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银屑病病友互助网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银屑病病友互助网 首页 文献资料 查看内容

正常皮肤的表皮结构(一)

2015-4-3 16:49| 发布者: 管理员| 查看: 2007| 评论: 0

摘要: 正常皮肤的表皮结构(一) 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其间除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与毛囊、指或趾甲、皮脂腺、小汗腺、顶泌汗腺)外,还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肌肉。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约占总体重 ...
正常皮肤的表皮结构(一)



      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其间除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与毛囊、指或趾甲、皮脂腺、小汗腺、顶泌汗腺)外,还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肌肉。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约占总体重的16%。成人的皮肤面积约1.5㎡,新生儿约0.21㎡。眼睑、乳部和四肢屈侧等处皮肤较薄;掌跖及四肢伸侧等处皮肤较厚。

      皮沟:皮肤表面有许多纤细的皮沟,是由真皮中纤维束的排列和牵拉所致。

      皮嵴:皮沟将皮肤划分为细长较平行、略隆起的皮嵴。

      皮野:较深的皮沟将皮肤表面划分为三角形、菱形或多边形小区,称为皮野。指(趾)末端屈面的皮沟、皮嵴呈涡纹状称指(趾)纹。

     皮肤的颜色因种族、年龄、性别及部位不同而异。

      无毛皮肤:掌跖、指(趾)屈面及其末节伸面、唇红、RT、**、包皮内侧、小YC、大YC内侧、*等处皮肤无毛。

      指(趾)末端伸侧有指(趾)甲。


      表皮属复层鳞状上皮,主要由角朊细胞、黑素细胞和朗格汉斯细胞构成,还可能含有少量Merkel细胞、未定类细胞和淋巴细胞。

      (一)角朊细胞 
      由外胚叶分化而来的上皮细胞,在其分化过程中形成具有保护作用的角蛋白。角朊细胞是表皮的主要细胞,占表皮细胞的80%以上。角朊细胞之间有一定间隙,可见细胞间桥,即电镜下所见的桥粒。
      根据角朊细胞的分化阶段和特点,表皮由内向外依次分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
      基底层借助基底膜带而与真皮连接。

      1.基底层 位于表皮的最下层,为一层柱状或立方状的基底细胞。相邻的基底细胞间、基底细胞与其上的棘细胞间可见桥粒;基底细胞的真皮侧则可见半桥粒。
      在正常情况下,一部分基底细胞(约 50%)可进入分裂相,产生新的角阮细胞,故基底层亦称生发层。正常表皮基底细胞的分裂周期约为 13~ 19天;分裂后形成的角朊细胞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表面约需14~42天,从颗粒层表面再移至角质层表面而脱落又需约14天;因此,正常表皮更新时间约为41~75天。

      2.棘层 位于基底层上方,一般由4~10层细胞组成;细胞呈多角形,核较大呈圆形,细胞间桥明显而呈棘刺状,故称为棘细胞。
      3.颗粒层 位于棘层之上,一般由2~4层梭形细胞组成;这些细胞中有较多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嗜碱性的角质透明颗粒。
      4.透明层 仅见于掌路等角质层肥厚的表皮,位于颗粒层上方。光镜下可见角质层与颗粒层之间有2~3层扁平、境界不清、无核、嗜酸性、紧密相连的细胞。胞浆中有较多疏水的蛋白结合磷脂,与张力细丝融合在一起;因此,透明层是防止水及电解质通过的屏障。有人把透明层归属于角质层的一部分。
      5.角质层 由5~10层已经死亡的扁平、无核的细胞组成,其细胞器几尽消失。易于脱落。
      6.桥粒和半桥粒 角朊细胞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光镜下可见细胞间桥。
在电镜下,细胞间桥的相应物称为桥粒。基底细胞的真皮侧,在电镜下可见胞膜内侧的附着板,其上也有张力细丝附着并折同胞奖.称为半桥粒。
      7.基底膜带 用PAS染色,在表皮与真皮交界处有0.5~lpm厚的红染带,示有中性粘多糖,称为基底膜带。基底膜带除使真表皮紧密连接外,还具有渗透和屏障作用。表皮无血管,营养物质可通过此带进入表皮,代谢产物可通过此带进入真皮,但可限制大分子通过。当基底膜带损伤时,炎症细胞、肿瘤细胞和一些大分子可通过此带进入表皮。


  (二)表皮内其它细胞 
   除角阮细胞外,正常表皮内还有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Merkel细胞、未定类细胞和少量淋巴细胞。
   1.黑素细胞 起源于外胚叶的神经嵴,约在胚胎期50天移至表皮基底层和毛囊,亦见于粘膜、眼色素层和软脑膜等处;在暴露部位、乳晕、腋窝、生殖器及会阴部等处较多。银染色及DOPA染色显示黑素细胞有较多的树枝状突起,伸向邻近的基底细胞和棘细胞。每个黑素细胞借助树枝状突起可与大约10~36个角阮细胞接触,向它们输送黑素颗粒,形成表皮黑素单元。黑素小体为内含酪氨酸酶的膜性细胞器。黑素小体成熟而充满黑素后,也称黑素颗粒。黑素能遮挡和反射光线,保护深部组织免受辐射损伤。日光照射可促进黑素的生成。
   2.朗格汉斯细胞 是一种来源于骨髓及脾的免疫活性细胞。主要存在于表皮中部及毛囊上皮内,约占表皮细胞的3%~5%;见于口腔、扁桃体、咽部、食管、阴道、直肠的粘膜以及真皮、淋巴结、胸腺等处。密度因部位、年龄和性别而异。 朗格汉斯细胞有多种表面标志,包括IgG、IgE和C3b等的受体以及Ia(HLA-DR)、CD4、CD45、S 100等抗原;人类朗格汉斯细胞又是正常皮肤内唯一能与 CD1a(OKT6)单抗结合的细胞。
   3.Merkel细胞 是一种具有短指状突起的细胞,散在于基底细胞之间,较多见于掌路、指趾、口腔、生殖器等皮肤或粘膜,亦可见于毛囊上皮。Merkel细胞的来源尚无定论,一般认为是外胚叶的神经婚。推测Merkel细胞是一种感觉细胞,能感受触觉。
   4.未定类细胞 常位于表皮基底层,只能通过电镜识别。其特征是无黑素小体、Birbeck颗粒、桥粒及张力细丝,呈树枝状。现多认为未定类细胞就是未成熟的朗格汉斯细胞。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