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银屑病病友互助网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银屑病病友互助网 首页 文献资料 查看内容

《银屑病患者的家庭养护》

2015-4-3 19:43| 发布者: 管理员| 查看: 1422| 评论: 0

摘要: 《银屑病患者的家庭养护》 前言 皮肤是保护机体不受外界侵害的重要人体器官,它同时还是冷热觉和触痛觉的感受器,更重要的一点是----皮肤是我们每个人心灵的外在表现。 当皮肤出现疾患时不仅在生理上是个损害,对心 ...
《银屑病患者的家庭养护》


                                           前言

    皮肤是保护机体不受外界侵害的重要人体器官,它同时还是冷热觉和触痛觉的感受器,更重要的一点是----皮肤是我们每个人心灵的外在表现。    
    当皮肤出现疾患时不仅在生理上是个损害,对心理也是一个打击。它能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处世态度,同时也能影响别人对患者的看法。银屑病患者的生活处境常常很复杂,因为他们要习惯作为一个皮肤明显异常的患者生活下去,这不管对患者的心情还是感情都是一种负担。
    当患者意识到自己患有银屑病后往往要经历一段震惊、迷茫、气愤和恼怒的过程,接受这个现实往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  因为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且容易反复发作,所以银屑病患者也经常陷入心理上的困境。随着银屑病皮疹的出现.患者的心情也变得易怒和消沉,如果不及时调整这种心态,患者的人际关系和自信心会逐渐丧失。对银屑病患者进行恰当的心理治疗非常重要,因为这会决定他们的生活态度。患者的家人、朋友应该去了解银屑病患者的心理世界并学会帮助他们。
    对于银屑病的药物治疗,中西医都有众多方法.其方法和药物也都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延续性和适应范围,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至今没有一种药物能保证根治银屑病.而且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伪医、假药也不时出现。  因此,提高银屑病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促进医患共同努力来提高银屑病防治的效果,有其特殊的重要意义。
    银屑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病机尚不清楚的、临床治疗有一定难度的皮肤病,特别是有些银屑病患者病情本来不严重,但由于缺乏有关银屑病的基本知识而乱投医、滥用药,往往造成病情加重,最终成为脓疱型或红皮症型银屑病而匡院治疗.
    随着中、西医的不断发展,近年来中、西医对银屑病都比以前有了更深的认识,临床治疗方案有所改变,治疗效果也有所提高。本书能使患者认识银屑病的发病规律,获得正确的防治知识,与医生充分配合,达到消除和减少复发的目的。
    科学在越来越快地发展,新理论、新药物在不断地取代着旧的理论及药物。本书尚有诸多不足之处,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便使本书得到进一步完善。       
编  者

第1章 银屑病概述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慢性容易复发的皮肤病,以红斑、脱屑、表皮增生过度皮损为主要临床症状,男女老幼皆可罹患,但患者中男性略多于女性,发病年龄以青壮年(15—45岁)为多,多在秋季、冬季发作或加重,春季、夏季减轻或消失.城市高于农村,北方高于南方。
    由于本病发病率高,易复发.病程长,且好发于裸露部位,如头部、四肢、前胸、后背等部位。虽不危及生命,但经久治不愈,逐年迁延复发加重,脱屑瘀血,瘙痒难忍,给患者身体和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影响到生活质量,尤其是少男少女,肌表羞于外露.直接影响美观,给学习、工作、交朋友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是目前国内外医学界皮肤科重点研究的对象之一。


第一节 人体的皮肤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组织器官,它被覆于人体表面,总重量占人体体重的5%—15%,总面积约为1.5—2平方米(新生儿约为0.21平方米),平均厚度(不包括皮下脂肪)约为0.55—4毫米。皮肤是直接参与人体整个生命活动过程的一个重要组织器官。一方面,皮肤通过神经、体液与内脏器官紧密联系,外界环境的各种因素先作用于皮肤,然后通过内脏反射,影响内脏器官的功能;另一方面,内脏器官的功能变化.也能影响皮肤的结构和功能。在许多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皮肤可以发生许许多多的疾病。所以,为了更好地了解银屑病的发病原因,了解一下皮肤的解剖和生理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一、皮肤的组织结构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覆盖全身,它使体内各种组织和器官免受物理性、机械性、化学性和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肤组织构成,并含有附属器官(汗腺、皮脂腺、指甲、趾甲、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等)。

1.表皮

    表皮是皮肤最外面的一层,根据细胞的不同发展阶段和形态特点,由外向内可分为5层。

    (1)角质层:由数层角化细胞组成,含有角蛋白。它能抵抗摩擦.防止体液外渗和化学物质内侵。角蛋白吸水力较强,一般含水量不低于10% ,以维持皮肤的柔润,如低于此值,皮肤则干燥,出现鳞屑或皲裂。由于部位不同,其厚度差异肛、大.如眼睑、包皮、额部、腹部、肘窝、胭窝等部位较薄,掌、跎部位最厚。若角质层异常增厚,称为角化过度;若角质层有细胞核残存,称为角化不全。
    (2)透明层:由2—3层扁平无核的透明细胞组成,含有角母蛋白。能防止水分、电解质和化学物质的透过,故又称屏障带。此层于掌、跖部位最明显。
    (3)颗粒层:由2—4层扁平梭形细胞组成,含有大量嗜碱性透明角质颗粒。颗粒层细胞由正常的2—4层增至多层吋,称为粒层肥厚,常伴有角化过度;颗粒层消失,常伴有角化不全,但正常黏膜无颗粒层(硬颚及舌背除外)。
    (4)棘细胞层:由4—8层多角形的棘细胞组成.由下向上渐趋扁平,细胞间借桥粒互相连接,形成所谓细胞间桥。
    (5)基底层:由一层排列呈栅状的圆柱状细胞组成.此层细胞不断分裂(经常有3%—5%的细胞进行分裂),逐渐向上推移、角化、变形、形成表皮其他各层,最后角化脱落。从基底细胞分裂到脱落的时间,一般认为是28日,称为更替时间,其中自基底细胞分裂后到颗粒层最上层为14日,通过角质层到最后脱落为14日。基底细胞间夹杂一种来源于神经嵴的黑色素细胞(又称树枝状细胞、明细胞),占整个基底细胞的4%—1O% ,能产生黑色素(色素颗粒),决定着皮肤的颜色。

    2.真皮

    真皮来源于中胚叶.由纤维、基质和细胞构成。接近于表皮之真皮乳头称为乳头层,又称真皮浅层;其下称为网状层.又称真皮深层,两者无严格界限。
    (1)纤维:有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网状纤维3种。
    ①胶原纤维:为真皮的主要成分,约占95% ,集合组成束状。在乳头层纤维束较细,排列紧密,走行方向不一,亦不互相交织。在网状层纤维束较粗,排列较疏松,交织成网状,与皮肤表面平行者较多。由于纤维束呈螺旋状,故有一定的伸缩性。
    ②弹力纤维:在网状层下部较多,多盘绕在胶原纤维束下及皮肤附属器官周围。除赋予皮肤弹性外,也构成皮肤及其附属器的支架。
    ③网状纤维:被认为是未成熟的胶原纤维,它环绕于皮肤附属器及血管周围。
    (2)基质:是一种无定形的、均匀的胶样物质,充塞于纤维束间及细胞间,为皮肤各种成分提供物质支持,并为物质代谢提供场所。
    (3)细胞:分为成纤维细胞、组织细胞、肥大细胞三种。

①成纤维细胞:能产生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基质。
    ②组织细胞:是网状内皮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吞噬微生物、代谢产物、色素颗粒、异物等的能力,起着有效的清除作用。
    ③肥大细胞:存在于真皮和皮下组织中,以真皮乳头层为最多。其胞浆内的颗粒,能贮存和释放组胺及肝素等。

    3.皮下组织

    皮下组织来源于中胚叶,在真皮的下部,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小叶组成,其下紧临肌膜。皮下组织的厚薄依年龄、性别、部位及营养状态而异。有防止散热、储备能量和抵御外来机械性冲击的功能。

    4.附属器

    (1)汗腺
    ①小汗腺:位于皮下组织的真皮网状层。除唇红部、龟头、包皮内面和阴蒂外,分布全身。而以掌、跖、腋窝、腹股沟等处较多。汗腺可以分泌汗液,调节体温。
    ②大汗腺:主要位于腋窝、乳晕、脐窝、肛周、外生殖器等部位。青春期后分泌旺盛,其分泌物由细菌分解,产生特殊臭味,是臭汗症的原因之一。
    (2)皮脂腺:位于真皮内,靠近毛囊。除掌、跖外,分布全身,而以头皮、面部、胸部、肩胛问、阴阜等处较多。唇红部、乳头、龟头、小阴唇等处的皮脂腺直接开口于皮肤表面,其余开口于毛囊上1/3处。皮脂腺可以分泌皮脂,润滑皮肤和毛发.防止皮肤千燥.青春期以后分泌旺盛。
    (3)毛发:分长毛、短毛和毳毛三种。毛发在皮肤表面以上的部分称为毛干,在毛囊内的部分称为毛根,毛根下段膨大的部分称为毛球,突人毛球底部的部分称为毛乳头。毛乳头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以维持毛发的营养和生成.如发生萎缩,则发生毛发脱落。
    毛发呈周期性地生长与休止,但全部毛发并不处在同一周期,故人体的头发是随时脱落和生长的。头发的生长期约为5—7年,接着进入退行期,约为2—4周,而进入休止期,约为数个月,最后毛发脱落。此后冉过度到新的生长期,长出新发。故平时洗头或梳发吋,发现有少量头发脱落,乃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4)指(趾)指甲:位于手指、足趾远端的背侧面,是表皮角质层细胞增厚而形成的板状结构,是硬质角蛋白构成的致密半透明的板片,它叫分为甲板和甲根两部分。紧接甲板周围的皮肤称为甲廓,巾近端甲廓覆盖的部分称为甲根。甲后发白的半月形白色区称为甲半月。甲板下面为甲床,甲根与甲半月下面的甲床为甲母,甲母是甲的生发区。

    5.血管

    皮肤的血管由皮下深部动脉分枝而来,在真皮与皮下组织交界处分出与表面平行的小动脉,组成动脉丛,供给汗腺、汗管、毛乳头和皮脂腺营养。各毛细血管袢后静脉段逐渐集合成小静脉,汇人皮肤的静脉丛,注入皮下深部静脉.

    6.淋巴管

    皮肤中淋巴管较少,淋巴循环从表皮细胞间隙和真皮胶原纤维之间开始,淋巴液进人真皮乳头内的毛细淋巴管后,汇集到淋巴管网,再进入皮下组织淋巴管.然后进入大淋巴管。

    7.神经

    皮肤的神经按功能分为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两种。感觉神经来门脊神经和脑神经,为有髓神经,其末端失去髓鞘,成为游离神经末梢,接受各种刺激。近年来研究表明,神经传导的速度与神经的直径成正比,不同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其传导亦与此有关,如直径大于10微米.神经传导为每秒30—60米,对触觉、压觉等机械性刺激传导较好;中等直径的神经纤维,传导速度为每秒10—20米,对温度刺激传导较好;直径小于5微米的神经纤维,传导速度为每秒1—2米,与痛觉和痒觉的传导有关。运动神经来自植物神经系统,为无髓神经,分布于皮肤的血管、平滑肌和汗腺中,并调节其功能。

    8.肌肉

    皮肤的肌肉有平滑肌和横纹肌两种。平滑肌主要为立毛肌.其一端固定在真皮乳头结缔组织,另一端经皮脂腺外围而固定在毛囊中部的结缔组织鞘内。收缩时可使毛发竖立,出现鸡皮样毛周隆起.横纹肌起源于筋膜或骨膜,主要分布于颈部和面部皮肤,如阔肌、表情肌等。

二、皮肤的生理功能

  皮肤具有防御、感觉、调节体温、分泌排泄、呼吸、吸收以及参与新陈代酣等生理功能。

    1.屏障作用

    (1)对物理性损伤的防护:角质层是电的不良导体.对电流可产生一定的阻抗;表皮中的黑色素细胞反射和吸收太阳光中大量的紫外线,使内部器官、组织免受其害。
    (2)对机械性损伤的防护:表皮坚硬而致密的角质层可以抵抗各种压力和摩擦;真皮内粗大柔韧的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可以抵御各种机械牵拉;厚实而具有弹性的皮下脂肪,可以缓冲外力和冲击。
    (3)对化学性损伤的防护:厚而坚实的角质层具有抗腐蚀作用,对酸、碱有一定的抵抗力,同时作为一种天然屏障,在一定程度上可阻止化学物质的渗入。
    (4)对微生物性损伤的防护:皮肤的角质层可阻止细菌、病毒等直接进入体内;皮肤表面的弱酸陸(pH4.O一7.0)又不利于病菌的生长;皮脂中分离出来的游离脂肪酸也有抑制某些病菌的作用。
    另外,皮肤的屏障作用还表现在防止体内营养物质丧失,限制体外物质直接透人等方面。

  2.调节作用

    (1)调节体温:皮肤通过浅层血管的舒缩与汗液的蒸发进行体温调节,保持人体温度的相对恒定。
    (2)感觉作用:外界刺激作用于皮肤.通过神经总支传递到中枢神经,产生触觉、冷觉、痛觉等感觉,使之作出有利于机体的反应。
    (3)排泄作用:皮肤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排泄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3.自稳作用

    皮肤的自稳作用是指皮肤自身正常生理状态稳定的能力。一是皮肤各种细胞按固有速度进行分裂更新,发挥功能,以维持皮肤的正常状态,当异常情况出现时,皮肤相应作出反应,以达自稳的目的。如随着皮肤紫外线照射量的大小不同,黑色素细胞产生黑色素的量也不同。二是皮肤受到损伤后.立即有细胞外液或血液市满疮面形成痂皮代替缺损的皮肤暂时发挥屏障作用,等到创面新生组织长成时痂皮自行脱落。如缺损过深过大,基底层细胞无法修复时,则结缔组织大量增生形成瘢痕。三是保持皮肤的润泽和弹性。皮脂腺分泌的皮脂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薄膜,可防止水分蒸发,同时皮脂本身也有润泽毛发作用。

    4.代谢作用

    皮肤是整个机体的组成部分,人体的主要代谢活动,如糖、脂肪、蛋白质、水电解质的代谢都在皮肤中同样进行。调节人体代谢的方式,如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酶调节等也都在调节皮肤代谢中发挥作用.
    (1)水的代谢:皮肤是人体的一个贮水库,其含水量约占体重的18%—20%,其中75%位于细胞外,它不仅是皮肤各种生理作用的重要内环境,而且对整体的水分也起调节作用;急性脱水时,皮肤可提供5%—7%的水分以补充血循环的不足;当体内水分增多时,皮肤内含水量也增多。皮肤总排水量为每天300—420克。
    (2)糖的代谢:糖以糖原、葡萄糖和黏多糖三种形式参与皮肤代谢,产生皮肤细胞活动所需求的能量。

(3)蛋白质代诩:皮肤蛋白质可分为纤维性蛋白、非纤维性蛋白和球蛋白三大类。表皮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在基底细胞开始,但在表皮各层中也有不同程度的蛋白质合成.在皮肤中还含有多种氨基酸,表皮内主要为酪氨酸、胱氨酸、色氨酸及组氨酸等。真皮内主要为羟脯氨酸、脯氨酸、丙氨酸及苯丙氨酸。
    (4)脂肪代谢:表皮细胞内含胆固醇和磷脂类。7-去氢胆固醇是维生素D的前身,受紫外线作用后,转变为有活性的维生素D;磷脂对细胞的胶体状态和通透性有重要作用。
    (5)酶代谢:酶属蛋白质,它的种类很多是调节细胞代谢的重要触媒。酪氨酸酶是黑色素代谢的触媒,它是一种含铜的蛋白质,在皮肤色素合成中起重要作用。

第二节 银屑病的定义

    不少人由于皮肤上出现皮疹,就怀疑自己是否得了银屑病,其实银屑病有它自己典型的表现。就病名而言,所谓“银屑”,顾名思义,即在皮肤的表面可以看到银㈠色的鳞屑,这种鳞屑非常特殊,初看是覆在红色或淡红色丘疹或斑片上的一层,经过搔抓,或长久地积蓄,呈现小多层,如云母状,越抓越明显地显示出银白色,有些皮损的鳞屑叮厚如蛎壳。
    银屑病还有另外两个典型的特点,即“薄膜现象”和“血露现象”。当轻轻搔抓,使鳞屑层层剥离后,显示出暗红色,光亮平滑的皮面,像一层娇嫩的薄膜.故称之为“薄膜现象”;如果再继续搔抓,剥去薄膜,可见到非常明显的针头大小筛状出血点,如“露水滴”称为“血露现象”。银白色的鳞屑,薄膜现象和血露(点状出血)现象是银屑病的三个基本临床特征。
    银屑病的皮疹可发生于全身各处,但以头皮及四肢伸侧为多见.指甲、黏膜有时也可有特殊的损害。皮损的形态多样,如点滴状、钱币状、斑块状、环状、地图状等.特殊病例可出现脓疱、关节变形、全身皮肤大面积潮红、剥脱等严重表现,甚至危及生命。
    部分银屑病的皮损可以未经治疗自行痊愈。发病叮能‘J感染、代谢障碍、免疫功能失调、精神因素、内分泌功能紊乱等有某种内杓:的联系,丛仃.定的遗传倾向,而且J;问的人种、不问的地域、不问的环境状况、不同的季节等都对该病有影响,因而表现山银屑病临床上所见到的种种不同地区发病率、不同临床类型和不同的治疗效果.
    银屑病是皮肤病学家的重点研究疾病之一,世界各国都设有专门的医学科研机构进行探讨和研究,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和物力,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对其有透彻的认识,尤其是对银屑病经过治疗后仍再次复发的问题一直没有突破性进展。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针对银屑病皮肤表皮细胞过度增殖和增殖过快的现象,而采用抗肿瘤药物、维甲酸类药物、免疫调节剂、抗生素、重金属制剂等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取得效果,但这些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限制了临床的应用。采用紫外线局部照射疗法曾经引起医学家的青睐,但过度照射可能引起的诸如皮肤癌、白内障等并发症的危险性,又使临床上使用时需持谨慎态度。中医中药治疗该病,经过长期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中草药来源于自然,与工业合成的西药相比,副作用少,尤其是辨证施治,因人而异,组方灵活多变,为临床治疗银屑病提供了相当喜人的前景。
    目前,尚无很好的预防方法来免除人们患银屑病之苦,但是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地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劳、受凉,消除感染病灶,饮食得当等都有助于改善身体状态,有助于对本病的治疗。

第三节  银屑病发病情况

    银屑病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但是地区和人种的差别很大。许多国家都进行过银屑病在当地人群中的流行调查,总的来说,在白种人中较常见,黄种人次之,黑种人、阿拉伯人、印度尼西亚人及美国印地安人中罕见。在西方白种人中间,银屑病的患病率常超过2% ,而在东方,据估计,银屑病的患病率不到O.1%,与西方有很大的差别。固然东、西方的生活环境,特别是社会条件有显著的不同,会起到一定的影响,但相信在患病率的差别中,人种的不同(遗传因素)起了主导作用。

    1984年,我国进行了全国性的银屑病流行病学调查,共普查城乡居民574万余人,发现患者9582人.患病率为0.156%,在各型银屑病中,寻常型银屑病患病率最高.占97.98%,脓疱型及关节病型各占0.69%,红皮病型为0.58%,就疾病严重程度来讲,重度患者占8%,中度占30%,而轻度占60%以上。皮损的分布部位以头皮最多,其次为小腿、肘、大腿等,少见于黏膜、甲、外生殖器等。
    10多年来,我国未重新进行银屑病流行病学调查,但我国人口由1O亿增加到13亿以上,如发病率不变,意味着随着人口的增长,我国每年要净增10多万新病例,但这是低估数字,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展,实际数字还要高。由于银屑病是常见的皮肤病,泛发性或严重的病情给予患者很大的精神压力,对生活质量确有影响,是值得重视的健康问题。
    银屑病有明显的家族发病和双生子同时发病倾向,特别是双亲一方有病.其子女中有1O%患病;双亲都有病,其子女有50%发病的危险,可以说明该病有遗传背景是肯定的,遗传因素决定了人群发病率的高低。关于银屑病的遗传方式,多认为该病是多基因遗传,包括环境暴露因素可以促进疾病的发生。
    我国银屑病在地区上分布的特点也说明环境因素的影响。生态学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北方气候干燥、寒冷,南方温暖、潮湿,造成银屑病的发病是北高南低。进一步分析有关气候因素发现,日照强度和时数与银屑病的发病为正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水平。我国北方日照强度虽高、时间虽长,但气温低、降水少;南方则反之,可以认为是气候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北方钮屑病发病高。环境因素对银屑病发病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北方的气候是否造成上呼吸道感染增加,从而影响到银屑病的发病,也是值得考虑的。
    在相同的地理环境下,银屑病的发病存在城乡差异,可能在城市中“三废”污染以及城乡之间工作环境、生活方式等方面不同有一定关系。值得提出,钢铁、矿山工人的患病率皆比较尚。国外有学者提出一种环境污染的气体(如一氧化氮)似乎与一此疾病,包括银屑病有关。
    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群.而目.往往是较大的人群,难以排除其他混杂的可能陋I索,人卅发病‘J暴露阅索的联系未必代表个体发病与因素的关系。仉生态学研究可以先提小病因假设,随后需要用其他流行病学方法或临床、实验方法作病因分析,逃一步阐明暴露因素和发病的因果关系。


第四节  易患银屑病的人群

    人体之所以能够生存,是依靠生命最基本的运动形式一  吸收和排泄。皮肤是机体最大、最复杂的一个排泄器官,一方面担负着使机体不受外界风、寒、潮、湿、热等自然环境破坏的保护作用,另一方面担负着机体的分泌和排泄功能,随时保证机体内新陈代谢功能的正常运行,特别是汗腺器官,担负着调整机体与自然界冷热等环境平衡作用,保证人体内的废物和多余热量的排泄.使人体保持清洁和正常体温.维持人体生命的正常运动。所以说皮肤正常功能一旦出现反常现象就会影响人体的屏障作用和排泄功能,机体就会产生疾病。而银屑病患者正是由于环境、病灶、饮食等诸多因素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脏腑代谢功能失调.皮肤脉络微循环障碍,使机体应排泄的内毒素积聚于皮肤而发生银屑病,下面两种人群为多发人群。

    1.年龄

    银屑病的发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15—45岁者约占80%。在儿童期和19岁以前发病的女性占大多数,但以后发病的则以男性为多.乎均发病年龄为男性28岁,女性24.6岁。

    2.性格

    人格特征决定了机体对不同事件的敏感程度,也决定其内心痛苦或“应激”的体验程度。
    (1)性格内向,生活自我者:这类人格特征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性格内向,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同他人交谈心理活动世界。对于同样的事物较常人敏感,若不顺心,就会引起精神不愉快,造成心理痛苦感,而且这种痛苦感又不善于向他人倾述。同样是做事情,别人可以随便做做即可,性格内向,生活自我者就不行了,而且很固执地要按自己想像那样做得十全十美,如果不这样就会感到事事不如意,常常自己同自己过不去,自己谴责自己。这样长期生活在一个内心痛苦的世界之中,久而久之就会使机体伤心耗气,气滞血瘀,元气大损,免疫能力下降,人为地造成厂患银屑病的可能性。
    (2)易抑郁、焦虑和惊恐者:在现实生活中,抑郁、焦虑和惊恐是任何人都有的精神表现。问题是极个别人心理适应能力较差,面对同样的事物时,常人不会产生这种表现,而这类人格特征的人则会产生,且这种人格特征正是银屑病患病前情绪状态的主要表现形势。外国学者采用前瞻性实验设计方法实验,证明了抑郁、焦虑和惊恐的精神状态先于皮损症状出现.故这种人格特征是产生银屑病的诱因之一。
    (3)负性事件适应能力差者:这种人格特征的人往往是生活条件较常人优越,特别是自幼生活条件优越,较少经历负性事件。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一旦生活中出现负性事件,就易引起抑郁、焦虑和惊恐,且又不善同他人交谈,负性事件刺激频数越高.情绪波动越大,患病的危险性也就越高。

    这三种人格特征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存在。医学理论上多元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特定人格特征对内外环境刺激存在着高度敏感性,当受到一定程度的负性社会事件时,就会引起情绪变化.导致机体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及免疫功能的紊乱,最终引发银屑病。

 

第五节  银屑病的危害

    银屑病是一种顽固而难治的疾病,临床表现以皮肤上出现丘疹及斑块,上覆以银白色鳞屑为主,因其鳞屑层层脱落.就像粗的松树皮,故中医学称之为“松皮癣”。银屑病不仅有碍美观,还会对机体产生危害。

    1.对患者生理的危害

    (1)遗传:银屑病患者体内含有致病遗传基因,这些基因会传给下一代。
    (2)瘙痒:银屑病伴有皮损、剧痒或还有关节疼痛.日夜不得安宁。
    (3)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物质丢失:由于银屑病大量脱屑,构成皮肤的蛋白质、维生素及叶酸等物质随之丢失。若皮损迁延多年不愈且泛发全身.会导致低蛋白血症或营养不良性贫血。临床表现为乏力、倦怠、面色苍白,易于感冒等症状.如果由于不正确的“忌口”而导致营养摄人不足,会使上述症状加重。
    (4)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导致脏器损害:有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会突然发生高热、关节肿痛、全身不适及白细胞增高,皮肤上迅速出现粟粒大小、密集的小脓疱。脓疱连成大片,干涸后于皮下再发新的脓疱,反反复复持续数月不消退。这就是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此病常常并发肝、肾等系统损害,亦可因继发感染、电解质紊乱或衰竭而危及生命。
    (5)关节型银屑病导致关节损害:关节型银屑病除有银屑病损害外,还发生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临床表现有关节肿大疼痛,活动受限.晨僵,萇至关节积液或变形。长久如此.可产生关节强直。X线检查呈类风湿性关节炎改变,但类风湿因子检查阴性。有的患者扭沉可以增快,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关节病型银屑病病程慢性,往往经年累月而不易治愈。

    (6)红皮病型银屑病导致全身损害及继发感染:红皮病型银屑病少见而严重。表现为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或暗红,肿胀或伴有渗出,表面覆有大量麸皮样鳞屑。患者伴有头痛、发热、畏寒等全身不适,浅表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增高。若没有及时正确处理,极易造成死亡。由于皮损面积大,细菌易于侵入,会导致败血症而死亡;由于血液黏稠度增高、血容量不足等,导致心力衰竭而死亡;亦可由于肝、肾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
    银屑病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影响到整个机体,因此患者不可掉以轻心,不可滥用不恰当的药物治疗,以免造成更大的危害。

  2.对患者心理的影响

    现在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都取得了共识,即银屑病是一种心理生理疾病或称心身疾病。心理生理疾病指的是一组身体疾病,其发生、发展、转归和防治方面均和心理因素有密切的关联。心身疾病的发病取决于易感素质和心理社会应激(指来自工作、学习、家庭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来的压力)相互作用。
    易感素质就是遗传素质,指易患某种疾病的倾向,具有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特点。
    (1)在生理方面,可以见到银屑病的遗传因素的作用。银屑病有家族成员患病倾向,银屑病是多基因遗传,其家族成员虽有患病倾向,但不一定就得病。可是,由于有了易感倾向,发病的可能性就有可能增大。与单基因遗传疾病发病率高相比,如鱼鳞病,基本由基因决定发病,后代中发病率高.而银屑病涉及多基因,还要受环境因素影响才会发病,所以同一家族成员发病率会低于单基因遗传性疾病者。
    (2)在心理方面,即银屑病易感素质的心理方面,其特点是不良性格。单有患病倾向.不一定就发病。
    除易感素质外,心理社会应激在促发疾病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后者称为发病诱困。常见的诱供困是工作受挫、人际关系紧张、家庭矛盾、焦虑烦恼和抑郁的情绪等等。因此,心理状态在疾病中的作用决不可轻视。
    (3)银屑病患者由于在人体体表的可见性会影响外在形象,增加肉体的痛苦与治疗的困难.加之有关媒介信息之不当等,会进一步加重心理社会应激,更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①银屑病的皮损表现在皮肤表面,影响形象,导致患者夏天也不敢穿短袖衣裙,使人际交往产生不便,甚至觅偶困难,或造成家庭关系紧张等。
    ②因银屑病剧痒,或还有关节疼痛,使患者日夜不得安宁。
    ③目前银屑病治疗仍较困难,单一疗法常难彻底治愈,外用药及光疗等又太麻烦,治愈后又常易复发,使患者希望根治银屑病的想法与银屑病治疗的复杂性、顽固性发生矛盾。
    ④银屑病患者求愈心切而百方求医,一些“包治、根治银屑病”、“银屑病有救了”等虚假广告应运而生,在上述信息的幌子下,采用不合理的方法或言过其实的药物或仪器,骗得患者一时的心理满足,最后往往使患者的病情加重,使患者原来的心理状态进一步恶化,从而加重了病情,导致恶性循环。(待续)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