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银屑病病友互助网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对于“抑制”类药物的一点看法。“强身健体为之除内虚,药之外用内服为之除内虚——

[复制链接] 32
回复
846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星月 发表于 2005-9-22 20:3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看了很多P患的医治过程和经验,觉得心情颇为沉重。很多P友为了不让皮损影响外观,或者止痒,或多或少的使用泽它、达力士,还有:氯喹、青霉素、止痛退热药(水杨酸类、保泰松类)及外用白降汞软膏、芥子气软膏、水杨酸软膏、热水烫洗等,多可使皮损加重。其原因有:①市场上出售的具有止痒作用的外用软膏中多含有糖皮质激素,它的止痒的效果是源于其免疫抑制机制,患者用后不仅可以解决难忍的瘙痒症状,而且皮损也会好转,因此就不断地、无规律地自行外用这类药物,使皮肤自身的免疫功能更加紊乱。在不断加量、不断增加外用次数的情况下,外用药越来效果越不明显,同时皮损越来越不稳定。②某些治疗感冒或咽喉疼痛的药物中,常含有对体内前列腺素有影响的药物,因前列腺素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皮肤的生长、增殖,从而影响皮损的转变过程。银屑病患者因多伴有咽喉不适、易感冒等,若不恰当地应用这类药物,就会形成不稳定型银屑病。③银屑病有一特点就是外伤可以引发,若其皮损正处于不稳定期这一现象就更明显,临床将此称为同形反应。银屑病的皮损多伴有瘙痒,这种瘙痒经热水烫后很舒服,既可解痒又可剥去难看的鳞屑。但是患者不知,在此过程的同时,你在创造同形反应,因每剥离或抓挠鳞屑或皮损时,都会触及边缘无皮损的皮肤,从而使皮损不断扩大、加重,而这些反应多是在洗澡后23天才出现,所以常常被患者忽略,尤其是外用或内服糖皮质激素类药后,减量太快或骤停皆可激发成脓疱型或红皮病型银屑病。


<>


<>


<>到底什么才是医治P病的良方呢?!这里我谈一点点看法。其实,在我的其它帖子里原本谈得很多,但是看到P友们还在不断的寻求上段所提到的药物的外用方式,就不得不想再讨论一下。


<>


<>


<>因为内服药物和锻炼及饮食等等的方式方法因个人体质、条件不同,所以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但是,本人比较不认同很多皮损抑制类的药物的外用,在《银屑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书中也明确强调此类药物带来的诸多后果!。中医《理瀹骈文》中说:“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也就是说,内治药和外治药作用机理是一样的,只是使用方式不同而已。所以,外用药物作用于表,亦可影响于内。因此,如果认清P患之发自于内,即常说的内虚之理,那么外用药物的使用依据和所采用的药理自然不言而喻了!


<>


<>


<>故,内虚不除,则外患不止!


强身健体为之除内虚,药之外用内服为之除内虚——殊途同归,异曲同工,此乃P病治疗之道也!








鄙人之愚见,经历无知到摸索,从摸索到探索的过程。略有所得,供探讨,供参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22 23:21:02编辑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eoe 发表于 2005-9-22 20:35:00 | 只看该作者
真知灼见
3#
 楼主| 星月 发表于 2005-9-22 20:40:00 | 只看该作者
另,外用药之影响,依据使用之量、及程度,或多或少,根据其成份亦可判别其对于不同体质可能的影响与后果。故,外用药物之使用与内用药物有相辅相成或可相左之效果。甚至,外用之药亦可有内服药之相同作用。——此为上文之补充。
4#
 楼主| 星月 发表于 2005-9-22 23:44:00 | 只看该作者
<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   祖国医学对银屑病的认识从唐宋到明清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在早期,强调外因“风”、“湿”、“邪”在发病中的作用,忽视了内因的作用,针对“湿邪”和“虫邪”,初期治疗上以燥湿、杀虫、祛风为主,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逐渐重视内因在发病中的作用,认为内因是发病的根本,内外因共同作用导致“白疕”的发生和发展;治疗上转向于以清热、凉血、润燥为主,且提倡分阶段治疗。明清以后,包括现代很多医家,对“白疕”的认识更深入,提出“病在皮肤,根在血液”的观点。<>

<>

<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  银屑病多因七情内伤,气郁不舒,郁久化火,心火亢盛,毒热潜伏于内脏;或饮食失节,过食腥发、动风之物,致脾胃失和,气血不畅,日久生湿,湿蕴化热,湿热成毒,而复感风热或风寒湿邪,内外合邪而发病。女子由于脉虚,月经不调,肝肾不足,虚火妄行。

< 0cm 0pt?>   中医认为:人于血分,而发于肌肤。热入于里,痹阻经络,热壅血络,则发红斑;风热燥盛,肌肤失养,则皮肤发疹;搔之屑起,色白而痒。

< align=left none? mso-layout-grid-align: left; TEXT-ALIGN: 0pt; 0cm><>  现代中医根据西医对银屑病的病因分析,除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和感染等因素外,银屑病伴有微循环功能障碍,其血液流变学指标也有病理性改变,且随着银屑病类型和病情的不同而异。他们对部分患者进行肝血流图检查,发现有些患者有明显的肝静脉波及门脉波升高,提示有肝脏血液瘀滞,回流受阻,有机能性门脉高压。据此重用活血化瘀药物,取效较佳。因此,在对银屑病的临床治疗中,除要根据热、燥、虚、实之不同而适当配伍用药外,一定要重视活血化瘀药物的运用,并使其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中。实验研究证明,活血化瘀药有减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及免疫保护和免疫增强效果,使部分免疫功能异常者恢复正常,能增强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细胞的修复。活血化瘀可以改善全身及局部的血液循环,使瘀血去、新血生、脉络通畅,且对消除因热而瘀.因瘀而热的不良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 0cm 0pt?><>

《医学源流》云:“外科之证,最重外治”。银屑病病位表浅,皮肤鳞屑红斑不仅顽固难消,而且直接影响了皮肤的正常代谢和体温调节,使病情加重,又由于银屑病患者多伴有微循环功能障碍,使内服药物难以直达病灶,故尤宜重视外治。

  外用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皮肤病变部位,通过皮肤的渗透和吸收作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微循环障碍的消除,且能使皮肤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降低,耐受性增加,免疫力提高。在皮肤病的治疗中,外治法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在治疗银屑病的过程中,外用药物的选择是重要一环,应注意避免因用药不当加重病情。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高尚璞等中医师认为:“西药常用外用药都有一定副作用,目前疗效较好的他扎罗汀有中度至重度的刺激性,钙泊三醇不适宜进行期的治疗”。

  名医朱仁康(中医皮肤病泰斗,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皮肤科创始人)强调外用药物也应按照辩证治疗:

—血热型:多见于进行期,朱老强调进行期皮疹宜安抚,可用性质温和、刺激性小的单软膏、凡士林软膏、玉黄膏等治疗,切忌使用刺激性强的角质剥脱剂,或用热水烫洗。若无明显干燥瘙痒等不适,可不涂外用药物,仅以内服为主。

—血虚型:多见于静止期和消退期,以内服为主,配以红粉膏外涂,使润肌止痒。

—湿热脓毒型:多见于脓疤型,朱老认为此时皮损已化毒成脓,不能激惹,宜以清热解毒及安抚之品外用。常用药物有:脓多湿烂时以生大黄、黄柏、贯仲煎水湿敷;脓少结痴时以四黄膏外涂

—毒热型:朱老称其为燔营灼血证,多见于红皮病型,此时应以内服药物治疗为主,可适当选用香油、紫草油外涂以保护皮肤,防止干燥皲裂。

—风湿阻络型:多见于关节病型,以内服为主。

5#
饕餮 发表于 2005-9-23 01:22:00 | 只看该作者
<>作为患者家属可真是不容易,人都说“久病成医”,我看连家属也快成医了。

<>请问“病在皮肤,根在血液”的观点可以确定吗?

6#
 楼主| 星月 发表于 2005-9-23 08:26: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饕餮在2005-9-23 1:22:42的发言:
<>作为患者家属可真是不容易,人都说“久病成医”,我看连家属也快成医了。


<>请问“病在皮肤,根在血液”的观点可以确定吗?


<>
<>这个问题,比较好回答。我之理解如下:


<>内虚如何作用于皮肤呢?!此点可从如下得:


<>现代中医根据西医对银屑病的病因分析,除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和感染等因素外,银屑病伴有微循环功能障碍,其血液流变学指标也有病理性改变,且随着银屑病类型和病情的不同而异。他们对部分患者进行肝血流图检查,发现有些患者有明显的肝静脉波及门脉波升高,提示有肝脏血液瘀滞,回流受阻,有机能性门脉高压。——可见,血液在病变中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又“人于血分,而发于肌肤。热入于里,痹阻经络,热壅血络,则发红斑;风热燥盛,肌肤失养,则皮肤发疹”——所谓微循环是由什么来实现的呢?!不言而喻了吧!自然,血之变则多源于内而发于肤;肤之变,亦可入血,达内。药之力可由内达肤,肤之药亦可从表入内。


<>再有“实验研究证明,活血化瘀药有减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及免疫保护和免疫增强效果,使部分免疫功能异常者恢复正常,能增强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细胞的修复。”


<>由此可见,现代医学充分证明了中医观点的正确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23 11:51:46编辑过]
7#
 楼主| 星月 发表于 2005-9-23 08:47:00 | 只看该作者
<>个人之愚见:研究病因,应从个人之病症出发,充分领会前人的经验和理论总结,除表面之现状更入核心之问题,综合各种因素,分析问题始终!单纯看现象,那,越看越晕!

8#
 楼主| 星月 发表于 2005-9-23 08:59:00 | 只看该作者
研究复发之问题,关键看复发之因素,虽各有不同,但可见,可辨!P患如顽敌,我进则敌退,我停则敌停,我退则敌进,我强则敌弱!我有之良方,则敌必慌。若欲除之而后快,则必先了解敌,进而才可退敌!抗战有八年,期间也是胜败无数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9#
 楼主| 星月 发表于 2005-9-24 09:50:00 | 只看该作者
银屑病患者的微循环和正常人相比,有哪些异常变化呢?总的说来,有两个方面的改变:一是血管形态的改变。在皮损处,用微循环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真皮乳头内的血管襻, 顶部扭曲盘绕呈团球状。在皮损的边缘,可见血管异常的扩张和弯曲。在皮损周围外观正常的皮肤上观察,也可见到血管有异常弯曲等表现。而且离皮损越近,变化就越明显。这说明,银屑病的发生与发展,可能是先出现真皮毛细血管的异常变化,而后才出现了临床可以看到的皮损。在甲皱处,虽然没有银屑病皮损,一但在大部分患者,都可以看到血管异常扩张、血管襻弯曲畸形以及血管周围因渗出和出血造成水肿的某些表现。随着皮损的发展,可见皮肤血管的异常变化也不断加重, 到静止期时往往表现得最为明显。而后又随着皮损的消退而逐渐减轻。但根据观察,血管恢复正常的速度要比皮损消退慢得多。在大多数病例中,往往是皮损消退后数月甚至一年以后,血管的变化才能恢复正常。二是血流的改变。由于血管形态的异常变化以及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含量和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增加,、血流速度往往比正常人明显减慢,而且血流呈粒状(正常人呈线状)。这正符合祖国医学所说的“血瘀”表现,为银屑病“活血化瘀”的治疗原则提供了客观依据。
10#
 楼主| 星月 发表于 2005-9-25 00:49:00 | 只看该作者
<>碰药不如解药

<>碰药,其实是最盲目的用药方式,毕竟,这样的用药是最为冒险的和危险的。因为P病的内虚程度各有差别,内服之药或者食疗之术也根据个人的情况多有不同,且药之成份用法虽病程而多有所改变,所以,碰药为下策。

<>碰药不如解药,既然担心用错药物,那么不如多了解P病所用药之范围,多方了解个人体质特征,进而排除不合理的用药方式。外用药的方式,其实在书中已有详述,怎样安全,其实通过对药理的分析即可得出结论了。

<>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