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银屑病病友互助网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网上医院隐患多 贩售假药有猫腻

[复制链接] 2
回复
269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夜未央 发表于 2007-12-17 01:3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http://www.ccvic.com/news/a16/2007/1213/07121310106EGIAC82G1GE534E8A1A.shtml


       

“北京医科大学基因药物研究院”的医院网站

“北京医科大学基因药物研究院”网站大肆宣传的虚假广告——阎教授做客央视《健康之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我们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夜未央 发表于 2007-12-17 01:36:00 | 只看该作者

近日,一家名为“北京医科大学基因药物研究院”的医院网站宣称他们的主打药品“四十八克银系列”被中华医学会等部门列入2007年银屑病康复工程指定药品,并且在2007年4月28日,在由国家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华医学会,国家中药管理局共同举办的“中国中医药科技成果研计会”上,获“国家新药科技成果奖”。治愈率达98%以上,三个疗程就能彻底康复不遗传后代。

针对网站宣传中的疑点,记者进行了专门的调查采访。

疑点1:中华医学会指定药品?

12月4日上午,记者以患者的身份拨通了该医院在网上留下的“康复热线”:8334鬃?。“一个疗程才600多元,3个疗程一定治愈。”电话那头,一名外地口音的女子说,“‘四十八克银’系列药品是国家专利产品,采用了国际最先进的技术,激活T细胞,阻断基因复制,抑制表皮细胞的过度分化和增殖……”记者表示听不懂这些专业术语,该女子却表示“要相信权威和专家,这个药肯定好用。”

为了增加药品可信度,该网站特意用照片的形式列出了该药品的注册证书。证书上的注册时间是2006年1月1日,颁发机关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编号为:101002。随后,记者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管理局官方网站上查寻。查寻结果是:此编号不存在。也并没有名为“四十八克银胶囊”的药品。

“假的,你别相信。全是骗局。”当记者打电话到中华医学会,一名办公室工作人员称,中华医学会从未指定过任何康复药品,也从未向公众推荐过任何一种特效药。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的工作人员也证实,该局从未举办研讨会推荐过这种药品,“现在打着这种旗号的骗子太多。”该工作人员称,几乎所有非法网站的药品都宣称能治愈牛皮癣等疑难病症,这样绝对化的广告宣传,不管在哪种媒介上都是违法宣传。这样的网站,其根本目的就是骗取患者的钱财。对于该网站的造假行为,他们将予以追究。

疑点2:专家做客中央电视台?

在该网站首页,一则“阎教授做客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节目”的配图专题被处理得非常醒目。专题不但提供了节目现场的图片,而且把节目内容全部整理成文字记录。

“根本没听说过这个阎义峰教授。”12月5日,记者致电《健康之路》核实此事。栏目组工作人员称,节目从未做过银屑病专题节目,更不会在节目中推荐任何一种药品。

“我们也根本没听过‘北京医科大学基因药物研究院’”。这名工作人员称,经常接到各地患者的投诉,称一些网上医院谎称接受过《健康之路》的采访进行宣传,“这样的事儿太多了。”

那么,该网站上的图片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就此,记者采访了从事网页制作技术人员姚军。“从画面上来看,很多地方都很粗造。肯定不是在节目现场拍的。一看就是经过处理的。可能是用PHOTOSHOP等图片工具修改制作的。”

疑点3:治愈率达到98%以上?

针对网站对药物治疗效果的宣传,记者采访了宣武医院皮肤科的医生李强。李强告诉记者,就他知道的治疗牛皮癣的药物中,还没有听说过“四十八克银系列”。正规医院都无法保证对牛皮癣的治愈效果能达到98%。这些貌似神奇的广告词,对千方百计寻方觅药的患者很有诱惑力。但一眼就能看出这些是虚假广告,因为,目前国际上尚没有根治牛皮癣的药物。“如果真有这样的药,只有两种可能:99.99%的假药或中国第一个诺贝尔医学奖诞生了。显然后者的可能性只有0.01%。”

另外,该网站宣称,北京医科大学基因药物研究院研制的“四十八克银系列”由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制作,但记者在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制药厂制药品名细中却没有查到该商品名称。

疑点4:医院变成了小店?

这家医院网站上登记的地址为北京市海淀区老营房路甲45号院。12月4号下午,记者来到北京市海淀区老营房路甲45号院,只发现两个小店。小店的老板说,他在这里开店很多年,从来没听说过有“北大皮肤病医学研究院”。

在该医院的网站上,宣称“与国内中国疾病预防中心、北京医科大学、首都国际医学研究院、北京大学皮肤病专科医院等众多权威医疗机构的近百名专家、教授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组建了疑难病研究专家委员会”,记者向首都医科大学和中国疾病预防中心等多家医院、机构核实,全都表示也从未与该医院有过合作。中国疾病预防中心的工作人员称,根本不知道“北京医科大学基因药物研究院”,更没有所谓的“疑难病研究专家委员会。”

记者提出直接到医院看病,对方表示,需要提前预约。记者预约后,对方又称,最近医院给老干部体检,预约不上。记者表示去医院看看,哪怕一眼也行,对方用不耐烦地口气说:“来了没有大夫给你看病,你来了也是白来。”

3#
 楼主| 夜未央 发表于 2007-12-17 01:36:00 | 只看该作者

调查1:售药网站并非少数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网上卖药的类似网站并非少数。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打着知名医学研究所的牌子,一律宣称自己的药品是重要的科研成果;宣称产品是受到某权威部门的推荐;主治医生都大有来头。记者发现,在“中国科学院生物药物研究院”、“北京疑难病研究会研究所”的网站,除字体与名称不同外,版面设计上没有任何差别,甚至板块的位置,所用的照片都完全相同,并且专家都参加过中央电视台的《健康之路》栏目。记者还发现,两家网站专家参加《健康之路》的访谈内容除了药品名称和治疗项目不同外,其余的都大同小异。

这些医院的普遍做法都是先让患者将钱打到银行账号上,再让快递公司人员送货。为了鼓动患者买药,营造出买卖繁荣的迹象,网站还贴出了大量的表扬信,还有大量发货记录。

调查2:网络虚假广告难以根除

12月6日上午10时,记者将调查结果向海淀区老营房派出所反映,派出所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对许多网络违法医药广告,现有的监控手段很难控制,特别是网上电子文档可以任意修改,不留痕迹,当事人完全可以对违法事实加以否认。

12月10日上午11时,记者向北京药监局举报“四十八克银系列”药品,药监部门表示,将与尽快与相关部门协调,对非法网站予以查封。“他们经常玩改头换面的把戏。”北京药监局工作人员说,药监局经常接到被假冒医院的网站骗取钱财的投诉电话,并多次配合公安等相关部门采取措施打击这些卖假药的,但始终不能根治,“往往刚进行查处,非法网站就停了,过些天又改头换面重新出现了。”

北京药监部门提醒广大市民,正规的药品很少在网上宣传和销售,多是通过医院和药店销售。正规的网上药店要经过当地药监部门的严格审批,所售药品严格限定非处方药,在网上也只应提供药品目录和价格,不允许未经审批大张旗鼓地做广告宣传。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