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银屑病病友互助网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之乎胜也 - 

文汇天下!随时更新...一格一段文章...

[复制链接] 37
回复
594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1#
 楼主| 之乎胜也 发表于 2006-8-21 18:22:00 | 只看该作者

五十自戒


清夜扪心,便感到自己心灵深处至少有两种恶,在五十将临时有蹿动膨胀之势,不能不引以为戒。
  一是对同辈人的嫉妒。对人家才能方面、成就方面、名方面、利方面、实惠方面、实力方面、前景方面、眼下方面,种种超过自己的地方,总有一种针刺般的隐痛,从而不仅在暗中巴不得人家或自然衰竭停滞倒退,或触个霉头栽个跟斗,甚至也还有一种隐藏得很深连自己也死活不愿承认的恶浊想法——一旦有机会,少不得要臊一臊他的面皮,扫一扫他的兴头,坏一坏他的声誉,阻一阻他的前程……
  另一种是对年轻人的嫌弃。其实也是一种嫉妒,所谓对年轻人,是含糊其辞。坦率说是针对比我年轻的作家——当然,对他们的嫌弃度是与他们的走红程度成正比的。我走上文坛那阵儿,有多艰难,他们现在多容易!我从茅盾手里领过头名奖状时,他们还在哪儿窝着?看他们那狂放劲儿,知不知道天高地厚!他们见到我的时候,居然没有足够的礼貌,没有应有的微笑,没有引出我谦让之辞的必要恭维,没有征求我的批评指正,甚至没有最低限度的敷衍……我心灵深处的恶啊,其实,恐怕是我自己难耐寂寞吧?因为不能将自己的高峰期、走红期、轰动期加以延长、发展、上扬,所以,我不能承认年轻一代超越我的现实。天哪,难道迈进50岁,走向60岁,我会把骂年轻作家渐渐当成我的日常功课吗?我再写不出像样的作品,甚至连不像
  样的作品也写不出来,剩下的事情便是坐在客厅里,同一二同辈相投者叹息年轻一代作家的不肖,或者出席一些这样那样的会议,满足于在有关报道的一串名单里见到自己的芳讳;又或者在会议上,气急败坏地发言,抨击年轻作家的所作所为——当然,我会频频嵌入“多数”、“大多数”、“少数”、“极个别”一类字眼,显示出自己并非以偏概全。
  但要命的是,无论是“多数”还是“少数”年轻作家的作品,我其实都不耐烦读,或根本不读,我对他们的义愤大多来自“听说”。天哪,我会变得那样吗?一身的冷汗在慢慢干掉。
  看来,搞一搞自我的心理卫生,挖一挖自己灵魂深处的恶浊,给自己一点儿警戒,确实不仅必要,而且要及时。(摘自《城市金融报》作者 刘心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22 17:55:08编辑过]
22#
 楼主| 之乎胜也 发表于 2006-8-21 18:23:00 | 只看该作者

拴在木棍上的骆驼


在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上,骆驼是人们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所以驯服骆驼是撒哈拉养骆驼人家最普遍的技能。
在骆驼出生后不久,养骆驼的人就要在地上深深锲下一根用红线缠裹的鲜艳木桩,用来拴骆驼。骆驼当然不甘屈服于一根小小木桩。它拼命拽着绳子,左突右跳,想把那根小木桩从地下彻底拔出来,但最终总是以失败告终。
几天后,精疲力尽的骆驼屈服了。这时,主人把木桩上缠裹的红线拆下来,坐在木桩上,用手悠闲地拉住拴骆驼的绳子不住地抖动。不甘受人摆布的骆驼又拼命地拽,甚至连4只驼蹄都折腾出血来,但那个紧拉缰绳的人却依旧泰然自若。骆驼渐渐地臣服了。第二天,牵骆驼缰绳的人换成了一个和骆驼块头根本不成比例的孩子。骆驼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挣脱。当然,最后它还是精疲力尽地败下阵来。
骆驼终于彻底被驯服了。从这天开始,只要主人手拿一根拴着骆驼的小木棍,随便往地上一插,骆驼便围着那根小木棍转来转去,从此再不敢试着和小木棍抗衡了。
当沙暴突然来临时,一些骆驼队的人为了防止自己的骆驼迷失,往往迅速在地上插上一根木棍,然后把一头甚至几头骆驼一起拴到这根小棍上。悲剧就这样发生了,当驼队的主人被巨大的沙暴远远裹走后,这些骆驼失去了为它们拔掉小木棍的人,它们就寸步不离地守在那里,一天、两天……最后,它们都被活活地饿死了。
与其说它们是饿死于缺少食物,不如说是饿死于自己的经验和习惯。(摘自《东南西北》作者 佚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22 17:59:12编辑过]
23#
 楼主| 之乎胜也 发表于 2006-8-21 18:23:00 | 只看该作者

老实是一种智慧


2000年6月,一家知名的电视台对世界著名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进行
专访。当记者问及:“我感觉您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明确的选择。一个人怎么
能够每一次选择都这么坚定和正确呢?”丁肇中回答:“不知道。可能比较侥
幸吧!”记者又追问道:“没有必然么,在这里面?”丁肇中依然回答:“不
知道。”记者还是不死心:“怎么能让自己在今天的选择,在日后想起来不后
悔?”丁肇中依然回答:“我不知道。因为我还没有后悔过。所以我真的不知
道。”记者无奈;“我发现在咱们谈话过程中,您说的最多一个词就是我不知
道。”丁肇中这次做了正面回答:“是!确实这是事实。
  不知道的,你是绝对不能说知道。”我相信,每一个听说这个故事的人,
都会被丁肇中先生的诚实所打动。在这个世界上,诚实是一缕阳光,它能够照
亮一个人的心灵。诚实是沟通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桥梁,它是彰显灵魂的美德之
花,它更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诚实是一种人格力量。它的魅力在于,不说假话、大话,以诚待人,以心
感人;诚实对于我们是一种呼唤、一种启迪,它不需要华丽的词藻来修饰,不
需要甜言蜜语的遮掩,它是生命的原汁原味,它是天地之间的一种本真和自然。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森曾作过一个耐人寻味的调查,他将550个描
写人的形容词列为一张表,让大学生从中选择他们喜欢的品质和最厌恶的德行。
结果显示,评价最高的性格品质是“真诚”,最差的品质是“撒谎”、“虚伪”
、“不老实”。
  “老实是最大的智慧”———这是著名作家铁凝在讲到写作时,说过的一
句话。她说,做人要老实,为文同样也需要“大老实”,“大老实”是一种反
璞归真后的新境界,是一种顶点智慧。
  如今的有些人,总是特别害怕别人说自己不深刻,因此总是千方百计伪装
自己、表演自己。固然,人生是个大舞台,我们都是表演者,但是,一位真正
优秀的演员,不是仅仅依靠外表的华丽取悦观众,而是凭借内心世界的真实、
丰富,来赢取更多的掌声。正如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所说:“一个人只要
真诚,总能打动人。”
  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老实”看似一种简单,实为一种深刻。对人
生而言,“老实”更是一个人一生中必须不断进修的课程,不断补充的一种营
养。(摘自《特区青年报》作者 董保纲)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22 18:02:04编辑过]
24#
 楼主| 之乎胜也 发表于 2006-8-21 18:24:00 | 只看该作者

妈妈的黄瓜头儿



一天,中央电视台<<半边天>>特别节目主持人张越采访一个女孩,女孩在谈她妈妈.
“在我记忆里,我们家的生活一直都比教艰难,小时候每天清晨,我和妈妈一起到菜市场捡别人丢弃的的菜叶.妈妈把所有的菜叶都捡起来 ,回家后洗净那就是我们一家人的青菜,那时候的 妈妈留给我的记忆,永远都是穿着厚厚的棉袄,手冻得通红……”
在这样艰难的日子里,女孩一点点长大,小学,中学,高中.
张越问:”这样艰难困苦的日子让你很自卑,是吗?听说,有一阵你想自杀?
“是的,”女孩平静的说,”在同学面前我一直抬不起头来.我吃的,用的,穿的,永远都是最差的,我在班里沉默寡言,学习也中等.上高二那年,突然觉得生活没意思,就想结束自己的生命.”
“那又是什么使你又改变了想法?”
女孩的眼里突然盈满泪水::“那天我想最后看一眼妈妈,就来到妈妈的修车点.妈妈从工厂下岗后,就给别人修车维持生计.在那些修车的师傅当中,仅有两位是女人,妈妈就是其中的一个.我看到妈妈旁边的柱子上比别人多挂着两样东西,一副羽毛球拍和一只饭盒.”
“你知道它们是干什么用的吗?”
“以前不知道,以前我很少去她哪里.我问妈妈,妈妈说,羽毛球拍是在没有生意的时候和别人一起锻炼用的,总是坐着会发胖.旁边的阿姨就插嘴说: 你妈妈总拉着我打球,你看我现在苗条多了.说完他们还一起笑了起来.”
“那饭盒呢?是妈妈的午饭吗? ”  “不是,那是一盒黄瓜头儿-------吃黄瓜时掰下来的黄瓜尾巴,妈妈都留下来.”
“做什么用?”
“妈妈说用来美容,没事的时候她就用黄瓜头儿檫自己的脸.”女孩的泪水一下子流了出来,  “我突然发现妈妈一直是很爱美的,虽然我们很穷,可是我从未见她愁过,她一直是很乐观的.”女孩有些哽咽了 , “我想如果我死了,就太对不起她了…….我在她那里坐了一会,就回到了学校,从此再也没有产生过这样的念头.”
女孩现在已经上了大学.她说,是妈妈的黄瓜头儿救了她,是妈妈教会了她对待生活的态度.
电视里响起深情的音乐,手拿遥控器的我被深深打动了.在女孩平静的叙述中,我想象着她的妈妈该是怎样一个不平常的女人!一个被生计所迫,过着最底层生活的,用黄瓜头儿美容的女人!(摘自《家庭与家教》作者 王也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22 18:25:05编辑过]
25#
 楼主| 之乎胜也 发表于 2006-8-21 18:24:00 | 只看该作者

蜜蜂过冬


  
一只蜜蜂无法度过严寒的冬天。
一群蜜蜂则不同。据说蜂箱中的蜜蜂要过冬的时候,往往要抱成一团。最外面的一层是工蜂它们拼命地煽动着翅膀像厚厚的衣服一样阻隔着外面的寒冷。在这样严严实实的“包裹”之下,里边的温度恒定在摄氏13度左右,舒适如春。
被工蜂“包裹”在里边的不仅有蜂王和雄蜂,还有另外的工蜂。饿了,它们依靠夏天采集来的蜜获得足够的能量。但里面的工蜂并不总在里面呆着,它们还需要到外面来“换岗”。
就这样,蜜蜂的家族度过了寒冬。
事实上,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孤立地活下来。有了别人的帮助,我们才容易度过人生的某个冬天或者走出一段刻骨铭心的苦难或者摆脱一场难料的困境。然而我们如果能像蜜蜂过冬那样,反过来去“换岗”般地回报别人,或许人生留给我们的所有最冷的路,我们都能从容走过。(摘自《现代交际》作者 佚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22 18:27:38编辑过]
26#
 楼主| 之乎胜也 发表于 2006-8-21 18:24:00 | 只看该作者
方便阅览特留自留地!!!---16
27#
 楼主| 之乎胜也 发表于 2006-8-21 18:25:00 | 只看该作者
方便阅览特留自留地!!!---17
28#
 楼主| 之乎胜也 发表于 2006-8-21 18:27:00 | 只看该作者
<>方便阅览特留自留地!!!---18


<>虽然留这么多但还不够...不过留太多自留地有点不太像话...所以就留到第三页底了...


<>能方便一点是一点吧...^_^


<>以后会编辑以前自留地位置...请大家关注...

29#
 楼主| 之乎胜也 发表于 2006-8-21 17:17:00 | 只看该作者

善良在哪里


有一个青年,听说拥有善良就可以得到永久的欢乐,于是他请求圣人为他指点迷津,找到善良。圣人告诉他,善良藏在一座山上的一个小茅屋里,要他自己去寻找,而且,只有一天的时间。青年高兴极了,他立刻就出发了。.
  刚一出门,他就被一个要钱的乞丐挡住了去路。他自己的路费并不多,如果给了乞丐,他就可能到达不了那个藏有善良的大山。于是,他没理睬这个乞丐,急匆匆地上路了。路上,一个小孩的帽子被风吹到了他的脚下。本来,他可以把帽子捡起来给孩子戴上,但一想到自己的时间紧迫,他没有理睬,又继续赶他的路。经过一整天的跋涉,他终于到了那座大山上的那个小茅屋,茅屋小得只能容下一个人蜷着身子蹲坐在里面。这时,外面突然雷雨大作。就在青年焦急等待的时候,一位老人来到了他面前。老人浑身都湿透了,他请求青年让他进去避避风雨。青年一想到自己不在茅屋就可能失去得到善良的机会,就拒绝了老人。
  青年等了一夜也没人给他送来善良,他埋怨圣人不守信用。圣人告诉他,乞丐、被风吹掉帽子的小孩和浑身湿透的老人都是给他送去善良的天使。青年这才明白,他一心寻找的善良,曾被他多次拒之门外。
  这个青年一心要寻找善良,却一次又一次地亲手把善良拒之门外。善良究竟在哪里呢?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意思是说,心里想着仁,仁就来到了。那么,善良也是如此啊!其实,善良离我们并不遥远,心中有善,善即在我身;心中无善,便永无善缘。(摘自《城市金融报》作者 郭景轩)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21 17:18:13编辑过]
30#
 楼主| 之乎胜也 发表于 2006-8-21 17:47:00 | 只看该作者

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


犹太有句名言,叫做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卖豆子如果没有卖出豆子,他就把豆子拿回来,加入水让它发芽,几天后就可以卖豆芽。如果豆芽卖不动,那么干脆让它长大些,卖豆苗。而豆苗如果卖不动,再让它长大些,移植到花盆里,当作盆景。如果盆景卖不出去,那么就再次移植到泥土里,让它长大,几个月后,它就会结出许多新豆子。一粒豆子变成成千上万颗豆子,这不是更大的收获吗?

  看到此我不由得联想到人的一生,其实人生不也像一颗豆子,千万不要因一时挫折而放弃自己,只要你努力改变自己,成长的旅途就会充满无数机遇。

  人生就像犹太名言中的那颗豆子,我们的人生必将长出成千上万颗豆子。千万不要因一时挫折而放弃自己,只要你努力改变自己,成长的旅途就会充满无数机遇。(摘自《年轻人》作者 清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