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银屑病病友互助网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武汉印象-----美食篇!

[复制链接] 24
回复
545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可人儿 发表于 2006-1-12 14:0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常去咸宁,所以频频光临武汉。常跟人夸口,本人吃遍逛遍玩遍武汉,眼看别人脸露诧异,心中很是得意。今日心血来潮,写写武汉,看看能否引起共鸣!
     湖北菜开在上海的餐馆很多,大多生意不错。可是武汉餐饮的老板说起上海的九头鸟,都是撇撇嘴:他们呀,是在武汉混不下去了才跑上海去的。湖北人聪明是全国有名的,“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说的就是他们的精明。武汉人也有自己的评语“在武汉混是一条虫,出了湖北都是一条龙”,说的也是他们的能干。在他们眼里横竖是看不上别人的,在武汉大家都是聪明人攒一堆儿了,所以很难出成绩,但若是聪明人散落到全国各地,多半会是发光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武汉人有点像犹太人。  


<>    你若是去过武汉三镇,当地的饭店酒楼应该会给你一种震撼。都是极尽奢华,上下两三层,大厅富丽堂皇,侍应生衣着光鲜,外地人一般都有望而却步的畏惧感。第一次去武汉玩,便被朋友带去了艳阳天,落座之后暗自惭愧,心说自己在上海还不如朋友在武汉混得好啊,你看人家才一人民教师就敢领我上这么高级的饭店(绝对真实的心理写照)。具体的菜品不甚了了,唯一记得七碗八碟之后我们两个人的消费不到80元,我的内疚、惭愧之情顿时一扫而光,暗下决心要在剩下的日子里“海纳百川”。后来在武汉呆了三天,早餐、正餐带宵夜换了十几个饭店,算是过足了瘾。在大饱口福的同时,我也毅然决然地摈弃了上海的九头鸟。那里的东西和武汉本地的菜肴相比,真的是有如云泥。
    湖北菜点以水产为本,制作精细,讲究火候。菜肴大都是汁浓、芡稠、口轻、味纯,具有朴实的民间特色,应该说湖北菜和粤菜的很多做法是最符合营养学要求的。要说最声名远扬的湖北菜,我认为还是清蒸武昌鱼,因为这道菜从制作工艺和原材料两方面很好地体现了湖北菜的特色。武昌鱼以三国时吴王故都武昌(今鄂州市)得名,吴曾迁都建业(今南京市)。乌程侯孙皓拟迁回武昌,大臣陆凯上书谏阻,引用了“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的民谣,使武昌鱼之称流传1700多年。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中脍炙人口的“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咱们从小就会背诵,更使国人将武昌鱼视为湖北佳肴的必选菜式。
    一直对自己的好吃嘴天赋颇为自得,只要在饭店品尝过的菜肴,自觉好吃的,基本上不会忘记。今天说武汉,就给大家推荐一些我记得的湖北版的好菜。
    凉菜:三鲜豆皮、雪菜毛豆、扣三丝、酱鸭脖
    热菜:清蒸武昌鱼、泡菜炒牛肉、干贝丸子、针菇鸡丝
    靓汤:粉藕炖排骨 (强烈推荐)
    蔬菜:上汤藜蒿、红油菜苔(据说只有在武昌洪山附近的才是最为正宗)
    特色小点:炸臭干子、炸面窝
    主食:热干面
   
    对于武汉最有名的小吃“热干面”,我却是一点敢恭维,实在是吃不习惯那个味。有点象上海冷面,捞干的面,加点面酱和辣椒,搅拌一下就能吃了。很难想象一大清早吃这么一大碗味重口干的早点会是什么滋味,但武汉人十有九吃,特别是早上,经常在街上看到捧着一碗热干面边吃边赶路的现象。
    而武汉的其他小吃,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一种叫“丝娃娃”的小吃。制作的摊桌一般为长长矮矮的方形木桌,两边摆满小木凳,桌上摆满了应用皆用的各种时令凉拌菜蔬,但缺不了的是那特有的“折尔根”(音译),还有用火烧糊后磨成的辣椒面作成的调料,手掌左右大小的一张圆圆的薄薄的一张小饼(类似春卷皮似的,可直接食用)是用来作包裹凉拌菜蔬用的,吃时将其卷成圆锥形,浇上辣椒面调料即可食用,并按其计量收费(不会太贵)。味道嘛,只有亲自去试一试,尝一尝了。。。。。。
   
    吃的写了这么多了,就先打住吧。可惜没有照片配,就凭各位看客各自想象吧。下次再写玩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0 17:41:37编辑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5#
①缕风 发表于 2006-10-8 23:14:00 | 只看该作者
上次去武汉玩了一天。黄鹤楼。长江。东湖都挺好玩啊。没来得及好好吃。下次去一定吃好。玩的都玩过了就算了。呵呵。玩可比吃花钱多啊
24#
吻香楼主 发表于 2006-10-8 19:09:00 | 只看该作者
我们湖北人,夏天爱光膀子,我十年没有在人前光膀子了,怀念中!·
23#
吻香楼主 发表于 2006-10-8 19:07:00 | 只看该作者
<>欢迎大家来武汉,我们湖北人厚道啊!!!


<>长江之滨,吻香楼主恭候!!

22#
格格的红鲤鱼 发表于 2006-10-8 15:19:00 | 只看该作者
怀念中。热干面是个好东西,偶最喜欢。
21#
老彭 发表于 2006-10-8 14:34:00 | 只看该作者
武汉是个好地方,我打算每年去一次铁疗到武汉小住两天.
20#
过路人 发表于 2006-1-31 13:24:00 | 只看该作者
<>   哈哈咱们地道的武汉人居然也不知道"丝娃娃",“折尔根”看来小妹比我们还熟。好像不是叫这两个名字

19#
天涯倦客 发表于 2006-1-31 15:45:00 | 只看该作者
<>折尔根”就是鱼腥草,在云贵川一带非常多,把它洗干净,切成寸断,放上点辣椒面、盐、味精等凉拌着吃。现在,在大的超市里经常有买的,不过,鱼腥草有股特殊的味道,一般可能吃不惯,经常吃吃对身体有好处。


<>[em05]


<>小菜菜,又名鱼腥草、蕺(ji)菜、蕺儿根、摘儿根、侧耳根、实猪草、紫蕺等,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因其茎叶搓碎后有鱼腥味,故名鱼腥草。鱼腥草广泛分布在我国南方各省区,西北、华北部分地区及西藏也有分布,常生长在背阴山坡、村边田埂、河畔溪边及湿地草丛中。


<>[类  别] 全草类
  
[药  名] 鱼腥草


<>[释    名] 鱼腥草原名蕺菜, 揉碎叶子有鱼腥味,但是干燥之后气味芳香,鲜品可以煮来当菜吃。


<>[拉丁名称] Houttuynia cordata Thuhb.  


<>[别  名] 狗贴耳。  


<>[故   事]唐本草说江左人好生食,我闻过揉碎的鱼腥草叶子,有刺激的鱼腥味,那真是有逐臭之夫喔。会稽赋说凶年民断其根食之,会稽志也说越王曾采蕺于蕺山。可能不大好吃,平常是不当蔬菜上桌的,但是什么收成都没有的时候,就只好将就吃啰。越王不止卧薪尝胆,还亲自采集没有人要吃的菜来吃,宣示作用吧。


<>[来  源] 本品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干燥全草。  


<>[产  地] 生于沟边、溪旁或林下湿润地。广布于我国黄河流域以南各省区。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均产。
  
[特  性] 蕺菜为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全株有腥臭味;茎上部直立,常呈紫红色,下部匍匐,节上轮生小根。叶互生,薄纸质,有腺点,背面尤甚,卵形或阔卵形,长4~10厘米,宽2.5~6厘米,基部心形,全缘,背面常紫红色;掌状叶脉5~7条;叶柄长1~3.5厘米,无毛;托叶膜质长1~2.5厘米,下部与叶柄合生成鞘。花小,夏季开,无花被,排成与叶对生、长约2厘米的穗状花序;总苞片4片,生于总花梗之顶,白色,花瓣状,长1~2厘米;雄蕊3枚,花丝长,下部与子房合生;雌蕊由3个合生心皮所组成。蒴果近球形,直径2~3毫米,顶端开裂。  


[采收加工] 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收。拔取全草,除去杂质,晒干。  


[药材性状] 本品全长15~40余厘米。茎扁圆柱形,稍扭曲,直径约0.2~0.3厘米,红棕色,有直棱数条,节明显,下部节上有残存须根;质脆,易折断,断面黄棕色,叶互生,叶片常皱卷。展开后心形,长3~7厘米或过之,宽3~6厘米或过之,全缘,上面暗黄绿色至暗红棕色,密生腺点,下面灰绿色或灰棕色,质脆易碎;托叶与叶柄基部合生成鞘状。穗状花序顶生,黄棕色。搓碎有鱼腥气,味微涩。以叶多、色灰绿、有花穗、鱼腥气浓者为佳。  


[性味功用] 辛,微寒。归肺经。清热,解毒,利湿,消肿。用于肺脓肿,痰热咳嗽,肾炎水肿,白带,尿路感染,痈疖。常用量15~25克,不宜久煎,外用适量,捣拦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肺炎双球菌。


2.利尿作用,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肾血流量及尿液分泌,所以也用于尿路感染的频尿涩痛。


3.增强免疫系统作用,提高慢性气管炎患者白血球的吞噬作用。


4.抗肿瘤作用,提高癌细胞中的CAMP而抑制艾氏腹水癌。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一两,煎服。因本品含有挥发油,故不宜久煎。外用适量。


[临床应用]


1.用于肺痈,痰热壅滞,咳吐脓血,以及百日咳等病症。鱼腥草清热解毒的作用颇佳。


2.用于各种实热性的痈毒肿痛等症。可单味煎汤内服,也可捣烂外敷。所以有化妆品采用为主要成份,算是有根有据,理应有效。


  


我们常吃的是白色的根的部分,多吃对治疗P有好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31 16:04:30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我们

x
18#
饕餮 发表于 2006-1-31 03:24: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Heather在2006-1-30 15:59:03的发言:

<>"丝娃娃",“折尔根”是什么?我竟然都没听说过呢。[em05]


<>
<>"丝娃娃"
<>原 料:
  精面粉250克,绿豆芽50克,海带丝25克,酸萝卜丝25克,大头菜丝25克,折耳根节25克,芹菜节25克,蕨菜节25克,凉面25克,窝笋丝25克,酥黄豆20克。

调 料:
  盐、麻油、酱油、醋、味精、姜沫、葱花等适量。

制作方法:
  烙。面粉加水,盐少许揉匀挪透(水与面粉比例为1:6),平锅烧热刷油、擦干,然后左手抓起面团甩圆并向锅底杵一下成为直径为9厘米的圆薄皮时,右手立即把圆形面皮揭起,这样制作数十张春卷皮,放入蒸笼稍蒸一下使其回软,便于包食。再将绿豆芽、海带丝、芹菜节、蕨菜节用开水氽过,分别装入小盘中,小碗内放入酱油、醋、味精、麻油、姜沫、葱花、煳辣椒兑成汁。春卷皮中放入各种素菜丝包成上大下小的兜形,放入酥黄豆,浇淋兑好的辣椒汁即成。

<>“折尔根”好象是种野菜,没吃过,还是让楼主介绍吧。
17#
天使笑 发表于 2006-1-30 22:37:00 | 只看该作者
<>热干面不错,稀饭啊!那些鸟头什么的没有吃过,呵呵不太喜欢吃肉。咸宁虽然是个小城吧,但是那里的自然风景不错,空气也好,心情更好,呵呵,还想去。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