深研《伤寒论》,常将《伤寒论》经方应用于皮肤病的治疗,疗效显著。临床研究发现,很多顽固性皮肤病,其之所以反复不愈,常与人体阳气衰虚有关。《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可见,人身之阳气,是人体生命之本。在生理情况下,是生命的动力;在病理情况下,是人体抵抗外邪的活力。皮肤疾患,迁延日久,正邪相争,久不能愈,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正气之不足,这里的“正”,首先考虑的是阳气。治疗疾病,基本原则就是扶正祛邪,所以温阳扶正,对于慢性顽固性皮肤病,具有重要的意义。温阳首选附子,因为附子具有广泛的效能,尤其经过恰当的配伍后,更能发挥附子的特长。汪昂在《本草备要》中对附子的功用说得非常透彻和全面:“其性浮而不沉,其用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无所不至。能引补气药以复散失之阳;引补血药以滋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开腠理,以逐在表之风寒;引温暖药达下焦,以祛在里之寒湿。”
作者应用附子为主配伍的复方,立“温阳解表法”、“温阳散寒法”、“温阳化饮法”、“温阳化瘀法”、“温阳清热法”、“温潜法”诸法,治疗多种皮肤疾患,收到很好的疗效......(伤寒论坛 ?临证心得 ?附子温阳在皮肤病中的应用,
4#
 楼主| 霍去病2007 发表于 2008-3-11 11:38:00 | 只看该作者

因为P,关注过华邦制药,就在拉升前7-8元左右买进,可惜没守住.华邦的散户,应该不少是P友吧?心得,治P如买股,有耐心还要能坚持.呵呵.

以上用药,桂附是成药,有5-7元的,也有12元的.草药共90元,加上酒精,膏药,也就100出头.

现在,我的目标:  5.1带女儿去海边玩,   暑假带女儿学游泳.   冬季复发面积同比减少70%以上.

预案如下:坚持服桂附.春天,早,中改吃逍遥丸,晚五时,临睡吃桂附.
         敷脐药也将用完,接下来准备试用活血消风散2号:乌蛇4克 胡麻4克 全虫2克 熟大黄2克 防风2克 灵仙2克 石菖蒲2克 白附子2克 独活2克 甘草1克 共为细末。视其体质,每服9--15克,日服三次, 可服至每日50克,温水送下,或制成丸剂服之。(采自伤寒论坛 ?临证心得 ?中医五方演绎--蝉衣乌蛇疗荨麻疹 牛皮癣加全蝎如神)
        外涂继续,五,六月份开始理光头.

自疗期间,我认为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桂附地黄的作用.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