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银屑病病友互助网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活血化瘀汤治疗寻常性银屑病

2015-4-4 23:31| 发布者: 管理员| 查看: 2351| 评论: 0

摘要: 活血化瘀汤治疗寻常性银屑病 【摘要】 目的 探讨活血化瘀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PASI计分、ELISA法检测120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治疗前后的浓度相结合的方法判定疗效。 ...



活血化瘀汤治疗寻常性银屑病


【摘要】  
目的  
探讨活血化瘀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PASI计分、ELISA法检测120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治疗前后的浓度相结合的方法判定疗效。结果  活血化瘀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满意。结论  sVCAM-1水平的测定比较简便,对疗效评价受主观影响小,对其检测可作为判定疗效的指标之一,活血化瘀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寻常型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红斑鳞屑性皮肤病,其发病率高,顽固难治,易于复发,应用活血化瘀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以进一步探讨中药治疗银屑病的可能机制及科学的检测手段判定中药药效,开发治疗银屑病的有效方剂。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3年1月~2005年1月门诊寻常型银屑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为60例。男75例,女45例;年龄18~62岁,平均35.7岁;病程1.5~13年,平均7.2年;中医辨证:血热型(进展期)45例,血燥型(稳定期)38例,血瘀型(退行期)37例。有103例患者完成了观察,其中治疗组54例,对照组49例。
1.2  病例入选标准  16岁以上,无心、脑、肝、肾疾患及其他内科疾病患者。非哺乳期、妊娠妇女;无免疫功能低下者;皮损面积小于体表面积20%以上和特殊类型的银屑病不入选。
1.3  病例排除标准  2周内曾接受局部治疗者,如皮质内固醇、维甲酸类或维生素D3衍生物;8周内曾系统使用维甲酸类药物、皮质内固醇及免疫抑制者;常规检查患有其他器质性病变,治疗期间停止内服及外用其他治疗银屑病的药物。
1.4  方法
1.4.1  给药方法  活血化瘀汤处方组成:生地15g,当归15g,红花15g,莪术15g,紫草15g,土茯苓、板蓝根、白鲜皮各15g。血热型加用炒栀子10g,生石膏30g,蒲公英30g,熟军10g;血瘀型加用厚朴12g,丹参30g,秦艽12g,生龙牡各30g;血燥型加用川芎9g,白茅根30g,郁金12g。对照组采用四物汤:生地25g,赤勺10g,当归30g,川芎10g。各型加减同治疗组。上述方剂水煎2次,每日1剂。疗程8周。每次随诊记录不良反应,包括表现、发生时间、程度、持续时间、与药物的关系、处理方式、转归。
1.4.2  评价指标及疗效判定
1.4.2.1  评价指标  采用PASI(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评分方法。银屑病斑块的厚度、红斑、鳞屑3项指标均按0~4共五级记分(0=无,1=轻度,2=中度,3=重度,4=极重度),皮损面积最按1~6共六级记分,皮损面积<10%为1分,>10%为2分,>30%为3分,>50%为4分,>70%为5分,>90%为6分。后计算PASI总分,公式为PASI总分=0.1×头部面积分×头面严重度分+0.3×躯干面积分×躯干严重度分+0.2×上肢面积分×上肢严重度分+0.4×下肢面积分×下肢严重度分。
1.4.2.2  疗效判断  疗效指标判定标准:要求患者随访前24h内不洗澡,随访时对皮损厚度、红斑、鳞屑和面积分别进行评分。基愈:治疗前后PASI评分减少>90%;显效:治疗前后PASI评分减少60%~89%;好转:治疗前后PASI评分减少20%~59%;无效:治疗前后PASI评分减少<20%。基愈率和显效率相加为有效率。
1.4.3  血清sVCAM-1的检测  由上海贝西公司提供的人sVCAM-1 ELISA试剂盒进行sVCAM-1检测,严格按说明书要求和步骤进行操作。取治疗前120例、治疗后103例患者的静脉血3ml,离心收集血清,-80℃保存备用。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sVCAM-1的水平。
1.4.4  统计学方法  试验数据用χ2检验及配对资料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8周后,两组药物临床疗效见表1,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10.37,P<0.01)。
2.2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2.3 实验室检查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血清sVCAM-1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1=9.98,P<0.01),对照组有一定的下降(t2=2.76,P<0.05)。治疗前两组差异无显著性(t3=1.29,P>0.05),见表2。
2.4 表2  两组银屑病患者血清sVCAM-1治疗前后的水平注:t1=9.98;t2=2.76;t3=1.29。t1值为治疗组银屑病患者治疗前血清水平与治疗后相比较的t值,P<0.01;t2值为对照组银屑病患者治疗前血清水平与治疗后相比较的t值,P<0.05;t3值为两组银屑病患者治疗前血清水平比较的t值,P>0.05
2.5  不良反应  在用药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但由于中药汤剂味道苦,患者耐受性差,因此导致许多病例未能完成试验过程。
3  讨论
  银屑病的发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背景下的免疫性疾病,多种免疫相关细胞、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形成免疫—炎症致病网络  [1]。有研究表明,细胞黏附分子通过调节炎症部位淋巴细胞的运行和归巢在炎症性皮肤病的致病中发挥作[2]。 VCAM-1属于细胞黏附分(CAMs)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中的一员,主要以低水平表达于内皮细胞,经白介素-1、α、γ-干扰素刺激后,在内皮细胞表面有较强的表达。通过与T细胞相对应的受体极迟抗原-4(VLA-4)的结合,参与T细胞和内皮细胞间的相互作用[3]。研究表明,内皮细胞上的VCAM-1是最初引导淋巴细胞进入银屑病皮损的重要黏附因子[4],且银屑病患者皮损处的皮肤VCAM-1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5]。有报道证实,银屑病皮损中的VCAM-1的原位表达上调,与T细胞亚群和增殖抗原Ki-67的表达呈正相相关,提示细胞黏附分子与银屑病的发病有关[4~6]。有学者通过研究表明,银屑病患者的血清中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浓度的升高同血管内皮细胞VCAM-1的高表达有关;随着治疗后皮疹的好转,血管内皮细胞VCAM-1和血清中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都明显下降,且sVCAM-1与PASI相关性最好[5],因此笔者把血清中sVCAM-1作为评判银屑病疾病活动严重程度以及治疗效果的客观指标之一,以解决单纯使用PASI计分导致对治疗效果缺乏客观评价的影响。
  目前治疗银屑病的方法很多,如维甲酸类药物、环孢素、补骨脂素加UVA疗法、UVB光疗法等。每一种方法都有一定的疗效,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使部分患者不能接受。近年来,我科发扬中医中药的优势,在开展治疗本病的研究工作方面有较大进展,采用活血化瘀汤治疗寻常性银屑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且无明显的副作用。
  口服维A酸、UVB光疗治疗银屑病患者,随着病情的好转,VCAM-1和sVCAM-1水平都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5]。本试验研究结果也表明,经治疗后治疗组皮损好转,血清sVCAM-1水平都较治疗前有明显的下降,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活血化瘀汤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方中君药当归补血、活血;川芎活血、行气,辛散温通,能上行巅顶,下行血海,外彻皮毛,旁通四肢,活血行气,通畅气血,使药至皮毛腠理。莪术行气破血,进一步加强活血功能。臣药土茯苓、板蓝根等加强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作用;丹参活血、清心除烦,缓解病人心理症状。
同时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丹参、红花、川芎、当归不仅可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黏度,还对表皮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当归还具有明显的抗感染作用,因此该处方治疗银屑病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该处方有哪些成分在治疗银屑病中起作用,是否与该方剂中某些中药成分能抑制VCAM-1的活化,或阻断VCAM-1与VLA-4的结合,使T淋巴细胞不能与内皮细胞相互作用,从而达到对银屑病的治疗目的,有待进一步研究。同时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到多种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及炎症介质,活血化瘀汤中的中药成分是否还在其他环节中发挥调节作用而达到较好的临床疗效,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总之,应用活血化瘀汤治疗寻常性银屑病收到了较好的临床疗效,而且血清中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水平的测定比较简便,对疗效评价受主观影响小,对其检测可作为判定疗效的指标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新.银屑病发病机制的现代概念.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8,24:137-139.
    2  Caproni M,Palleschi GM,Falcos D,et al.Pharmacologic modulation by cetirizine of some adhesion molecules expression in psoriatic skin lesion. Int J Dermatol,1995,34:510-513.
    3  张学军,刘维达,何春涤.现代皮肤病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01.
    4  蔡绥勍,郑敏,孙国均.银屑病患者皮损和非皮损部位粘附分子的免疫组化研究.中华皮肤科杂志,1998,31:79-81.
    5  蔡绥勍,孙国均,郑敏.银屑病患者血清和皮损中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对比研究.中华皮肤科杂志,2002,35:99-101.
    6  Das PK,deBoer OJ,Visser A,et al.Different expression of ICAM-1,E-selectin and VCAM-1 by endothelial cells in posoriasis and contact dermatitis.Acta Derm Venereol Suppl(Stockh),1994,186:21-22.

  作者单位: 江苏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检验科)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相关分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