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皮肤的表皮结构(一) 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其间除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与毛囊、指或趾甲、皮脂腺、小汗腺、顶泌汗腺)外,还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肌肉。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约占总体重的16%。成人的皮肤面积约1.5㎡,新生儿约0.21㎡。眼睑、乳部和四肢屈侧等处皮肤较薄;掌跖及四肢伸侧等处皮肤较厚。 皮沟:皮肤表面有许多纤细的皮沟,是由真皮中纤维束的排列和牵拉所致。 皮嵴:皮沟将皮肤划分为细长较平行、略隆起的皮嵴。 皮野:较深的皮沟将皮肤表面划分为三角形、菱形或多边形小区,称为皮野。指(趾)末端屈面的皮沟、皮嵴呈涡纹状称指(趾)纹。 无毛皮肤:掌跖、指(趾)屈面及其末节伸面、唇红、RT、**、包皮内侧、小YC、大YC内侧、*等处皮肤无毛。 指(趾)末端伸侧有指(趾)甲。
(一)角朊细胞 (二)表皮内其它细胞 除角阮细胞外,正常表皮内还有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Merkel细胞、未定类细胞和少量淋巴细胞。 1.黑素细胞 起源于外胚叶的神经嵴,约在胚胎期50天移至表皮基底层和毛囊,亦见于粘膜、眼色素层和软脑膜等处;在暴露部位、乳晕、腋窝、生殖器及会阴部等处较多。银染色及DOPA染色显示黑素细胞有较多的树枝状突起,伸向邻近的基底细胞和棘细胞。每个黑素细胞借助树枝状突起可与大约10~36个角阮细胞接触,向它们输送黑素颗粒,形成表皮黑素单元。黑素小体为内含酪氨酸酶的膜性细胞器。黑素小体成熟而充满黑素后,也称黑素颗粒。黑素能遮挡和反射光线,保护深部组织免受辐射损伤。日光照射可促进黑素的生成。 2.朗格汉斯细胞 是一种来源于骨髓及脾的免疫活性细胞。主要存在于表皮中部及毛囊上皮内,约占表皮细胞的3%~5%;见于口腔、扁桃体、咽部、食管、阴道、直肠的粘膜以及真皮、淋巴结、胸腺等处。密度因部位、年龄和性别而异。 朗格汉斯细胞有多种表面标志,包括IgG、IgE和C3b等的受体以及Ia(HLA-DR)、CD4、CD45、S 100等抗原;人类朗格汉斯细胞又是正常皮肤内唯一能与 CD1a(OKT6)单抗结合的细胞。 3.Merkel细胞 是一种具有短指状突起的细胞,散在于基底细胞之间,较多见于掌路、指趾、口腔、生殖器等皮肤或粘膜,亦可见于毛囊上皮。Merkel细胞的来源尚无定论,一般认为是外胚叶的神经婚。推测Merkel细胞是一种感觉细胞,能感受触觉。 4.未定类细胞 常位于表皮基底层,只能通过电镜识别。其特征是无黑素小体、Birbeck颗粒、桥粒及张力细丝,呈树枝状。现多认为未定类细胞就是未成熟的朗格汉斯细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