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针刺、拔罐、耳穴割治、穴位注射及穴位埋线等方法治疗(四)
4.穴位割治、穴位注射及配合中药内服、外用疗法 (1)张久桐采用穴位割治为主、配中西药进行治疗,方法:①药物配制:取黑胡椒50g,穿山甲log,补骨脂50g,川穹、白芷各l0g,共研细末,加冰片5g拌匀,装瓶备用.②割治部位:阳溪(双)、大椎、解溪(双)、耳背上1-3处小静脉(双)、耳六风湿线(双)。③割治方法:先以75%酒精常规消毒,再用消毒三棱针划破割治部位之表皮,以微见出血为度,不宜过深,然后撒少许药粉,然后用胶布固定,每周1次,10次为1疗程。④西药:维生素B620mg,维生素C200mg口服,1日3次,痒甚者给扑尔敏4mg, 1日3次口服,脓疱型给SMZ 2片,1日2次口服。治疗结果:共治疗100例,痊愈49例,好转44例、无效7例(无效者均为病程较长几,割治3-5次未见明显效果而放弃治疗者)。病程长而经常复发使用多种药物治疗的患者,本法收效较慢,但坚持治疗亦可以收到满意效果。体会:割治疗法具有行气活血、祛风胜湿、调和营卫作用,外用中药亦有搜风通络、行气散郁等功效,再配合维生素B、C等药物,共同调整机体代谢和调节中枢系统,使之恢复正常生理功能,提高T细胞功能、稳定免疫功能,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局部炎症反应,抗过敏,降低DNA的合成,达到病愈。 (2)王效平等采用复方川椒散穴位划痕法,方法:用复方川椒散(黑胡椒85g,穿山甲log,冰片5g共研细末过80^-120目筛后装瓶备用)、取双耳支点穴、阳溪(双)、大椎、解溪(双),先用75%酒精消毒,再用手术刀或三棱针在穴位上划“一”或“+”字型痕迹(划痕长3 - 5mm,以微见出血为度,不宜过深,以防感染),然后撤少许药粉,用胶布贴敷固定,并用指端揉压穴位片刻,以增强局部刺激,每周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结果:共治89例,治愈61例(68.5%)、好转24例(27%)、无效4例(4-5%),总有效率95.5%。一般治疗7^-10次开始见效,多数2-3个疗程痊愈或好转。进行期、点滴状皮损及病程短者疗效较好,小儿疗效明显高于成人。 痕迹(划痕长3 - 5mm,以微见出血为度,不宜过深,以防感染),然后撤少许药粉,用胶布贴敷固定,并用指端揉压穴位片刻,以增强局部刺激,每周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结果:共治89例,治愈61例(68.5%)、好转24例(27%)、无效4例(4-5%),总有效率95.5%。一般治疗7^-10次开始见效,多数2-3个疗程痊愈或好转。进行期、点滴状皮损及病程短者疗效较好,小儿疗效明显高于成人(本组8-15岁5例全部治愈)。本组进行期患者经划痕后未见“同形反应”现象发生,可能与药物的祛风、消炎、解毒作用有关,其中冰片可能起主要作用。讨论:黑胡椒为辛辣刺激之品;山甲能搜风祛湿、解热败毒,其性善走窜,可透达经络,直达病所;冰片可消炎止痛,局部应用对感觉神经有轻度刺激,本疗法所选穴位都具有镇静安神作用,穴位划痕后外敷冰片川椒粉,可增强穴位的刺激反应,起到引经活血通络、疏通经脉、搜风祛邪之功,从而使气血条达,肌肤得以滋养。从现代医学角度考虑,本疗法可能与调节大脑皮层功能,改善微循环和免疫系统功能的障碍,从而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