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山东响马在2007-4-28 0:20:41的发言:
<  >从去年秋天就有个想法想搞搞中医的基础普及,把自己这些年看中医书的心得以及自己通过这些年治疗得出的一些小经验和时下人们对中医的种种误解形成文字,发到我的博客上。无奈,此题目太大,每每下笔总感觉自己还是太肤浅。比如说,中医诊断的关键在哪里呢?----切!把脉。而恰恰这个环节本人一点儿实践经验也没有,怎么写?
<  >比如说上火,三焦火,上中下三焦,患者的火在哪儿呢?除了观察一些表面症状以外只能通过诊脉来确定!如果不能确定就无法做到对症下药、辨症施治,再大剂量的黄连喝下去也无济于事,人都死了嘴上的泡还没消下去呢。
<  >可现在很多人自作主张的对中医进行了简单化处理,上火就喝黄连,嗓子疼就喝胖大海,消化不良就炒山楂,感冒了就喝姜汤。我曾经给一位朋友举例说明治P,就好比农田里的杂草,田地里的杂草长出来会影响麦子的生长,必须要除去;但是如果你拿把剪子,草长出一茬你剪一茬,剪完了看着事没草了可过不了多久还会长,只有把它的根刨出来才能彻底解决问题,斩草除根吗!我没种过田,说得也不一定对。而且不知道是不是还得在土壤上下功夫,把土壤改造成只适合麦苗生长而不适合杂草生长的优质土壤,也许现在的科技发展还没到这一步吧,有机会问问我认识的诸多的山东农业大学的教授博士们。
<  >我觉得这个例子就暗合治P,正确的方法就是斩草除根进而优化土壤。具体到中医来说,就是要辨症施治、对症下药。然而如何才能做到辨症进而对症呢?这就要求中医大夫们更好地掌握“望闻问切”!
<  >不知道是不是有些与本帖跑题。如果没跑那就“待续”。
< >响马对中医认识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
< >改造土壤的思路是十分正确的。这种认识已经高于多数医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