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银屑病病友互助网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春回大地 - 

[原创]以身试(中)药.抗争自救.求同好.

[复制链接] 80
回复
1676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71#
_珍惜 发表于 2006-6-5 21:08:00 | 只看该作者
<>给自己多提高些免疫力,维生素什么多补补!


<>我妈给我吃金氏而康!

72#
 楼主| 春回大地 发表于 2006-6-5 09:57:00 | 只看该作者
<>大医精诚 ——《备急千金要方》唐 孙思邈


<>


<>    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腧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    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唯当审谛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自逞俊快,邀射名誉,甚不仁矣。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馐迭荐,食如无味,醽醁兼陈,看有若无。所以尔者,夫一人向隅,满堂不乐,而况病人苦楚,不离斯须,而医者安然欢娱,傲然自得,兹乃人神之所共耻,至人之所不为,斯盖医之本意也。   
   


<>    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偶然治瘥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也。老君曰:人行阳德,人自报之;人行阴德,鬼神报之。人行阳恶,人自报之;人行阴恶,鬼神害之。寻此二途,阴阳报施岂诬也哉。所以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于冥运道中,自感多福者耳。又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炫功能,谅非忠恕之道。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

73#
 楼主| 春回大地 发表于 2006-6-5 09:19:00 | 只看该作者
<>病家论 ——《医学源流论》 清 徐灵胎


<>


<>     天下之病,误于医家者团多,误与病家者尤多。医家而误,易良医可也;病家而误,其弊不可胜穷。有不问医之高下,即延以治病,失误一也。有以耳为目,闻人誉某医即信为真,不考其实,其误二也。有平日相熟之人,务取其便,又虑别延他人,觉情面有亏。有远方邪人假称名医,高谈阔论,古人所谓以性命当人情,其误三也。有远方邪人假称名医,高谈阔论,欺骗愚人,遂不复详察,信其欺妄,其误四也。有因至亲密友或势位之人,荐引一人,情分难却,勉强延请,其误五也。更有病家戚友,偶阅医书,自以为医书颇通,每见立方,必妄生议论,私改药味,善则归己,过对归人,或各荐一医互相毁谤,遂成党援,甚者各立门户,如不从己,反幸灾乐祸以期必胜,不顾病者之死生,其误七也。又或病势方转,未收全功,病者正疑见效太迟,忽而谗言蜂起,中道变更,又换他医,遂至危笃,反咎前人,其误八也。又有病变不常,朝当桂、附,暮当芩、连,又有纯虚之体,其症反宜用硝黄,大实之人,其症反宜用参、术,病家不知,以为怪僻,不从其说,反信庸医,其误九也。又有吝惜钱财,惟贱是取,况名医皆自作主张,不肯从我,反不若某某等和易近人,柔顺受商,酬谢可略,扁鹊云轻身重财不治,其误十也。此犹其大常耳。其中更有用参、附则喜,用攻剂则惧。服参、附而死则诿之命,服攻伐而死则咎在医,使医者不敢对症用药。更有制药不如法,煎药不合度,服药非其时,更或饮食起居,寒暖劳逸,喜怒语言,不时不节,难以枚举。小病无害,若大病则有一不合,皆足以伤生。然则为病家者当何如?在谨择名医而信任之。如人君之用宰相,择贤相而专任之,其理一也。然则择贤之法若何?曰:必择其人品端方,心术纯正,又复询其学有根底,术有渊源,历考所治,果能十全八九,而后延请施治。然医有所长,或今所患非其所长,则又有误。必细听其所论,切中病情,和平正大,又用药必能命中,然后托之。所谓命中者,其立方之时,先论定此方所以然之故,服药之后如何效验,或云必得几剂而后有效,其言无一不验,此所谓命中也。如此试医,思过半矣。若其本无足取,而其说又怪僻不经,或游移恍惚,用药之后,与其所言全不相应,则即当另觅名家,不得以性命轻拭。此则择医之法也。  


<>


<>病家须知——《医灯续焰》清 潘楫


<>


<>   一、养神明。凡人一身精血从气,气从神。神者,精气之母也。礼曰:有疾。疾者斋,养者皆斋。斋也者,清明之至也。心不苟虑,身不苟动,志一气应,达乎神明,所以理阴阳而迎天庥也。肝主仁。心主礼,肺主义,肾主智,脾主信,性情之宅也。是故却病法有曰:静坐观空,觉四大皆从假合,此上之上者也。又曰:常将不如我者,巧自宽解。万事到来,以死譬之。庶亦心安意定,清虚日来。又曰:时请高明亲友,讲开怀出世之事,亦足以荡涤烦襟,开发志意。若夫愁思缕结,则神郁于内。内而不出,为滞为幽。暴怒炎攻,则气冲于上。上而不下,为张为蹶。又或栖栖身后,盼盼妻孥,视眼前一切可欣可喜。难割难舍之物,系恋不已,营度不休,未有不至于伤生殒命者也。试想到伤生殒命时,那一人能替得我,那一物能将得去耶。苏东坡曰: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此真病人一服清凉散也。   
    一、防邪物。房室不远,则耗其精。劳动不戒,则耗其力。言语不省,则耗其气,此邪之自内受者也。起居不谨则风露侵,饮食不节则肠胃损,此邪之自外入者也。健人有此,不免于病,况病者而可以益之毒乎。然病人性情多恣,稍不当意,忿悁意生。父母妻子惧其拂也而任之。偏于数事,多所违犯。故病者不可自轻其生,而侍病者尤不可不慎防密摄,事事留心。若纵其所欲,未有不至于坏者。慎之慎之。   
    一、戒讳疾。《医家四要》曰:望、闻、问、切,犹人之有四肢也。一肢废,不成其为人。一要缺,不成其为医。然必先望、先闻而后切者,所重有甚于切也。乃病家不知此理,往往秘其所患,以俟医之先言,即以验医之能否。岂知病固有证似脉同,而所患大相刺谬。若不先言明白,猝持气口,其何能中?昔丹溪有叔祖,年七十,患泄泻,脉涩而带弦,询其喜食鲤鱼,遂以茱萸、陈皮、生姜、砂糖等药,探吐胶痰而泻止。又有邻人素患疳疮。夏初泄泻,脉亦涩而弦。丹溪曰:此下疳之重者,与当归芦荟丸去麝,四剂而泻止。此两人证似脉同而治之迥别者,以其问之详,言之明也。又如其人,或先贵后贱,或先贫后富,暴乐暴苦,始乐后苦,及所思所喜,所恶所欲,所疑所惧之云何。其始病所伤所感,所起所在之云何。以至病体日逐转变之情形,病后所服药饵之违合,必详言之,则切脉自无疑惑,投剂便可奏功。若种种讳忌不言,而懵然伸臂授医,使其倖邀射覆之一中,是直以性命为戏也。王海藏曰:常人求诊,拱默惟令切脉。殊不知气血附于经络,热则脉疾,寒则脉迟,实则有力,虚则无力。若得病之因与所伤之物,岂能以脉知之乎?苏东坡曰:吾疾必尽告医者,使胸中了然,然后诊脉,疑似不能惑也。吾求疾愈而已,岂以困医为事哉。两翁真高明之见也,病家不可不知。   
    一、谨微疾。凡服药于微,则其病易疗。若过半而治疗者,什三矣。过七八而治疗者,什不得一矣。昔齐中尉潘满如小腹痛,仓公诊曰:病得之酒且内。中尉不复自止于内。二十八日,当溲血而死。居二十五日,果溲血,三日死。王仲宣年二十。仲景谓之曰:君有病,四十岁当眉落,半年而死。授五石汤令服,可免。居数日,复问之。诡云:已服汤。仲景曰:色候固非服汤之诊,君何轻命也。后至期果如其言,眉落而死。今人染病在身,不自珍惜,罔遵医戒,忽略初机。直至深重,乃始张惶,卒以丧亡而不救。噫!晚矣。   
    一、慎药石。病家有三种陋习。一者听信师巫,广行杀戮,祷赛鬼神,而医药反若可缓,煎调漫托匪人。二者不明药理,旦暮更医,致使源流不清,臧否淆溷,乱投杂剂,罔知适从。三者自命知医,胶持意见,妄为加减,以掣医人之肘。有此三弊,虽仓扁无以见其能矣。善养者知之。

74#
 楼主| 春回大地 发表于 2006-6-5 09:06:00 | 只看该作者
<>求医——《冷庐医话》清 陆以湉


<>   凡病不能自治,必求治于医者,而其要则有四焉。一曰择人必严,医者之品学不同,必取心地诚谨,术业精能者,庶可奏功。一曰说症必详,脉理渊微,知之者鲜,惟问可究病情,乃医之自以为是者,往往厌人琐语,而病家亦不能详述,此大误也,故凡求医诊治,必细述病源,勿惮其烦。一曰察药必慎,药之伪者不必论,即寻常品味,肆中人粗心,往往以他物搀溷,必亲自检视,方免舛误,至炮煎诸法,亦宜精审,服之斯可获效。一曰录方必勤心,俗于医者所定之方,服药既讫,随手弃掷,余谓宜汇录一册,以备检阅,此不过举手之劳耳,有心人见之,则上工之治验,固可采以示法,中工之方案,亦可因以征学识之浅深,品诣之高下,而定其取舍矣。


<>


<>择医宜谨 ——《友渔斋医话》清 黄凯钧


<>


<>    夫医者,非仁爱不可托也,非聪明达理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是以古之用医,必选名姓之后。其德能仁恕博爱,其智能宣畅曲解;处虚实之分,定顺逆之节;原疾疢之轻重,而量药剂之多少;贯微达幽,不失细小。如此乃谓良医。


<>


<>病有十不治——《养生秘旨》


<>


<>   操欲慆淫,不自珍重,一也,窘苦拘囚,无潇洒之趣,二也,怨天尤人,广生烦恼,三也。今日预愁明日,一年常计百年,四也。室人噪聒,耳目尽成荆棘,五也。听信师巫祷赛,广行杀戮,六也。寝兴不适,饮食无度,七也。讳疾忌医,使虚实寒热妄投,八也。多服汤药而涤肠胃,元气渐耗,九也。以死为苦,与六亲眷属常生难割舍之想,十也。众生诸苦,病居第一。愚者以苦生苦,如蚕作茧,智者于苦灭苦,如鸟脱笼。余悲众生障深,难即解脱,书之以作方便法门耳。

75#
咿咿呀呀 发表于 2006-6-4 22:24:0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你好,我也是常州的。这么多年的就医经历,你知道常州那些医院或者医生是黑门的,哪些是值得信赖的吗?我一直没有系统医治过,希望你能提供一些经验。
76#
左右 发表于 2006-6-28 22:22:0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医理入骨三分,医病之理当属为本,治病之法理应顾本培元,可我央央大国医者舍本求么,百姓急功进利求一时之痛快,为实是一件可怜又可悲的事,本人得病19年有余曾经和楼主一样览尽医药典籍,也曾自己给自己开方抓药两年有余,也算苍天不负有心人吧自己也算医好了一回可不久就也又发了,再用原方就不起作用了,自己也加减组方成分和剂量用了一些但也都是时好时坏,不过就是学了一些医药方面的长识,之到去年碰到父亲的一位朋友给用药到现在消果还不错,也可以用很好来说吧,他的医理就是先从跟本入手,先治身体再治病,固本培元调五脏,清血毒,换肤,以此来达到病的自然全愈,今天看了楼主的贴子感觉楼住的 理论完全和我现在接受治疗的理论一样所以回贴,如不认同就算灌水[em17]
77#
 楼主| 春回大地 发表于 2006-6-28 15:01:00 | 只看该作者
<>    本人不是医生.所以不会在论坛随便开方的.医学道理也是来之不易.有空我先转贴点或写几句.只会有缘人.



<>     方证相应是最低境界,如能精通阴阳指导方证才是最高境界

     方证相应是经方应用的最低境界,这不是一句贬义,只是说它使用简单,不需要任何中医知识的人,按条文对应也可治病,一见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对照条文以麻黄汤必治,相信普通老百姓都能做到吧,故前贤云“仲景之门至简至易,仲景之门人人可入”,这确实是一条用经方的捷径,有是证便用是方。
   


<>     但是如果只是懂得简单的按症寻方,那就只能是最低境界了,只能偶尔取效,不可融汇贯通,若要达到经方治病的最高境界,那就是明辨阴阳,郑钦安云“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识症,亦不难于识症,而难于识阴阳”,诚良言也!现在爱中医,学中医的人已是越来越少了,爱经方,学经方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实在令人痛心。而大多数学经方的朋友们好像对阴阳好像不太重视,有的人因为琢磨不通而弃之,有的人干脆就认为那是邪说,孰不知阴阳是中医的核心,不通阴阳者难成大医。仲圣之法条条皆在阴阳上理论,仲圣之法更是法法皆为救阴护阳,可惜后人却罕有察之。后仲圣者,千古能识此理者,仅黄坤载一人!可笑后人不明仲圣法之精妙,竟然立温疫,立火热,立滋阴各派,欲与仲圣平坐,岂不知仲圣六经辨证大法早已通天彻地,盖治万病之准绳也。无怪乎黄元御对钱刘朱等是如此的愤恨。
   


<>     说句不太恰当的话,滋阴降火理论和温病学说的发展确实阻碍了中医学的发展,中医的疗效从这个时候起大大折扣了,过去所谓的覆杯而愈,效如桴鼓再也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中医治本嘛,当然就要慢慢治”,大批的温病家们只知料病识变,而不知劫病救变,大批的普通病被治为死症,有的治了很长时间好了,却不知是阳气振奋愈病之故,而后的身体必然是不如以前。大批批的老百姓们恶温热而喜寒凉,好好的身体被糟蹋成一派虚寒阳虚之状,四逆尤恐不及,却依然还在清热滋阴。如今的很多疑难杂症大都是由最初的一个个像感冒这样的小病勿用寒凉而一步步致成。朱的补阴剂及一些治法是对中医有贡献的,但他的“阴常不足,阳常有余”是大大的错了,这个后世如黄坤载等多有人明,就连一代宗师蒲辅周老都指出了这一理论的错误,黄煌老师在《经方一百首》中四逆汤单元中也说过,现在人由于环境污染,多用抗生素,少锻炼等,阳虚人是越来越多,而现在的药店却是满堂的六味地黄丸,诚可叹也!希望大家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     经方立方皆以六经六气相乎应,六经纵向辨证,余者诸如脏腑,三焦,卫气营血者皆是横向,圣凡显而易见。当大家真正精通阴阳以后,就会发现六经辨证是多么的完美,三焦,卫气营血等辨证之法是多么的粗俗了。
   


<>    大家能够认真的学习中医,学习经方,尤可贵也,希望大家多在阴阳上下功夫,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好中医,成为一个像岳美中老所说的四,五等中医。在此推荐郑钦安的书和黄元御的书,尤其是黄的书,相信大家读完之后,自己的水平将会上一个很大的层次。

78#
D26127 发表于 2006-6-28 19:00:00 | 只看该作者
请问楼主的治好了没有啊???大家关注的是治疗.
79#
 楼主| 春回大地 发表于 2006-6-30 08:34:00 | 只看该作者
咋晚我在论坛突然不能发言,我就试着重登陆吧.可下来后再也上不去了.把我给急的.当时我就反思自个.是不是说了啥不该说的.可我想没有啊.除了我几乎否定一切.骂过几个骗子.哈哈.过了好久才总算又能登陆上线了.害得我胡思乱想出了点冷汗.也许是网络系统的问题.

     

      哈哈,楼上的朋友你好.说得很在理.中医讲究天人合一.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可我们现在社会急功近利,大道不行.不要说能医国了.看看这社会,再开眼看看外面的世界.现在真的懂得调整人的身心的医生有几个?大部分是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都做不好的无良的专业杀手.把小病弄成大病,大病再要你命.连古代的强盗也不如.它们不但要你钱还要你的命.这种悲痛的案例每个人身边都有过.

     

     说来说去.有的P友总是要我直接说一个好方法来治好病.说实在的.这是一个疑难问题,很难短期解决问题.再说了.我要能有这大法我还有空在这聊天吗?哈哈.但话说回来.我自认为大的方向还是找到了.找对了.慢慢一定会胜利的.我在病后10年多的前8年多.就是在现在大家所经历的一样.看医学教科书,看砖假叫兽的文章.信而行之,可对P病根本没有啥用.在期间我就尝试着不治P病,专治关节吧,嘿.别说.整个人的身体反而好转多了,P病也好转.可由于受砖假叫兽的毒太深,好转后就又急于再治疗P病.用的理论基础还是狗P砖假叫兽的.人的身体整体又掉了下去.就这样8年多反反复复的.


   
       在去年开始,我因缘遇到了几个真才实学的民间明医.看过他们的一点理论,再一个他们一再强调要学习经典著作.养身的话学黄帝内经足已.治病的话把伤寒论看懂.其实这二本书我以前就看过,可没留心.许许多多的也不理解.在去年开始埋头苦读.相互参照.又得益于网络,可看到更多的知识.在这些经典著作的理论为基础.用于自我治疗.到去年底今年初.整个人的身心就上了一个大的台阶.关节病痛好转很多,可轻快的走几公里路.可方便的上下楼梯,人的腰也直多了,(人比原来高了有5CM).P病也变的不是很痒了.皮损也在变小变薄.原来天气变化人的关节很敏感.现在很稳定.近10年全身几乎不能出汗,现在也有微微潮湿的汗出来了.而且一通百通,许多的知识联络起来了.人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把自己学的医学知识大胆给亲朋好友解决病痛问题.效果显著.


      

        说了这么多有人可能还是要问..到底用啥法治疗P病好.哎.短视的人儿.我就再说一遍.
       在三阳经的P病时光(也就是新病,轻的病,身体状况还不错的).方可参用麻.桂.升麻.葛根.一定是要用调整交通表里的升散方法(所谓扶正驱邪).千万不能用清热解毒,寒凝表面腠理的庸医法.(所谓的关门留寇,).

     在三阴经的P病时光(也就是旧病,重的病,身体状况已很糟糕的).一定是要用温里温阳法.培本固元.附子,干姜.甘草,麻,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30 9:15:48编辑过]
80#
lele 发表于 2006-6-30 21:17:00 | 只看该作者
长见识。佩服!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